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時代物流誰主沉浮?

新時代物流誰主沉浮?

公眾號 |itlaoyou-com

來源 | 掌會

文 | 吳筱鳳

編輯 | 薛佳怡

若「連接」是前五年菜鳥網路的關鍵詞,那麼,從未來物流看現在,菜鳥網路正在經歷什麼?正在試圖改變什麼?

5月31日,由菜鳥主辦的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會」在杭州舉行,馬雲、張勇、萬霖等阿里菜鳥一眾高管,陳德軍、賴梅松、喻渭蛟、聶騰雲、周韶寧等快遞界泰斗級人物悉數到場,對未來物流進行探討。

今年是峰會的第三個年頭,主題從前兩屆的「重新連接」「連接升級」到今年的「新物流時代」,而此時,菜鳥網路也迎來了自己的五周歲,據悉,菜鳥作為技術驅動的社會化物流協同平台,連接了300萬快遞員,3000萬平方平倉庫,把中國快遞的平均時效從4天以上提速到2.5天。如今,菜鳥模式已經成為中國物流行業的一大標準在輸出。

而此次峰會馬雲自告奮勇到場發言,佈道師馬雲說物流業對中國和世界經濟很重要。而菜鳥網路要做物流業的大腦。

「過去五年主要在解決電商和自身行業的問題,今後必須為國家、行業、社會解決問題。」馬雲在峰會現場如是總結。若「連接」是前五年菜鳥網路的關鍵詞,那麼,從未來物流看現在,菜鳥網路正在經歷什麼?正在試圖改變什麼?

未來物流三大關鍵詞

關鍵詞1:大數據+技術

走進會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張電子地圖,菜鳥物流骨幹網路里每一個倉配中心、包裹、車輛被點亮,每一個跳動的數字背後是菜鳥網路大數據決策平台的實力展示。

在此次峰會上,從揀貨-分撥、裝車、配送再到最後一公里等等所有物流環節,都有菜鳥網路黑科技展示。例如,在菜鳥無人倉中,分撥環節採用視覺二維碼導航的機器人,速度可達1.5m/s,高度達1.2米,可實現多台機器人集群調度,智能規劃路徑,交通管理等。此外,包括在峰會上亮相的菜鳥小盒、掃臉開櫃、快遞塔、未來園區都是菜鳥黑科技的一次集體亮相,也是未來物流技術步伐。

馬雲在會上揚言:要在國內任一地方做到24小時必達,全球72小時必達,把中國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降到5%以下。這般豪氣來自於很重要的一個點——技術。

未來物流將會在任何一個環節想辦法替代人,機器能夠完成的事情,絕對不需要人來參與,這是技術的魅力。菜鳥的初心就是要搭建一張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路,這張網必須要靠技術推動。無論是馬雲、萬霖、還是張勇的演講中都不斷地重申技術的驅動力,未來物流在於大數據的應用,在於技術力的突破。

關鍵詞2:重構

「我還是喜歡用重構來看未來的物流。」阿里集團CEO張勇在峰會上說。

菜鳥總裁萬霖在演講時也強調,新物流是物流全要素、全流程、全場景的重構。張勇的解讀更通透,他認為新物流之所以叫做新物流,就是在數字化的基礎上實現物流要素的重構。「快遞行業現在一天1.3億的量,當一周10億件變成一天的量,我們的新物流時代意味著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張勇的答案是讓整個物流產業要素實現數字化。

從2016年開始,阿里的新零售如火如荼展開,新零售也成為來突破未來發展瓶頸的頭號火車頭,零售離不開供應鏈的重構,互聯網化運動背後其實也是對物流、對每個供應鏈數據化的一個推動過程。

其中,菜鳥與雀巢合作的「全渠道一盤貨」案例,打通線上線下各個平台,實現庫存共享、統一調配,「把消費者喜愛的產品在正確的時間放在正確的地方」,一年來使雀巢的跨區發貨比例從60%降至10%,當日達比例從3成上升至7成。

新物流時代的「要素重構和數字化」勢在必行,這些轉變可能涉及到收轉運派各鏈路的調整,運能在不同環節的分配等,但是作為產業鏈中的的參與者和組織者。目前看來,物流環節的數字化在很多環節也才開始。

關鍵詞3:協同

曾鳴在物流峰會上用研究者的思考維度看未來物流,他認為未來的競爭,本質是用社會化協同的網路取代傳統的供應鏈管理,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所以,新物流就是智能物流,智能物流的核心就是物流協同網路。

它認為,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本質上就是把供應鏈管控成網路協同,這是一條艱難的路,但同時也是未來。

回歸到菜鳥網路的搭建,其實也是和行業合作夥伴共同解決行業問題。無論是在倉儲、幹線、最後一公里都需要行業夥伴一起實現協同,這其中就是一個物流標準的形成和最終實現的過程。菜鳥總裁萬霖則表示,將全速進入「科技+新零售+全球化」的新物流賽道。

而在這個新賽道中,菜鳥有自己的籌碼。

誰主沉浮?

