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照片,德國建築師拍攝的清朝末期各地建築,欣賞中國古建築之美

老照片,德國建築師拍攝的清朝末期各地建築,欣賞中國古建築之美

原標題:老照片,德國建築師拍攝的清朝末期各地建築,欣賞中國古建築之美



這組照片是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所拍攝,他是德國的建築師。在1906——1909年(光緒三十二年——宣統元年)以德國駐北京公使館官方科學顧問的身份,間穿越了中國的十二個省。拍下了數千張古代皇家建築、宗教建築和代表各地風情的民居等極其珍貴的照片。 圖為北京頤和園萬壽山


圖為河北承德外八廟之普樂寺。普樂寺,始建於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全寺建築為漢藏結合式,西部依照漢族寺廟樣式由山門、天王殿、鐘鼓樓、配殿、正殿組成。東部為藏式城建築。主體建築旭光閣,重檐圓頂,類似北京天壇祈年殿,閣內頂部置圓形藻井,龍鳳圖案,龍鳳藻井中心雕金龍戲珠。



圖為陝西西安大雁塔。大雁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後加蓋至九層,再後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後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圖為陝西西安城北門。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誌性建築。



圖為湖南衡山南嶽廟。它是我國南方最大的宮殿式古建築群,該廟始建於唐代初年,佔地面積達98500平方米,主體建築共分九進,依次為牌坊、古戲台、正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地方官在此迎接從京城前來巡視的官員)、御書樓、正殿、寢宮及北後門。


圖為萬里長城。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時候的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那時所修築。


圖為北京正陽門。正陽門,俗稱前門、前門樓子、大前門,原名麗正門,是明清兩朝北京內城的正南門。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師九門」之一。它集正陽門城樓、箭樓與瓮城為一體,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禦性建築體系。為老北京城垣建築的代表之作,現僅存城樓和箭樓,是北京城內唯一保存較完整的城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靜時光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1909年的承德避暑山莊,看那時的清朝皇室避暑行宮

TAG:靜靜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