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FCoin張健:以公心做一家「比特幣版」的交易所,踐行通證經濟

FCoin張健:以公心做一家「比特幣版」的交易所,踐行通證經濟

FCoin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個自組織形態的社區型數字資產交易平台,其平台發行的FT(FCoin Token)採用「交易即挖礦」的發行機制,使得交易用戶可以真正持有代表平台價值的Token。而關於FT本身的價值,其核武器在於,發心為公,用將平台收入的80%返還給FT持用者的方式,完美踐行通證經濟邏輯。用張健的話說,你不懂通證經濟?好,不講概念,來FCoin真實的感受下。

張健是FCoin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的創始人、歌者資本的合伙人,也是《區塊鏈:定義未來金融與經濟新格局》這本曾在京東圖書金融類銷量榜No.1的暢銷書的作者。而他另一個身份是火幣的前CTO。

最近,耳朵財經(ID:erduomi)同張健圍繞交易所的話題聊了聊。耳朵財經發現,FCoin的野心,絕不僅僅在於做一家世界級的交易所,FCoin要成為交易所中BTC一樣的存在,得到全球數字資產玩家的認可。

作者 於姣 | 責編 春燕

交易所是資源池,交易所是絞肉機

誰都知道,交易所是區塊鏈上下游生態中最重要的資源池,沒有之一。因而,在行業早期,交易所的競爭也顯得尤其膠著。同質化地搞分紅、爭用戶,能不能撐起一家交易所進入頭部地位、穩住頭部地位?張健有其另闢蹊徑的解決思路。

在他看來,現在交易所的發展還處於比較早期的初級形態,有著各種各樣的不規範、不透明的所謂「亂象」。伴隨著數字貨幣市場和整個區塊鏈的成長,交易所一直處於風口浪尖。

「第一,交易所本應該是一家公眾公司,因為它持有大量的用戶資產,所以,應該做到非常高程度的透明,同時又能夠最大程度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另外,交易所對於技術、安全這些最核心的能力要求非常高。這也是很多交易所存在的隱患。

第二,目前整個的數字資產交易平台市場,基本沒有非常有效地接受用戶的監督和監管,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第三,大多數交易所還是以中心化、公司制的形態存在,這樣的結果就是,以公司和平台利益為主要目標,而非投資者和用戶的利益第一。這是出現所謂的「天價上幣費」和被人指責「黑幕操作」的根本原因。」

張健顯然不滿意這樣的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生態。

FCoin是一家面向未來的交易所,為改變交易所生態而生

在張健眼中,一家合格或者優秀的數字資產交易平台首先應該具備的特性是安全、穩定、透明,並且,最重要的這點是 -- 代表社區的利益。

2018年2月底,張健聯合通證經濟倡導者元道,成立了「歌者資本」,布局整個區塊鏈生態體系的上下游。3月中旬,歌者資本投資成立FCoin。它在交易所方面的布局,毫無疑問是FCoin。FCoin試圖進一步改變這個激烈競爭領域的生態。

But,How?

「最重要的不是金錢,也不是情懷,是未來。」張健在他的自述文章中提到。

FCoin名稱中的F,也代表了兩層含義,一是Finance(金融),代表著其金融級的交易系統,「200萬筆每秒鐘的穩定處理交易的能力和速度,在所有交易所中處於頂尖的水平。」另一層,也是張健更看重的含義,就是Future(未來)。

張健設計的交易所是按照未來的交易所形態規劃的,即這個交易所核心的目標,不是成為一家傳統意義上盈利為導向的公司,而是一個真正的完完全全由公眾參與、公眾持有的自運行、自組織形態的社區型交易平台。

第一,社區型交易平台以用戶的利益為導向,以整個社區發展為目的。與中心化交易所最根本的不同也在於此。「說到底,是先有Token,還是先有交易所的問題。」

「FCoin是先有Token,才有交易所;先有Token,才有社區。而Token在社區型交易所中,是權益的唯一代表。它既類似股權,又不同於股權,類似的地方在於,Token代表著分紅收益權、參與決策權、選舉監督權等一切權益;不同在於,所有這些權益是寫進代碼,用智能合約自動實現,相當於去中心化的可自由流通、可分紅、可交易的股權。

