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報紙行業出身的馬斯克,沒表現出對媒體足夠的了解

報紙行業出身的馬斯克,沒表現出對媒體足夠的了解

我們不妨從對埃隆·馬斯克的獨特行為進行大膽解讀開始入題。為此,我們必須回溯過去。

這段回溯旅途特別長,長到我們需要回到上一個世紀,回到1996年,當時的埃隆·馬斯克從事於報紙行業,當時的埃隆·馬斯克籍籍無名。

這位「無名人士」算不上是一名真正意義上的新聞記者。他既不代表公共利益服務而披露事實真相,也未曾探討一些系統性社會疾病的複雜性,也無為於以政府問責之名打擊腐敗行動。更準確的說,馬斯克在關鍵時刻遇上了新聞行業,那時正值互聯網黃金時代的黎明時分。在他面前,有一個可以伸手抓住的機會,他抓住了。

馬斯克與自己的弟弟金博爾·馬斯克是Zip2網站的其中兩位創始人。Zip2是一個提供廠商指南與地圖服務的混合型網站,在世紀之交,被打包賣給了報紙出版商,用來將列印分類廣告、房地產清單和汽車交易的業務轉移至網上。20多年後的今天,這個企業似乎只餘下些許遺留之物,但是我們清楚地知道曾經它多麼具有革命性。

最終,報紙受到了電視行業所發生的第一次重大技術革命的深刻影響,但是自己依然沒有意識到事情已經糟糕到了何種地步。

1997年,Zip2.com網站的網頁截圖。

「Zip2技術平台憑藉其直觀的Java地圖、精確的導向和互聯網傳真功能,讓其他平台難以望其項背。」之後就任主要報紙出版商Knight-Ridder副總裁的Bob Ingle在1996年9月的一份聲明中宣布了Knight-Ridder將與Zip2建立合作關係。「它為我們的用戶提供動態且有用的服務,讓我們藉由這種強大且令人興奮的方式將廣告客戶引至這種全新的媒介中。」

Knight-Ridder在其旗艦報紙網站上引入Zip2,其中包括「水星中心」(《聖荷西信使報》)、「費城在線」(《費城問詢報》和《費城每日新聞》)、「先驅鏈接」(《邁阿密先驅報》)、「Charlotte.com」(《夏洛特觀察家報》)、「先鋒星球」(《聖保羅先鋒報》)和「News@Sentinel」(《韋恩堡新聞前哨》)。之後,越來越多的出版社也紛紛效仿。他們認為,那些矽谷優秀人才所帶來的技術能夠幫助印刷媒體在互聯網時代保持對本地廣告的控制。「《紐約時報》為我們紐約的讀者提供了100多年的服務,」 小亞瑟·索茲伯格在《紐約時報》1997年宣布與Zip2合作時發表的一份聲明中如此說道,「這一新的數字倡議將成為時報未來100年的服務基礎。」

在今天看來,這樣的夥伴關係似乎是無可救藥般的幼稚。科技平台已經將大部分在線廣告盈利收入囊中,而新聞機構也極大地接受了這種旨在將新聞業影響力降至最低的「奇異」演算法。編輯和出版商們理應預見了這一情形的到來。畢竟,在上世紀90年代,馬斯克已經對公司屈居於新聞行業而承擔幕后角色相當「惱火」了。「在他看來,公司可以直接向消費者提供有趣的服務,」阿什利·范斯在2015年埃隆·馬斯克的傳記(Elon Musk: 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中寫道。換句話說,誰想去關心報紙是怎麼想呢?

1997年Zip2網站上,埃隆·馬斯克的個人簡介。

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平台湧現出來之前,馬斯克的這種挫敗感十分具有先見之明。他的命運轉折點也即將來臨。在《紐約時報》宣布與Zip2建立合作關係的16個月之後,康柏集團以3.07億美元收購了Zip2,認為它可以用來輔助當時在搜索引擎領域是谷歌勁敵的AltaVista。

***

不要管這件發生在馬斯克身上的事情是多麼的老套,這不是重點。在本月早些時候的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多次打斷分析師,並因其提出的問題辱罵對方。「抱歉,」馬斯克打斷了正在進行的關於資金支出的詢問,「這個問題既無聊,又愚蠢,一點都不酷。下一個?」

在此之後,事情走向一度令人捉摸不透。在一次回答有關特斯拉Model 3的預定問題時,馬斯克表示:「請你們去看YouTube。真是抱歉,這些問題太枯燥了。它們讓我不勝其擾。」

