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時候的大山生活,是我最深刻的童年記憶

小時候的大山生活,是我最深刻的童年記憶

從高中開始,就想寫關於大山裡的故事。脈絡都很清晰,故事結尾都已想好,但寫了兩章就沒有繼續下去。文筆稚嫩是我最大的障礙,沒有足夠的深度去支撐我完成它。

如果問為什麼想寫它,大概是因為過去的歲月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去不復返的。習俗、生活方式、觀念、環境等,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無法倒退的過去。那麼,它算是懷念嗎?其實也不是,它只是純粹的記錄無人問津的大山的故事,以及那些想往外逃離的靈魂是怎樣從迷失自己到找回自己的過程。

回想那段不長不短的大山記憶,所有的故事都出來了。今天,撿一些碎片聊一聊。

1、火盆

對於00後來說,他們的童年裡好像已經很少見這個東西了。因為家裡要麼有暖爐了,要麼有空調了。氣候變暖,對於南方的孩子來說,冬天也不會太冷。

而對於粵北山區的深山孩子,小時候是見過雪的。大概是小學二年級吧,早上起床,灰瓦上、房檐上、田野間、山上,都是白花花的一片,我們踩著雪上學,在校園裡打雪仗,堆個小小的雪人。

同學們人手一個小火盆。破的鋁盤做成的火盆,鑽幾個孔,用鐵線串在鋁盤的孔上作為手提。盆里填上乾柴灰,上面是幾塊碎碎的木炭燃燒著。大人是捨不得拿整塊的木炭給小孩子的,小火盆太小也裝不下。

儘管那時候已經有很多小夥伴戴上5塊錢一雙的手套了,但那哪有火盆暖和呢?一手提火盆,一手靠近火盆取暖。

家裡的火盆就真的是臉盆那麼大,要麼是破鍋做的,要麼就是破盆。晚上做晚飯,灶頭裡有很多燃燒著的木炭,一小鏟進去,紅彤彤的火炭出來,一大家子圍著火盆拉家常、嗑瓜子、烤紅薯。那時候,覺得跟家人真親近啊,好像後來再也沒這麼親近過了。

後來,就再也沒見過下雪的粵北山區,也沒見過小朋友提著火盆去上學。

2、撿錐栗子

我到現在也沒弄明白,那時候我們叫「錐子」的小野果,到底是不是栗子。長得跟板栗一樣,味道也差不多,就是個子要小很多,顆顆都是圓錐形。直到去年我在超市偶然看到」錐栗子「,才明白小時候吃的應該就是這種了,雖然個子還是比超市的小太多啦。

每個村子都有一片「神樹林」,傳說是保護村子的,所以大家約定俗成的保護著這些樹木,沒有人會去砍樹,也沒人會去搶地盤或是怎樣。它是屬於大家的。

一到秋天,謝家村後的百年樹林的錐子樹的錐子開始往下掉啦~這時候,中午放學和下午放學後,樹林本沒有路,人多了就有了路。簡直是不放過任何一寸土地。小朋友們簇擁著在樹底下撿錐子。因為樹很大,沒有幾個人能爬上去。而且錐子的外殼和刺蝟一樣,應該說跟海膽一樣更貼切。也不是徒手可以摘的。

掉在地上的一般都是裂開了的錐子殼,我們要麼撿已經脫落了的,要麼就撬開包裹在殼裡的。經常扎得一手針眼。但還是樂在其中。口袋裡滿滿的錐子,邊吃邊走著回家,別提有多開心了。

後來再也沒吃過了,也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還會不會去撿。

到摘楊梅的季節也是如此,大家一窩蜂的去山上摘楊梅。在離學校不遠的山路邊,就有很多野生的楊梅樹,酸酸甜甜,現在想起來還能感覺到牙齒一陣酸軟。

掰筍也是一樣的有趣。掰筍不是挖筍。因為山裡特有的苦筍,竹子是很細跟的,長出來的筍也很細一根,一掰就斷了,不用挖。味道奇苦,外地人吃不慣。我們愛吃。學校後山的山都能被我們鑽乾淨。

前段時間老爸寄了兩大罐給我。我一直弄不清楚,為什麼煮熟的苦筍裝瓶子里,不放任何防腐劑或者腌製品,它可以存放一兩年,味道還不變,還是一樣苦一樣鮮。不會變酸也不會變臭,原汁原味。是因為竹筍本身含有防腐性質嗎?搞不懂。

想嘗嘗的可以來我家蹭飯了。

3、山路

後來出生的小朋友是不會明白,走山路一兩個小時上學是什麼感覺。

其實自我懂事以來,是有公路的,只是還沒鋪成水泥路。黃色的盤山公路,都是水窪和石子,環繞著一座座大山,一圈又一圈,一直延伸到大山深處的山谷里。那時候車輛也不多,拖拉機、卡車都還不是很多,大部分是拉木頭出山的,搭個便車出山逛街。

那時候要想跟大人出去逛街是很不容易的,耍賴和撒嬌都要齊上陣,實在不行就拖著哭鬧一番。

父母在外工作,所以寒暑假有機會在外面住,晚上可以去街上玩,畫沙畫或者碰碰車滑滑梯。那算是小時候的新鮮事了吧。

好巧不巧,五六年級的時候到鎮上讀書,趕上公路鋪水泥路。那時候,我們只能走山路上學和回家。

上學還好,小夥伴們一起出門,可是回家就不好了。放學後已經很晚,坐摩托車到山腳下,然後開始爬山。一共有5段山路,我們總是會數已經走了第幾段。

人多還好,有次我和鄰村的一起回。到他們村的時候已經天黑了,同學也到家了。我一個人走路回家,一邊走一邊哭,快到家了就擦乾眼淚,笑嘻嘻的回家見爺爺奶奶。

那時候其實我可以和父母住街上,可是我非要回山裡。別人說爺爺奶奶家不是我家,可在我心裡,爺爺奶奶才是最親的,爺爺奶奶家就是我的家。

那時候我和父母並不親,甚至恐懼。恐懼母親的眼淚和父親不太友好的表情。爺爺奶奶就不一樣了。他們總是不厭其煩的照顧我柔弱的體質和敏感的心,還要經常安撫我的眼淚。

所以不管走多遠的山路,我每周都想回家。那個藏在深山山谷的家,門前是小溪流,瓦房旁邊是田野和菜園,四面環山,夏季的晚上蛙鳴鳥叫、滿天繁星、螢光閃爍。

以至於後來離家求學,我依然對大山大自然有著深厚的情感。不是那種「啊,我終於登上了這座高山。」的感慨,而是,我回來了。

兒童節,讓我們想過兒童節的,也許是童年裡有著最純真的時光,是往後再也不會有的時光。也是因為在那個時候,自己用好奇的心去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

兒童節快樂!

在此,

感謝航叔保護著我的童心,用一堆零食就填滿了我一顆吃貨的心。

感謝黃玲用心製作的耳環。對於有著耳洞習俗的山裡姑娘,我小學二年級就被家裡人逼著打了耳洞啦,可不是叛逆期非主流的產物哈哈哈~禮物我很喜歡,么么噠~

感謝東兒姐給我唱的「袋鼠媽媽袋鼠媽媽有個袋袋,袋袋袋袋就是為了保護乖乖。」溫暖了我一顆怕打雷的心。

鳴謝所有愛我的我愛的人。

童心是最大的寶藏,希望我們一直都有。

作者:暖小姐

圖片:竹中俊裕(插畫家)

排版:暖小姐

童心未泯

天真純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暖自知 的精彩文章:

TAG:冷暖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