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傳》兵器譜:方天畫戟的輝煌與沒落

《水滸傳》兵器譜:方天畫戟的輝煌與沒落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鳳凰花開

 鳳凰花開

李建科;郝鵬鵬 

00:00/04:34

文/馮地模

(呂布)

【作者簡介】馮地模 ,1952年生,籍貫重慶萬州,鐵路退休職工。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重慶市作協、美協、電視協會會員,重慶文學院首屆創作員。在《四川文學》《醜小鴨》《紅岩》等報紙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約80萬字,部分作品獲獎。有詩集《老鷹岩》(與人合作)和短篇小說集《朱?是一種鳥》、中短篇小說集《黑雪》及長篇小說《藝術家的生涯》。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一)畫戟是一種什麼武器?

水滸裡面使用戟的將領稀微,吸引觀眾注意的戲劇化表演的,就是血氣方剛勇狠好鬥的兩個年輕人呂方和郭盛,出現在宋江路途經過的對影山,比試武藝兩個傢伙的方天畫戟上面的裝飾品豹尾糾纏,被神箭手花榮張弓搭箭,一射解開,才跟著宋大哥造反的。

戟在古書裡面也稱棘,是戈和矛的結合體,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的格鬥兵器,有直刃與橫刃,呈十字或卜字形狀,殺傷力應該超過戈和矛,可以陣上對敵人勾、啄、刺、割,殺傷力非常可觀。

此物在古代不但是戰爭的主要兵器,還作為武器的主要象徵,在商代已經出現,西周也有用於作戰的,到了春秋時期,已經裝備部隊成為常用兵器之一,兵家歷史書籍早有記載。

(二)畫戟的輝煌與沒落

戰國末年,冶鐵技術的發展催生了鋼鐵鑄造的戟,戟的形狀有所改進,戟刺尖銳修長,戟下側垂直伸出的援,也由寬鈍變為窄尖,由十字形改為卜字形狀居多,稱卜字鐵戟。

西漢更有進步,因其殺傷力普遍裝備成為軍隊的致勝武器。

三國時候許多將領裝備有手戟和雙戟,是護身短戟的一種,曹操和愛將典唯就是使用短戟的高手,可見該武器在當時相當時髦和流行。

方天畫戟是古代兵器戟的一種,因其戟桿上加了彩繪裝飾,又稱畫桿方天戟,是頂端作「井」字形的長戟,最早見於三國時期的呂布使用,小說《三國演義》裡面的故事橋段「三英戰呂布」和呂布的「轅門射戟」等,對畫戟的模樣使用有個清楚認識吧。

(典韋)

許多時候,方天畫戟只是儀設之物,很少用於實戰,用於實戰對使用者技術體力要求極高,從現在秦陵出土的戟,都安有三公尺左右的長木柄,下端裝有銅肘,有柄長達6.3公尺,需要身高與臂力,就不是普通人可以隨便玩弄亂使的了。

戟類武器經過幾番征戰幾度變遷,作為軍隊的主要利器留下了血人敵寇的輝煌戰績,唐代詩人杜牧的名句,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以後,由於戰士甲胄的製作越來越精良,勾啄兵器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而槍矛等仍然銳氣十足大顯身手,於是槍矛漸漸替代了戟,到了唐代,戟正式退出軍用兵器行列,與斧鉞同時成為一種表示身份等級的禮兵器。

(三)小說裡面最後的使方天畫戟的悲喜人物

方天畫戟式,或者單刃雙刃不一,舊制慢慢失傳使用古法不可得也,小溫候呂方,祖籍潭州,平時愛學呂布為人,因此打造這柄方天畫戟。

長大販賣生葯到山東消折本錢,不能夠還鄉,佔了對影山打家劫舍成為強盜。郭盛的原因大致相同,是唐朝薛仁貴的崇拜者,學得外形裝扮沒有傳承其精神氣質精髓,還與同樣粉絲的小呂爭奪對影山霸主位置,還小溫侯賽仁貴,不出糗才是怪事喃。

計較能力,你呂方郭盛同樣年輕氣盛,就比呂布和薛仁貴差得太多,武器上面花花哨哨太複雜,為了撩妹還是楞充大尾巴狼尚不得知,還需要神箭手花榮解危糾纏,看來兩個人也只是普通儀仗隊員水平。沒有誰指望兩個帥哥衝鋒陷陣。

(呂方與郭盛)

以後果然,只是大頭領的貼身侍衛和鳴鑼開道的執戟手,一半還是因為身材欣碩耐看和青春顏值使然,就少誇他們了吧,免得現在還是驕傲欺人。

不,他們後來已經為朝廷皇帝捐軀。

呂方隨梁山大軍征討方臘,在烏龍嶺與白欽大戰時一起失足摔下懸崖而死;郭盛也在攻打方臘佔領的烏龍嶺時候,被南軍從山上推下來石頭猛砸而亡。

兩個帥哥小伙兒就這麼不明不白犧牲掉了。

令人喜歡驚訝的是,郭盛是咱四川老鄉嘉陵人氏,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裡面,慣會降龍十八掌的大俠郭靖,竟然是郭小哥的後代,便有點不可思議。

也許,他在之前娶妻有子上的水泊梁山,也許以後——就不去研究考證吧,總之,他們是小說裡面最後的使戟者,悲喜人物。

(呂方、郭盛與宋江)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最偏心眼的母親武姜:意欲慫恿並幫助小兒子弄死大兒子
《紅樓夢》里絕代風華的鳳姐,她的狠毒是被逼出來的?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