之後,馬斯克將提問的機會給了YouTube製作者Galileo Russell,後者曾發表過幾段關於馬斯克和特斯拉的視頻。Russell最近的一段視頻標題為:「特斯拉將在2018年實現盈利。」他在自己的YouTube簡介上寫下了免責聲明:「不要認為這些視頻所假設的任何事實和數據都是準確的。自己一定要盡職做調查。」

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與Russell取得聯繫,允許其在長達23分鐘的時間裡提問問題。隨後,Russell在YouTube上發表了一段視頻,標題為「我們參加了特斯拉的財報電話會議。」

「我現在還處于震驚之中。」他告訴採訪者。「激動到止不住顫抖,無措於這個史詩般的局面。」

在體育記者中間流傳著一種說法,每位優秀記者都應該全神貫注。記者的收件箱里不會傳出歡呼聲。這意味著:如果你所報道的事情正見證著歷史上最具戲劇化、最具詩意、最令人難以置信的事件,那麼最好需要保持冷靜。記者們不會給接受自己採訪的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們是中間人,代表公眾,獲取信息,提出尖銳的問題,為那些沒有發言權利的人發聲。如果Russell不是一位專業記者,那麼我們就不應該要求其達到這個標準。而發表意見渠道的民主化意味著專業人士與業務愛好者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這不失為一件好事。馬斯克是一個靠報紙行業發家致富的人,他正在通過世界上的眾多Russell尋求公眾認可,以避開來自媒體機構的公眾問責。

馬斯克似乎認為自己這麼做是對的,因為媒體帶著固有偏見。 「特拉斯撞車事故導致腳踝骨折的信息成為頭條新聞,」 5月14日他在推特上寫道,「這件事簡直一團糟。」他接著聲稱,「在過去一年中,在美國範圍內發生汽車事故的4萬人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報道。」(這一看法是錯誤的。幾家主要媒體發表過反映美國總體交通死亡人數的數據報道,其中包括《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美國今天》《芝加哥論壇報》《美聯社》等。)人們的確對特斯拉的安全記錄情況越來越感興趣,但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於馬斯克對特斯拉的大肆宣傳,其聲稱自己會將第一輛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推向市場,並一再承諾自己將贏得這場高風險比賽。

馬斯克繼續回復。「那些聲稱披露了真相的虛偽媒體公司巨頭,只發表了足以粉飾謊言的謊言,這就是其不再得到公眾尊重的緣由。」他在5月23日寫道。

隨後,他宣布將啟動一個讓人們對新聞機構和記者進行評級的可信度排名網站計劃,並且建議以前蘇聯官方報紙的名字命名:「(我)將創建一個網站,公眾可以對任何一篇文章的核心真實性進行評分,並跟蹤每一個媒體機構、編輯和記者的可信度評分。我看這個網站叫『真理報』不錯。」

接下來,馬斯克在推特上發了一個鏈接,鏈接到了 「批判性思維」的維基百科頁面,並點贊了一家與邪教組織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新聞機構的分析。

馬斯克提到前蘇聯時代官方報紙《真理報》的說法似乎不怎麼當真。但是馬斯克的一系列行為似乎也戛然而止。馬斯克向懷疑者保證,「眾包認證系統」的想法有理有據,這與馬克·扎克伯格最近提出在Facebook平台上通過演算法與人工相結合的技術辨別錯誤信息的想法不同。在隨後的一系列推文中,馬斯克進一步思考了這種想法。他做了一個簡單的推特民意調查,問起自己的2200萬粉絲是否應該創建一個「媒體可信度等級網站。」他提供了兩個可選答案:

是的,這樣做很好。不是,媒體表現不錯。

當第一個選項以壓倒性優勢勝出時,馬斯克將箭頭指向了專業記者,並向他那2200萬粉絲髮布了一系列額外信息。「如果你選擇了媒體一方,而不想要讓『真理報』存在,那麼就寫篇文章讓自己的讀者投票反對它吧,」馬斯克寫道。「媒體人,你能做到!讓更多人去給你投票。你自己就是媒體人。」他接著指責一位記者「生活在一個自以為是的偽善的泡沫之中。」並說道:「公眾不相信你。這在選舉之前就已經如此,而在之後則變得更糟。你不相信我的話嗎?你可以自己來做次調查。」

在回應記者約書亞·波爾斯基時,馬斯克這些突然爆發的行為似乎有了合乎邏輯的解釋。波爾斯基懇請馬斯克停止自己的言行並且好好想一想。

波爾斯基:你認為以下哪種做法符合權勢人物的利益:A)支持一個揭露他們謊言的自由媒體,或者是B)把媒體拆散,這樣就使得這些人的謊言更容易被發現?所以,好好問問自己,為什麼你的民意調查結果會如此糟糕。馬斯克:你認為是誰在擁有媒體?

