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與印度的創新地理

中國與印度的創新地理

本刊「學術動態(Planning Reviews)」欄目,推介國內外學術書籍和文獻報告、關注國際研究動態和前沿熱點、分享規劃案例研究。本期「城市規劃技術與方法」專欄向大家推送三則國外研究文獻。(專欄編輯:肖揚)

中國與印度的創新地理

來源: CRESCENZI R, RODRíGUEZ-POSE A. 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in China and ind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2017, 41(6): 1010-1027.

在當今知識型和創新型經濟的時代背景下,創新能力是區域和城市在全球開放的空間系統中競爭力表現的關鍵。金磚國家,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由於其近年來快速的技術追趕,現在被廣泛認為是全球範圍內最有可能挑戰美國和歐盟經濟領導地位的兩大經濟體。然而關於這兩個主要新興國家如何以及在哪裡進行創新,以及中國和印度的領土創新體系在多大程度上與歐盟或美國的創新體系有所不同的研究十分有限。

本文基於以上背景,以美國和歐盟為基準,探討了中國和印度的創新地理格局,重點研究了兩者關鍵的地域級創新趨勢。文章先後從兩個層面展開:首先,本文從國家層面的視角,比較分析了中印兩國在創新領域的投入(研發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和產出(專利強度、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 與歐盟和美國的差距。接著,本文又從中國和印度國家內部層面的視角,揭示了中國和印度內部創新能力地理分布的顯著差異,以及這兩個國家與美國和歐洲的創新地理方面的不同。最後,本文分析了中國和印度在創新體系形成和創新地域不平衡發展的驅動因素。

在第一階段即國家層面的比較研究中,作者採用「專利」的數量這個最為常用卻不夠完善的數據和擁有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作為測定各國「創新產出」的績效考核指標。研究發現,在1995 年至2007 年全球危機之前,中國與印度在創新方面的大量投資導致專利申請率迅速提高;然而在2000年代,兩國的發展出現分歧,與印度專利申請停滯不前的現象不同,中國專利開始起飛。但是新興國家與發達國家在專利絕對數量上仍存在巨大差距,其中歐盟的專利申請量比中國多達八倍。中國和印度技能型人力資本稟賦的演變情況也十分相似,至2009 年中國的研究人員總數僅落後於美國,而印度研發人員強度在21 世紀之後幾乎處於停滯狀態。

在第二階段,作者通過對中國、印度、美國和歐盟專利數量地理分布的分析,發現,中國和印度的創新活動在地理上分布非常不平衡,專利的分布比美國和歐盟都更為集中,且這種創新集中的趨勢還在增加。在中國,領先的創新地區主要在沿海,而西部省份以及寧夏等中部省份創新能力較差。在印度,除了孟買、德里、班加羅爾、金奈、海得拉巴和浦那的創新中心之外,其他地區很少有創新,而美國在全國各地都有強大的創新中心。另外,研發支出、人力資本和專利強度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空間分布也並不完全吻合。其中,中國的地域系統在投入和產出方面最為相似,其十大人力資本地區中的六個也位於最具創新性的地區名單,與研發支出一樣,北京和上海仍處於前三名,與專利排名相同。印度和美國的三項排名卻有著實質性的變化。

最後,作者重點分析了創新地理格局不均的驅動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① 印度和中國都採用了可以直接從線性創新和內生增長理論中提煉出來的創新戰略,線性模型認為,創新是將更多資源投入科技和人力資本的直接結果,研發投入越大,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就越強。因此導致對空間的關注不夠。

② 路徑依賴。尤其是印度,受到歷史上傳統工業中心和權威研究機構區位的影響。

③創新機構缺乏或不足、公司間合作能力有限以及在中國內地和印度東北部有限的跨國公司的存在是成為兩個新興國家創新障礙的另外一大因素。

在全球城市網路的語境下,外商投資和跨國企業促進了例如中國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特定大都市和貿易中心的知識和技術的傳播,形成大型城市的創新「山峰」及其周邊地區相對的創新「沙漠」。在沒有國家新政策的干預下,這種既有的選擇行為可能會使已經非常不平衡並且不可持續的創新地理格局現象更為加劇。

(供稿:戴魯寧)

URBAN PLANNING FORUMSince 1957

創新性、前瞻性、學術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CSSC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來源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微信號:upforu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城市規劃學刊 的精彩文章:

TAG:城市規劃學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