眾所周知,菜鳥網路是阿里在物流領域的野心所在。

阿里的物流願景是織就一張大網,能支撐日均3000億網路零售額中國智慧化物流骨幹網路,根據淘系交易和物流信息搭建「天網」,由分布在全國的物流區域搭建巨大倉儲中心組成「地網」,「天網+地網」構成菜鳥物流大網。

簡言之,阿里依託電商平台,通過訂單驅動物流計劃,建立倉配網以及最後一公里,通過物流服務觸達消費者,背後的物流大數據是菜鳥網路的真正用意。也是決勝未來物流的關鍵。

經過五年的發展,如今菜鳥網從一開始在核心城市建設倉儲,到把快遞公司接入物流雲,再到對接上游供應鏈,最後控制整個供應鏈的時效,目前,已經把生產商家、倉儲、幹線運輸、末端配送等納入自己的平台,又通過菜鳥裹裹接觸最末端的消費者。

馬雲一直「口口聲聲」地強調,菜鳥網路不具體碰配送,沒有一輛快遞車,沒有一個配送員,菜鳥一開始就是跟所有物流夥伴進行合作而不是競爭。

然而,菜鳥網路旨在通過建立Saas平台,起底物流背後的大數據,成為「鶴立」於物流行業的另外一極。一旦大數據足夠龐大,合作夥伴足夠多,菜鳥便可實現行業的標準和規則的制定者的目標,這也不難理解,馬云為何把菜鳥作為最後的冒險。

地歌網獲悉目前納入菜鳥網路體系的快遞公司已經超1000多家,占整個快遞行業企業的一半,從數據足以見菜鳥網路致力於成為行業變革者的決心和踐行的速度。

日前,阿里13.8億美元入股中通快遞,占股10%,此舉讓沉寂多時的快遞企業再起波瀾。菜鳥總裁萬霖稱,戰略入股中通後,雙方將在技術創新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上緊密協作,為整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做出探索和表率。

這其實菜鳥網路的技術和標準在不斷的滲透,未來物流的技術、重構、協同均圍繞新零售的快遞、末端、倉配、跨境等物流展開全方位的合作。

與電商不同,阿里無須深度介入行業,只需提供一系列的標準化服務。

物流是一個需要介入的行業,正因此,菜鳥網路布局了倉儲,幹線,各種端。俗話說,沒吃過豬肉總得見過豬跑,菜鳥不做物流,但是為了實現規則制定者的願景,其必須圍繞這一終極目標,去逐步熟悉每個流通鏈路的環節,為完善菜鳥各個板塊特別是數據的連接方面的完善創造條件,終極夢想才有迎來曙光的可能。

目前,中國的物流行業陣營主要分三類:菜鳥模式、自建模式、獨立品牌模式。

菜鳥網路試圖通過平台訂單驅動把生產商家、倉儲、幹線運輸、末端配送等納入自己的平台,又通過菜鳥裹裹接觸最末端的消費者,但菜鳥模式在品質服務和效率存在諸多不可控因素。

順豐作為自主品牌物流標杆,起源於長三角,堅持自營模式,其在物流效率和服務上,成為中國快遞行業一張標準名片,當然,在獨立品牌模式中也湧現了一批諸如,閃送、點我達等同城快遞品牌。30分鐘、兩小時達已經成為城市快遞生活服務的頂級標配。自建模式中,蘇寧和京東模式相同,在倉配、供應鏈、服務品質持續發力。

三種模式均代表三種標準的輸出,未來誰主沉浮,還得看今朝。隨著新零售的節奏,阿里的物流標準制定和輸出也在加速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老友記 的精彩文章:

小米7月16日在上交所發行CDR 菜鳥發布建設全球物流樞紐計劃

TAG:IT老友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