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十年前的人是如何生活的?

二十年前的人是如何生活的?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們帳號。「昨日頭條」的靈感來源是我們今天中午吃飯時討論「過去名噪一時的人現在都去幹嘛了?」時想到的。

我總是想起 90 年代的一些事,對半年前的熱點卻記憶模糊。互聯網是不是讓大家更健忘了?難說。過去的事應該不會比現在還無聊。多抓魚本來就是往日重現,開個這樣的帳號,和朋友們親切地懷懷舊,也是蠻對路的。

最近淘 90 年代的老書,偶得了一本《三聯生活周刊》編的小書:

(發給苗師傅看這段前言,他都沒有這本書,頓時有了一種優越感。)

小書薄薄的,收錄了 90 年代文青們的一些隨想感悟。感悟主要集中於 97-99 這幾年,距今剛好 20 年了。

隨手翻翻,文章都挺有趣的,和記憶中的 90 年代末,又有些似是而非。

摘抄一些蠻有趣的段落供大家閑來讀讀:

「科技」

現在,我感到的最大誘惑是上網。在網上遊走的人個個顯得耳聰目明,見多識廣。據說,在網上聊天是真正的聊天,能最大限度地舒展一個人的人格。總之,任何在網外感到的不適在網上都沒有。

——施武《上網落網》

Windows98 終於如期來了。但放眼望去,周圍還有人剛從 Win95「掃盲班」畢業。而對 Win98 不知他們會作何感想——那感覺很像身穿過時衣服的鄉下姑娘面對時髦女郎。……我的一個朋友得到了一台被辦公室淘汰下來的蘋果機,當時她只是當撿了回破爛兒。……在此之後,她開始到處宣傳 Machintoshi 其實並不比 Windows 差。當然這只是她的個人感覺……

——翃凌《版本時尚》

如今我又有了手機。手機上不僅可以顯示出對方的電話,而且有時能顯示出對方的姓名。更妙的是有的手機可以對接到的電話進行分組,然後用不同的鈴聲表示。這樣在接聽電話之前你就可以做到心裡有數,準備好適當的語氣和措辭,乃至決定接電話的速度。比如每當聽到《鬥牛士舞曲》響起時,我就明白是老闆來找我了。

——《電話》勞樂

「偶像」

至於為什麼一個人就崇拜了另一個人,100個理由之外,肯定與人私藏不露的內心弱點有點關係。前幾天,《中國演員報》上登載了鞏俐橫卧床榻的大照片,一位研究神學的學者拿著這張報紙看了又看,最後發誓般說,如若能做鞏俐的情人,他願給她當牛做馬,而他一向是愛默生的忠實崇拜者。這裡沒有點問題嗎?其實沒有,至少我沒看出他虛偽或精神分裂。

——《偶像如太陽》施武

喬布斯回蘋果公司都幹了些什麼,我不太清楚,但僅憑這個 iMac 電腦,我就挺崇拜「蘋果」和喬布斯,iMac 是個極酷的東西。年初有個科學家叫錫德,說他要克隆人,後來又說要克隆他自己,再後來又說要克隆他老婆,到現在屁毛也沒克隆出來,這樣的專家就比較無聊。而蘋果公司在今年弄出個 iMac,就了不起。

喬布斯說過一番話,他說有一些專家致力於把電腦和電視融合在一起,這在文化上根本行不通,因為一個人坐到電腦面前和坐到電視面前完全是兩種心態,看電視完全放鬆,玩電腦較為警覺。

就我個人的體驗來說,我又得對喬布斯表示崇拜了,因為看電視是智商下降的活動,玩電腦是智商提高的活動,我希望能面對這兩種機器體驗不同的感覺。

——趙爽《電腦和電視》

「生活方式」

我開始感慨這世界變化快。我記得以前高中學課文的時候講某某是個小資產階級,就是講他的思想覺悟不高,沒有達到無產階級的徹底的高度。我一聽到哪個作者是小資產階級作家,我就對他心存芥蒂,覺得他不夠先進。

後來我就經常聽到自我標榜有品位的青年男女對我說:我是個特別小資情調的人。滿臉的洋洋得意,那自豪感就如60年代說自己是貧農、80年代說自己是個體戶。……小資的人最最喜歡標榜自己的浪漫,是那種都市化和形式化的浪漫,比如說「一起慢慢變老啊」,「隱居山林啊」,「出海漂泊啊」,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永遠不會這樣,所以就可以特別隨便地說出來。

——《我是小資》許多

「暢銷書」

眼下,街面上流行一本書,叫做《生活簡單就是幸福》,我想,這本書也該註明:專供年薪100萬以上人士閱讀。或者說:專給生活得極複雜的人士閱讀。

生活簡單,該怎麼理解呢?

比如一個人一月掙 1000 塊錢,投資理財就比較簡單,掙 50 萬,就非常複雜了。這時候,簡單的辦法就是找個人幫你投資理財,這樣的簡單比較幸福。

再比如一個人沒有女朋友,生活就比較簡單了,有了一個女朋友,就複雜了一些,有了好幾個,就極複雜。簡單又幸福的辦法當然是去粗取精。

《生活簡單就是幸福》,主旨是把複雜的生活弄簡單,這個過程幸福,而不是說只掙1000塊,沒有女朋友才幸福。

我是把這本書當做「反面教材」讀的,比如書中講該減少不必要的應酬,這樣才簡單,我一算自己一個月也赴不了一次晚宴,蹭不了幾頓飯,就知道我還不算複雜,就還得使勁兒混。

——《漁民和富翁》布丁

「電影」:

《泰坦尼克號》紅透半邊天,北京澳華影院將票價定到 80 元,我借了 VCD 看,如果真對胃口,再去澳華補足音響。借碟時順嘴問是什麼版,出借者答:電影版。

所謂電影版就是利用一種叫「攝影槍」的器材,在電影院里將放映的電影拍下來取得「樣片」來製造盜版。

——《電影院版》唐波

一位俄羅斯導演說:「列寧說過,一切藝術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電影藝術。如今可以這麼說,一切藝術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美國電影。」這話說得挺幽默,也挺殘酷。但是一切藝術中最為重要的沒準兒就是VCD。因為好多人根本不看電視,也很少去電影院,家裡的VCD卻有幾百張。也許下世紀,去電影院看電影跟去看一場歌劇似的,變成個事兒了,誰知道呢?

——《拍VCD的》趙小帥

看完我覺得,二十年後我們的確是科技先進了,但是精神層面沒有什麼變化。依然愛追星,總是需要崇拜個什麼人;嚮往山林,卻塌陷在上班與下班的輪迴里,還得使勁兒混。

圖為多抓魚員工在認真審閱一本老書

不知道2038年的人會怎麼看我們現在的流行呢?

「18 年那時候多抓魚還是個做二手書的傳統互聯網企業呢,你看現在……」

好想知道這下半句呀。

歡迎沒事來淘淘這些老書,真是挺好看的。

6月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旬果首秀來了
絕對顛覆想像-為什麼一套北京房產即可等於財務自由?附財務自由精算工具!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