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風文軒 民國那些人

清風文軒 民國那些人

藏淵閣

全文字數: 2546

閱讀時間:8分鐘

民國那些年和那些人,

為我們展現了中國人特有的文化品格和精神風貌,

這本來該是中國人的風度和樣子

陳寅恪—— 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他享有 「 蓋世奇才 」 的美譽,精通近 20個國家的語言,在語言學、 史學、佛學等多領域都有極 高的造詣。 「 文革 」 時成為 「 寂寞銷魂人 」 ,含冤離世。

沒有博士頭銜的陳寅恪,卻被稱為清華園中的 「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36歲即和王國維、梁啟超、趙 元任出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陳寅恪上課有 「 三不講 」 ,幽默風趣,聽課的教授遠比學生多。先生具有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吃日軍麵粉,拒絕台灣提供的優厚待遇。在大災難面前,陳寅恪始 終恪守著民族的史學傳統:「 國可以亡,史不可斷,只要還有人在書寫她的歷史,這個民族的文化就綿延 不絕。」

在嚴酷的抗戰環境中,陳寅恪頑強地為後世留下了他對中國唐代歷史的系統研究。「 家亡國破此身留,客館春寒卻似秋 」 ,在幾乎沒有參考書 籍的情況下,陳寅恪撰寫了兩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

在國際漢學界具有廣泛影響的《劍橋中國史》提到陳寅恪時,給予了異乎尋常的褒獎:「 解釋這一時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個大貢獻是偉大的中國史學家陳寅恪做出的, 他提出的關於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觀點, 遠比以往發表的任何觀點紮實、嚴謹和令人信服。」 建國後沉浸於學術研究的陳寅恪,拒絕出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二所所長一職。他說:「 我的思想、我的主張完全見於我所寫的王國維紀念碑的碑文中。」 陳寅恪在碑文中表達了這樣的思想:讀書治學,只有掙脫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發揚。陳寅恪認為,包括他和王國維在內的任何人,在學術上都會有錯,可以商量和爭論,但如果沒有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發揚真理,就不能研究學術。在這個意義上,他說:「 我要請的人、要帶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獨立精神,不是這樣,即不是我的學生。」

陳寅恪故居

陳寅恪墓地

陳寅恪可以被稱為學術標杆 真正的學者,一定有士人的風骨。其表現,就是堅持學術的標準,堅守學者的良知與良心。陳寅恪可謂中國史學史上的一顆明珠,也是民國學人的標杆式人物。寶劍磨礪出,臘梅凌寒發。就深刻與廣博而言,現代養在深閨中的學者們確實無法與 那一場腥風血雨中苦熬出來的陳寅恪們相比擬, 而當代人談到陳寅恪, 流傳最廣的 3 句話 為:「 大師之後再無大師 」 ; 「 三百年來僅此一人而已 」 ; 「 我們是沒有資格談陳寅恪的 」 。

梅貽琦 —— 清華的名片

梅貽琦先生由教授到校長,連續為清華服務近半個世紀,這在中外教育史上是罕見的。他出任清華校長後創造了清華的黃金期,全面提升了清華的素質和聲譽,厥功至偉,被譽為 清華的 「 終身校長 」 。

《易經》上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 梅貽琦在世人的心目中, 正是這樣 一位中西合璧的真君子。在清華大學校長就職典禮上, 梅 貽琦留下了中國大學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話:「所謂大學者, 非謂有大樓之謂也, 有大師之謂也。」

他不拘一格攬人才,被 「 三破格 」 的華羅庚就是典型一例。他強調對學生操行的培養,要求教 授在指導學生讀書、做學問時,必須指導學生如何做人。

他本人從來沒有被稱為 「 大師 」 ,但在他的任內,卻為清華請來了眾多的大師,並為後世培養出了眾多的大師。 「 生斯長斯,吾 愛吾廬 」 ,梅貽琦用這八個字概述了他與清華的血緣之親,也表達了他對清華的摯愛。

梅貽琦逝世後,其弟梅貽寶含淚回憶說:「 五哥長我 11 歲,生為長兄,業為尊師,兼代嚴父。」 在 紀念 「 九 ·一 八」 事變一周年的紀念會上,面對東北地圖變色的悲劇,他堅信 「不甘淪為奴隸的 民眾,將群起而圖之」 。 他信心十足:「 東北三省雖亡,東北人心未死 ? 有此民族精神存在, 則東北將不致終亡。」 在西南聯大時, 到梅貽琦家做客的人, 梅夫人都會捧出一盤自製的叫 「定勝糕」 的點心招待大家,米糕上嵌有 「定勝糕」 三個字,表達他們對抗戰勝利的信心。

