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家竟然出了四位中央委員,齊家有道、不同凡響的偉大母親葛健豪

她家竟然出了四位中央委員,齊家有道、不同凡響的偉大母親葛健豪



《歷史奇聞趣事》百萬讀者的最愛選擇!


 

 

 


精英讀書


明察政經商,洞見文史哲

   

 


洞見派


百萬精英人士的共同選擇

   

   




葛健豪(前排左二)在法國(中右一為蔡暢)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湖南雙峰縣有這樣一位特殊的母親,年逾50衝突重重阻力,傾家蕩產,率兒女遠渡重洋,赴法國勤工儉學。歸國後,母親繼續辦學,將兒女一個個培養成革命志士。兒女犧牲後,她又將孫子孫女送上革命的道路。這位偉大的女性就是蔡和森、蔡暢、向警予、李富春共同的母親葛健豪。她用一生演繹了一個傳奇,毛澤東、鄧小平尊稱她為「大家長」、「蔡伯母」。


     


葛健豪(1865.08--1943.03),原名蘭英,雙峰縣荷葉人。她早年協助毛澤東、蔡和森發起成立中共早期組織----新民學會。後偕子女赴法國勤工儉學,是1600多名留法勤工儉學學生中年齡最大的「老同學」,被當時輿論界譽為20世紀「驚人的婦人」。她曾在湘鄉和長沙兩度創辦女子職業學校,堪稱湖南早期的女子教育家。她善於教育子女,並積極支持子女從事革命,自己亦在白色恐怖下冒著生命危險投身革命活動,人稱她為「女中豪傑」、「革命母親」。



性格堅毅  勤奮好學


    


葛健豪出生時,在當地當時有三大望族:清代名臣曾國藩家族、「鑒湖女俠」秋瑾的婆家王氏家族和葛健豪娘家葛氏家族。他們彼此聯姻,構成了封建統治階級在荷葉的最上層。而葛健豪的父親原是湘軍的參將,後作過鹽運使、按察使,與曾國藩有姻親關係。葛健豪和哥哥由母親陳氏撫養成人。葛健豪幼時聰穎好學,性格堅毅。 16歲時,葛健豪與永豐蔡蓉峰結婚。



點擊此處,看不為人知的精彩,你懂的




1907年,秋瑾在浙江紹興就義,對葛健豪的思想影響很大。1908年,葛健豪回到老家永豐鎮,身邊只有3個孩子,其中有13歲的蔡和森(原名和仙)。由於家境衰敗,兒女們都沒有繼續上學業。他們就做起小買賣。但這樣的生活,並不是這位做母親的心愿。當兒子蔡和森要上學讀書時,她欣然同意。母親的支持,成了兒子發奮讀書的動力;兒子讀書的優異成績,又給母親帶來了歡樂和希望。她什麼都聽兒子的,尤其喜歡兒子講時局的變化和革命的消息時,認為這是一件轉變社會風氣的大事,於是帶頭把自己頭上的「巴巴頭」剪了。她的行動,曾給永豐這個小鎮帶來了巨大影響,使得全鎮剪辮子的人很多。後來蔡暢回憶這段生活時說:「我母親在那時候,可真是一個可驚的婦女,當1911年革命爆發的時候,她已經50歲了(實際只有46歲——筆者),但她很受革命的影響,決定不僅她的孩子們,連她自己都受到教育。」(韋爾·斯諾:《續西行漫記》)


      


由於革命形勢的發展,她越來越感到送兒女讀書的重要性。當許多新的學校在省城長沙興辦時,她決計送兒子進省城去讀書。因為家庭已經破產,拿不出旅費和學費,她把自己私藏了幾十年的嫁妝——一包首飾拿出來,交給兒子去典當,使兒子蔡和森在1913年遠離家鄉,走上了讀書救國的道路。


      


葛健豪後因其夫蔡蓉峰離家外出,丟下家裡不管,使她想像秋瑾一樣徹底打破封建的枷鎖,走自由解放的道路。 


      


1914年春,年近50歲的葛健豪帶著兒子、女兒還有一個4歲的外孫女,一家三代進了省城尋求新知識。當她去湖南女子教員養成所報考時,學校老師見她年紀這麼大了,還帶著兒孫來讀書,不肯讓她報名。她十分氣憤,要兒子幫她寫一張狀紙,到縣衙去評理。縣官默默地讀了她的呈文,覺得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婦人,就在呈文上批上「奇志可嘉」四字,令學校破格錄取。就這樣,她被免於考試,進了湖南女子教員養成所。她一家三代人進省城求學,曾在湖南傳為佳話。


