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一種境界叫知足

有一種境界叫知足

知足,並不是一種不分情形的盲目樂觀,而是一種做人應該追求的高境界。而要造就此境界,則必須在名利、得失、進退、輸贏等問題的處理上做到恰如其分,並選用健康的比較方法,發現自身的不足,找准努力的方向。

理智看待名利

世上雖不存在不為名利的超人,卻有善待名利的智者。名利雖是人之價值的重要標籤,卻不是人之為人的根本與要義,只要自己努力了、付出了,能有多少是多少,沒有多少不煩惱。

大氣對待得失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為你關閉一扇門的同時,也在為你打開另一扇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得失從來就是相反相成的,有此得就會有彼失。

靜氣正視進退

事業的進步,除了自身的勤奮和投入,還需要很多外部條件的具備,需要天時、地利和人和的齊全,需要機遇和運氣的垂青。能夠順心順意當然值得慶幸,一時事與願違也大可不必氣餒,查漏補缺,不留遺憾就行。

冷靜面對成敗

對於要參與的競爭,動真情、用真心、盡真力,既有最好的打算,又有最壞的準備,即便沒有領先於人,甚至還遠遠地落在人後,也是一種英雄的表現。活出了最好的自己,就是做人的英雄,就是人生的贏者。

科學學會比較

人與人之間,不但應該比,而且也很需要比,不比就不知道自己與別人的差距,但關鍵是比什麼、怎麼比。比為人處世的態度,比志向和進取心,比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比對社會的奉獻,比出精神的高尚,比出思想的進步,比出幹事創業的幹勁,等等,進而品出人生快樂的真諦。

心有境界行則正,胸有格局方知足。對知足的真正領會與把握,實則是一種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是對做人有取有舍、有進有退、有快有慢、有動有靜、有輕有重的適度把控,是在不知足中提升自己,也是在不斷地滿足中享受人生的真味。倘如此,也就把准了知足常樂的真含義、真本質。

(文字據「新湘評論」微信公眾號 作者:肖凌之 本文有刪節)

轉載請標註來源:黨建網微平台

監製/徐遙 責編/劉文韜 編輯/馮靜 製作/王高林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黨建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王陽明數語道出處世真諦

TAG:黨建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