真正的君子具有包容世間萬物的博大胸懷,他們甘心在別人耀眼的光芒下 刻苦鑽研。梅貽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這樣中西合璧的真君子。在清華百年的校史上,正是有了這樣的幕後英雄,才有了清華學術星光大道上的光彩與榮譽。他本人雖然從來沒有被 稱為 「 大師 」 ,在任內,卻為清華請來了眾多大師,並為後世培養出了眾多大師。正是這樣淡 泊寧靜的心胸、包容曠達的厚德,成就了清華百年的別樣輝煌,梅貽琦本人也成了清華的名片而享譽全球。

梅汝璈 ——「 孤寂 」 的大法官

梅汝璈這位晚年 「 孤寂 」 的大法官,曾書寫過現代中國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東京審 判。

1946 年 3 月 19 日, 受命擔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的梅汝璈博士離開上海,遠赴東京。梅博士曾慷慨激昂地表示:「 如今系法治時代,必須先審後斬。否則,我真要先斬他幾個,方雪我心頭之恨? 對這些戰犯必予嚴懲,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萬冤死的同胞。我既受國人之託,定將勉力依法行事,斷不使戰爭元兇逃脫法網! 」 梅汝璈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在這場歷時達兩年半之久、人類司法史上罕見的大規模審判中,受審的 28 名日本甲級戰犯受到了應有的懲處。這位慷慨激昂於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大法官,曾經的一席話至今在我們耳邊徘徊不去:「 我不是復仇主義者, 我無意於把日本帝國主義者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賬上。但是, 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 」

正義之劍 法理之劍舞 「遠東」 , 梅汝璈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他代表中國人民 參與的東京軍事法庭審判, 不僅為中國人民贏得了正義, 也對發展和維護國際的正常秩序起 到了歷史性的作用。

列寧說過, 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那場如同硝煙一般逝去的歷史審判, 讓中國人有了揚眉吐氣的機會。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 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 」 ,梅大法官之言擲地有聲,發人深省。

邵飄萍 —— 鐵肩擔道義, 「 辣 」 手著文章

「鐵肩辣手,記者當有天下責任;快筆如刀, 報人不惜滿腔熱血 」 , 這是民國著名報人、《京報》 創辦者邵飄萍一生的真實寫照。

素有 「 新聞救國 」 之志的邵飄萍,心懷壯志,為了新聞的真實與公正,抨擊 醜惡,用鮮血寫下了中國新 聞史上蕩氣迴腸的一章。袁世凱稱帝,他大聲疾呼:「 袁賊不死,大亂不止。同胞同胞,豈竟 無一殺賊男兒耶? 」 宋教仁遇刺, 他秉筆直書:「 有行兇者, 有主使者, 更有主使者中之主使者。」 矛頭直指袁世凱。 最終因不願向反動軍閥張作霖低頭, 面對 30 萬元巨額 「封口費」 毫不動心, 遭到槍殺,以身殉國。

一個合格的新聞人要勇於擔當。作為無冕之王的記者應該是公眾的眼睛, 要盡量站在時代的制高點, 對社會進行激情而理性的觀察、審視。或許, 因時代不同, 記者所承擔的責任也不一樣,但是,在 「 為人民代言、為時代立言、為歷史留言 」 這一點上,應 該是共通的。超越小我,成就大我,將個人的 「 小責 」 , 升華為一種對國家、對民族、對歷史的 「 大責 」 。正如民國著名報人邵飄萍所言:「 盡自己之天職,平社會之不平。 雖路途坎坷, 」 然信念不改, 屢仆屢起, 至死方休。飄萍一支筆, 抵過十萬軍。「公平」 當為 「鐵 肩」 所負, 「真理」 應為 「辣手」 所書。 「 辣手」 除了犀利、尖銳、深刻之外,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在 「 辣 」 的背 後,應有一顆濟世之心。

真正的報人應具有 「 富貴不淫、威武不屈,不顛倒是非、不嘩眾取寵 」 的風骨, 傲視一切權貴。自由報人邵飄萍用鮮血寫下了 中國新聞史上蕩氣迴腸的一章,在不自由的境遇中,凸顯了一個自由的靈魂,彰顯出一個正直報人「鐵肩辣手,快筆如刀」的精神風骨。

很多人對民國大家的精神世界,心生向之。他們的淵博知識,他們的鮮明個性,他們的逸聞趣事,他們的風骨,所以有了本期節目。未提及的大家還有如胡適,馮友蘭,錢穆等人,本期節目選取的是教育,學術,傳媒方面的四位大家,望與諸位一同領略大家風采。

1

END

1

本期主播:崔佳 志博

技術:昊筠

編輯:豆子

審核:家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湛藍之聲 的精彩文章:

清風文軒 潑墨山水畫
詩經里的風花雪月

TAG:湛藍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