      


葛健豪在女子教員養成所是十分勤奮好學的。為了儘快地掌握知識,她刻苦攻讀各科課文,每晚學校的就寢鈴聲響過後,她還要自學幾個小時才睡覺。她尤其喜讀國文和唐詩,許多唐詩直到晚年還能背誦。她還不顧封建思想的束縛,敢於參加音、體等活動,起過很好的帶動作用。


      


她的勤奮求學精神,還贏得了毛澤東等有志青年的由衷敬佩。1914年春,毛澤東從湖南第四師範轉入一師後,很快地與蔡和森相識了,通過與蔡和森的同學關係,也很快地相識了葛健豪,每次一見到她,總親切地尊稱她「蔡伯母」。




創辦女校  隨子赴法


      


1915年,葛健豪在湖南女子教員養成所結業了。她回到家鄉後 「永豐鎮第二女子職業學校」(簡稱「第二女校」),葛健豪任校長。根據葛健豪的要求,第一學期只辦了一個綜合班,從第二個學期起,擴大為文科、縫紉、織業三個辦,學生中絕大多數都是勞動人民家庭出身的中青年婦女,約100多人。文科班以國文為主,兼學縫紉、織布、刺繡,學生大都是有文化基礎的青少年;縫紉、織業班則以縫紉、織布、繡花為主,兼學國文,學生大都是文盲或文化基礎較差的中年婦女。不僅免收學費,對縫紉、織業班的學生,還發給一定的生活津貼費。




這對於鼓勵婦女求學和開闢就業門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當時,很多婦女把第二女校當成「婦女之家」:進了二女校,就好像生活在一個自由的天地。 由於葛健豪不僅經常傳播新思想,使女校成了宣傳民主與科學新思想的陣地,還極力倡導女子參加唱歌、跳舞、跳高、跳遠等活動,更為「越軌」的行動時提倡女性「放腳」(不纏足)、留短髮,引起了當地封建頑固勢力的驚恐。最後這所只辦了三學期的女校不得不暫時停辦。


      


1917年夏,蔡和森在湖南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同毛澤東等同學繼續從事真理的探索。葛健豪為支持兒子,決定再跟兒女們進省城,全家搬到灤灣鎮附近的劉家檯子。


     


1918年4月,蔡和森同毛澤東等發起成立新民學會。他們即籌備組織赴法勤工儉學一事。


      


1919年夏,蔡和森動員母親、妹妹以及向警予等女青年赴法。葛健豪非常讚賞並同女兒蔡暢以及向警予等青年,於同年秋離開長沙,前往上海,踏上了赴法勤工儉學之路。


      


1920年2月2日,葛健豪等人安抵巴黎,7日到達蒙達尼。由於當時法國的男女學生不同校,她和女兒蔡暢,以及向警予等女生入了蒙達尼女子中學。 





1920年,葛健豪(中)、蔡暢(右一)、向警予(右三)等勤工儉學生在法國蒙達爾紀女校


   


在法國勤工儉學的4年生活中,葛健豪主要經歷有這麼幾個方面:



       


一是刻苦攻讀法文。她一切從頭學起,勤奮刻苦,使得她到法國後不久,不僅能說得一口較為流利的法語,而且能閱讀法文報紙,成為學校的一名優等生。




二是極力支持兒女的自由結婚。到法國不久,兒子蔡和森與向警予在頻繁的接觸中,由純潔的同志感情發展成了真摯的愛情關係,於1920年5月,結成為「向蔡同盟」;其間,女兒蔡暢也在法國同李富春結了婚。他們兄妹的自由結婚,在當時的中國青年中產生過深刻的影響,許多青年「以向蔡做首領」,實行了不要婚約的自由結婚。


       


三是贊成留法青年的革命主張,投身激烈的革命鬥爭。如1921年2月28日發生的向北洋軍閥政府駐法公使館的請願鬥爭,她與女兒蔡暢及其他幾位女生,緊跟著打頭陣的向警予,走在400多名留法學生的前列,衝進了北洋政府駐法公使館。這次鬥爭雖然未完全達到目的,但迫使駐法公使館發放了3個月的生活維持費。


       