一句話,社區型交易所的Token凝結的價值遠遠高於中心化交易所的平台幣

比如,FT(FCoin的Token)不是後期通過行政的方法造出來的東西。首先,FCoin把51%的FT以「手續費返還」的方式返還給社區,交易即挖礦。其次,平台的收入80%全部分配給FT持有者,20%用於開發和運營,即所有持有FT的用戶都是FCoin的「股東」並享受幾乎實時「分紅」,人人是股東。通過以上機制,將平台跟交易者的利益緊緊綁定在一起,讓每一個交易者都能實時地成為平台的股東,這是傳統的交易所無論如何做不到的。」

第二,真正的社區概念一定是類似於公有鏈的社區,是真正有東西能夠代表社區的權益,而且能夠支持基於區塊鏈的,甚至去中心化的形態,而不是說一個集中化的治理方式。

「FCoin前期也會有一個過渡階段,但我們從一開始設計的經濟結構、所有策略,都是向社區的方向邁出實質性的一大步。把FCoin建設成完完全全、全民所有的社區形態,這是我們唯一且不懈的追求。」

對於「是不是所有交易所一定要發平台幣、平台幣對於交易所的意義」的問題,張健認為這個問題的實質,涉及到對於整個所謂的「幣和鏈」的理解、對通證的理解。

「其實幣和鏈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如果要想往真正的區塊鏈社區的方向走,我覺得不可能不發Token,這是我首先的一個觀點。

其次,Token的種類有很多,有些是像FCoin的FT屬於凝結價值比較高的Token,但有些Token可能僅僅用來投票等等。各種各樣的Token、凝結價值也不一樣,整個區塊鏈社區都在進行嘗試,這是社區多樣化的體現,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實踐通證經濟的絕佳樣板:交易所

FCoin最終將做成什麼樣?張健非常篤定地說,一定是他最推崇的通證經濟的生態:Token+Blockchain。Token代表著權益,Blockchain用來支撐這個Token,確保這個社區的每個Token持有者能夠去中心化地、不受任何人干涉地去行使屬於他們的權力。

這種社區自治型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的設計理念,來源於張健離開火幣後,近兩年的技術實踐和思考。

2016年7月份,張健離開火幣,創建博晨,專註區塊鏈底層技術的研發,也就成了為數不多的,深度參與過幣圈,又創立了鏈圈公司的「跨界」者。

「我不喜歡談競爭對手,FCoin也沒有對標誰。整個區塊鏈的生態還處於發展早期,整體的規模還比較小,未來的成長空間非常巨大。我希望不是和誰去競爭,而是用我最理想的、能夠面向未來的交易所形態,去把市場做大。」

而從離開火幣到創建FCoin,張健說,「最大的轉變在於,我對於未來看的更清楚,我對於區塊鏈的發展、未來交易所形態將去向何方、通證經濟的未來都有了非常大的認知層面的提升。基於這樣的認知和判斷,使得我能夠面向未來去全新架構這樣一個社區化交易所的生態,如果沒有這樣一個認知,我是無法創建這樣的東西的。」

通證經濟是沙子下面的黃金

張健堅定反對沒有任何規則、直接向公眾募資的ICO,但他發現一個有意思的地方:雖然ICO本身問題重重,但ICO生長的土壤,卻值得深入研究。

在另一篇文章中,張健直白地描述道:「沙子下面的黃金開始逐漸顯現出來。後來我才明白,這個東西,叫做通證(Token)。」

在他看來,通證(Token)用技術躍進的方式,解決了流通的問題。其本身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技術範疇,通證不是貨幣,是數字化的權益代表,它將加速資產的流動,從而極大提升社會經濟運行的效率。在未來資產數字化的大潮中,通證將扮演資產數字化基礎工具的角色。

