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榆林曾被匈奴、鮮卑、突厥、党項、女真、蒙古等20多個民族佔據過

榆林曾被匈奴、鮮卑、突厥、党項、女真、蒙古等20多個民族佔據過

榆林歷史上被稱為「犬戎之地」、「翟(狄)國」,是北方游牧民族攻掠和佔據之地,也是農業民族與北方游牧民族長期融合之地。從夏商起,先後有鬼方、犬戎、白狄、胡林、匈奴、龜茲、鮮卑、突厥、羌、氐、党項、女真、蒙古等20多個民族在這裡縱橫馳騁,征戰廝殺。

夏商時期,鬼方族(匈奴祖先)居住在這裡。西周時,這裡以翟(狄)戎族為主,史稱嚴狁、白狄和胡林。秦漢時期,這裡被匈奴人佔據。漢武帝時期,從西域龜茲國遷入一批龜茲降人,在今榆林古城灘設龜茲縣,魏晉南北朝到隋朝,先後有西北少數民族鮮卑、突厥等大量進入。

唐宋時期,甘肅、山西等地的党項、羌、拓拔部族、吐谷渾以及契丹、女真移居此地。明代,回族、蒙古族與當地漢民雜居。在眾多游牧民族中,匈奴族與党項族曾盛極一時,在這裡建都立國,威震四方。

千百來年來,榆林這片土地歷經蒙人游牧、華夷雜處和漢族殖民,這些民族遷徙往返,攻守進退,和親聯姻。因此,榆林的文化表現出農耕文明與游牧文化融合的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論青史 的精彩文章:

蘇軾:才同李白奈何幾遭貶謫,志比周瑜可嘆功業未成

TAG:煮酒論青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