四是關心和愛護青年一代。她不僅熱情接待了以後幾批來法的中國學生;同法國的教師、同學,也相處得非常好。特別是1922年,蔡和森和向警予先後回國後,她把照顧當時已經懷孕的女兒蔡暢的事,全部攬在自己身上。1923年2月,她的外孫女在法國出世後,她又要學習,又要做工,又要帶小孩。直到同年秋,黨派蔡暢夫婦去蘇聯時,她才帶著孫女李特特返回祖國,結束了留法勤工儉學的生活。 




革命母親  亮節高風


       


回國後,她除了繼續支持兒子、兒媳、女兒、女婿的工作和養育孫輩外,她還積極投入湖南的婦女解放運動。1925年夏,她在長沙創辦了一所平民女子職業學校,被推舉為校長。在辦學中,葛健豪對學生是很愛護的。她時常不顧自己家庭的生活困難,為學校添置設備,救濟了部分困難學生。 


       


1927年5月,「馬日事變」後,葛健豪創辦的職學遭到破壞。長沙不能久留,她領著兩個外孫女前往武漢找蔡和森、向警予。到武漢後,黨組織把她安排住在一條巷子里。但蔡和森、向警予工作非常繁忙。葛健豪只要見到他們就勉勵既要敢於革命,又要注意安全。


      


黨的「八七」會議後,蔡和森兄妹把母親、孩子都接到了上海。她雖已63歲,又不是一個共產黨員,但她始終忠於黨的事業,一面帶孩子,一面做掩護工作。1928年5月,兒媳向警予在武漢壯烈犧牲,她一直不知道這個消息。


      


1928年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後,蔡和森受到黨內立三路線的排斥。為不加重母親的負擔,蔡和森兄妹將母親送回老家。就這樣,葛健豪又回到家鄉。沒想到,此後,她再也沒有外出的機會了,也沒有見到兒子蔡和森。1931年蔡和森在廣州犧牲。黨組織和家裡的人一直沒有將這一消息告訴她。


      


葛健豪回到一點財產也沒有的老家,一直過著貧寒的晚年生活。儘管如此,葛健豪依舊樂觀的生活,養魚、種花,栽樹,帶著孫輩在田間勞動。


      


黨對這位革命老人及其後代非常關注。抗日戰爭前後,黨曾派人把她的孫兒、孫女送去蘇聯。1938年,周恩來同葉劍英來到長沙時,還專門派人到石板沖,想把她接出去,但她為不加重組織的負擔,堅持要住在鄉村,直至1943年3月16日(農曆二月二十一日),葛健豪去世,享年78歲。臨終時,她還不知道兩個兒子和兒媳已經犧牲,她曾囑咐長女蔡慶熙要寫信告訴他們:「母親已看不到他們的事業的成功了,但革命一定會勝利的。」




點擊此處,看不為人知的精彩,你懂的



許德珩為葛健豪題詞


     


毛澤東在延安得知葛健豪逝世後,提筆寫了「老婦人,新婦道;兒英烈,女英雄」的輓聯。







這位偉大的母親為中國革命養育出了出類拔萃的人:兒蔡和森、媳向警予、女蔡暢,女婿李富春——四位中央委員。



      


葛健豪去世後,由她的長女蔡慶熙將其安葬於雙峰縣金田石板沖。


        


為紀念這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1985年9月,雙峰縣人民政府為她立碑:「蔡母葛健豪紀念碑」,碑名由陳雲同志題寫。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許德珩題寫了「母儀是式,亮節高風」,並題詩:「豪傑蔡家多,兒女萬人歌,堪為烈母頌,留學創先河。」     




點擊此處,看不為人知的精彩,你懂的



  蔡母葛健豪雖非中共黨員,卻破例立傳於《中共黨史人物傳》第六卷,是其中唯一的一位非黨人士。




作者單位:湖南省雙峰縣委黨史辦





文章來源於網路,

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外表的美只能取悅於人的眼睛,而內在的美卻能感染人的靈魂」。


今天小編特意給大家推薦幾個特別優質的閱讀公眾號,希望老鐵們會喜歡!















洞見燴



歷史潮



精英讀書



精英閱覽


頂尖派



拾點樂讀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

更多好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奇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為了抗日他讓妻子改嫁,與家人斷交,犧牲後被日軍割下頭顱帶走,73年後才身首合葬

TAG:歷史奇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