「這個是一個可以比肩歷史上公司制度的偉大創造。」

張健認為通證經濟在未來甚至能夠成為一門很重要的研究科學,走進各種學術研究機構和大學。

他有兩個重要觀點:

一、未來所有「公司」都是「公眾公司」。

對任何一個商業化的協作組織或系統來說,代表這個組織或系統權益的通證(Token),都應該具備很高的透明度,並從一開始就可以自由流通、交易和分紅。

在他看來,通證就是解決經濟學核心問題——流通問題。流通的關鍵是技術問題。

「數字資產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可以無需任何中介、沒有任何障礙地全球流通,這是區塊鏈從技術層面做到了流通的質的飛躍。所以,我認為Token就是流通本身價值的凝結,它代表了數字時代中,整個金融資產演進的方向和重要工具。

所以,通證經濟生態就是Token+Blockchain,通過生產關係的改造和躍升,實現大規模地解放生產力。這個意義大到它可以帶來整個人類文明中下一次的經濟騰飛。」

FCoin是通證經濟在數字資產交易平台上,一個絕佳的實踐樣板。

「數字貨幣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可以自證,做到透明、共享。這也是比特幣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因素。而通證經濟的一些理念,如透明、利益的重構和共享、保障所有人權益、實現去中心化的無障礙的流通等,是完全可以在交易所這個形態上得到具象化的體現的。而我們不懈的追求也是通過FCoin的這個平台真正實踐通證經濟,為行業"正名"。」

很多人認為通證經濟沒有實際價值,是一個很「虛」的東西,甚至是不好的、有風險的、純炒作的東西。除了數字貨幣,有沒有已有的、傳統經濟形態,通過全新的通證經濟模型實踐出來,並體現出通證經濟的巨大優勢?

「FCoin就是這樣一個非常具象的通證經濟的理想樣本,讓所有的用戶去體驗,並自我不停迭代,越來越朝著我心目中通證經濟的模型去邁進。從這個角度,真的是替整個行業在正名。

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使得監管的制度化成為可能。

未來監管應該以怎樣的姿態迎接資產數字化的大潮?

張健認為現有的全球金融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的監管體系,遵循著牌照化監管的思路,繁複的預先審批制度導致效率普遍低下,不但很難應對資產數字化大潮的衝擊,而且監管手段遠遠落後於市場的發展。

而解藥就在「市場化、制度化」。所謂市場化的監管,即監管不去做具體價值判斷(比如特定公司是否有足夠的價值成為上市公司),只做規則的制定者,就是從牌照監管過渡到行為和功能監管。

規則制定的關鍵是透明。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機遇是,可以去掉大量冗餘的中介角色和環節。一旦未來資產大規模數字化完成,資產和交易的全透明、可自證將成為可能。

所以整件事的起點就變成:技術的發展使得監管制度的變革成為可能。監管向技術靠攏,行政向法律靠攏,這是未來監管發展的大勢。

在採訪的最後,張健基於他很深的區塊鏈技術背景,談了他對於技術與生態設計的看法。「我當然是非常看重技術驅動的能力,但是,生態的設計同樣非常重要,無論是做一個公鏈,或者做類似公鏈的社區生態,絕不僅僅是靠技術就能成功。首先技術是根本,如果沒有技術的能力,根本沒有實現能力。

其次,對於生態設計,我舉個例子,曾經大家對於共識機制,如拜占庭將軍的問題等,只是從純技術的角度去考慮,一直無法大規模地解決這些問題。比特幣的成功靠什麼?關鍵是比特幣引入了經濟學,它引入了挖礦,引入了整個社區利益的分配機制。

所以,區塊鏈是一個非常天才的跨界發明。很多人不理解,或者說根本沒有看懂比特幣是什麼,就是因為他們只從一個領域,通過一個非常專業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從而沒有看到問題的全貌。所以不只是比特幣,其他任何基於區塊鏈的組織形式,都需要考慮整個經濟系統的設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耳朵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中化集團實現全球首單有政府部門參與的能源出口區塊鏈應用試點
歐盟議會投票贊成對加密貨幣進行更嚴格的監管

TAG:耳朵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