馬斯克反駁了針對自己的猶太人正在控制媒體的反猶太主義刻板印象說法。他在之後的推文中說道,自己這麼做的重點是讓有權有勢的人擁有媒體。

沒有相關證據證明馬斯克實際上關心那些高質量的新聞報道。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除了馬斯克自己的脆弱感、自我意識,以及自稱的「無所不在」的直覺之外,還存在什麼可能的動機。

馬斯克同樣對人們將其與唐納德·特朗普做比較感到憤怒,但是他的行為確實能夠支撐起兩者之間的對比。兩人在管理自我媒體方面都缺乏克制之心,且都臉皮薄。他們將Twitter視為一種繞過「無法無天」的記者團的方式,並保證自己參與其中。

資深電視記者萊斯利·斯塔爾最近分享了一則2006年特朗普被問及為什麼要攻擊記者的軼事。「我這樣做是為了抹黑你們所有人,貶低你們所有人,因此當你們在寫關於我的負面報道時,沒有人選擇相信你。」斯塔爾說當時特朗普是如此告訴她的。

「記者們一直在找機會採訪我,但是這些天我幾乎沒接受什麼採訪。」馬斯克在推特上寫道,「愛Twitter,因為它讓我可以繞過記者。」

***

馬斯克喜歡公開亮相,這在他的簡歷中被視為一種有用品質。他過去曾抱怨過記者,甚至不放過報道中那些無關緊要的細微之處。「彭博社現今的文章依然充斥著細節錯誤,」他在2014年的推文中寫道,「我不會在特斯拉里吃早餐、喝咖啡,也不會喝果汁。」

馬斯克也被拿來與霍華德·休斯和反派惡魔布魯佛相提並論,他拙劣地模仿了奧斯汀·鮑爾斯20世紀90年代的電影中邪惡博士的角色。馬斯克的演技有目共睹。當然,他在激怒別人時所扮演的喜悅也是如此。「馬斯克在處理公共關係工作時效率異常之高。」萬斯寫道,「他會親自做大量通信工作,撰寫新聞稿,並在其認為合適的時候聯繫媒體。」

馬斯克經常談到自己在SpaceX早期階段的頓悟時刻,當時他意識到人們並沒有放棄雄心勃勃的太空旅行。「如果你能向人們展示一種可能性,那麼就會收穫許多可能性。」很難有比「有志者事竟成」來更貼切的形容技術民粹主義。埃隆·馬斯克就是由此走向了成功。

任何一個想要採訪馬斯克的記者都需要記得:當馬斯克在矽谷的一家初創公司實習時,他無意中聽到了一位黃頁發言人的災難性採訪,這位記者無法闡明清楚這家公司為了趕上時代而做了些什麼。通常,馬斯克所感興趣的是拆除機器並徹底改造它們,而不是完全修復它們。他見證著新聞行業如此緩慢地適應著技術領域發生的技術性與文化性變化,以及政治領域日益高漲的民粹主義時刻。馬斯克說的沒錯,公眾對於新聞業的信心正在動搖。鑒於他在重塑整個新聞行業的過程中表現出了如此豐富的形象力,那麼他為什麼不嘗試去完善媒體呢?

馬斯克在Twitter上提到有許多人都在慶祝大眾的智慧。所有這一切都帶著一種90年代的感覺,我認為這種說法相當貼切。埃隆·馬斯克身處一個時代,在這個時代中開放網路的承諾是烏托邦式的,也是資本主義式的。人們受邀在網路上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而一旦找到了正確的方法,那麼財富就會滾滾而來。馬斯克就是其中一人,他兌現了幫助報紙從印刷向像素飛躍的承諾。

最近幾日,馬斯克一直在反對者那裡對自己做辯護,他做了一個預測又提出了一個請求「這有益於新聞業的發展,而不是傷害到它,」他說,「請保持你的熱情直到親眼見證它成為現實。」

「我們需要做一些事情來獎勵那些符合事實的、高質量新聞的產生。」他說,「而有些媒體甚至在見證這個產品出現之前就已經離奇憤怒了。」

的確,對埃隆·馬斯克來說,這個產品與新聞本身無關。那麼,如果只是通過投資來獎勵優秀的新聞工作者,或者是通過鼓勵他那2200萬粉絲來支持高質量的新聞機構,那這件事就顯得太奇怪了。有大量證據證明,當地報紙的消失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馬斯克似乎認為新聞行業僅僅需要一個新的整合者。但是,那些投了第一個選項的人無法拯救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壹點 的精彩文章:

各地繼續嚴調控,上周樓市地市均遇冷
百洋智能科技:Watson for Oncology入華這一年

TAG:齊魯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