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小孩」的記憶殺 畫下我喜歡的昆明建築

「老小孩」的記憶殺 畫下我喜歡的昆明建築

新媒體特約撰稿、手繪圖文:lidan.27

策划出品:全媒體新聞中心新媒體部

編者按:昆明「老小孩」,是你,是我,是他,生於70、80、90年代,年紀一把了,卻依然童心未泯,愛干幼稚的事兒。你說那是幼稚,我卻認為是純粹。純粹的愛著這座城,以及和這座城相關的一切。無論此刻身在這個地球的任何一處,昆明,都有著老小孩們最美好的童年記憶。

畫下9棟我喜歡的昆明建築,目的就是為了心情好,其實沒什麼目的。對於建築的理解和插畫的處理方式都是個人化思維所致,我想用僅有的美術能力來表達我對建築、街道、城市的喜歡。

雲南省博物館

(拍攝於90年代,那時它的周圍還沒有高樓大廈)

(關於省博物館的設計者,至今難以查證,據說它的原型是莫斯科的紅場)

建於1951年,是雲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館。建館以來,經過考古發掘、調查徵集、社會收購和接受捐贈等方式,已經收藏了青銅器、古錢幣、陶瓷器、古書畫、碑貼、郵票及各類工藝品共計20餘萬件,其中有聞名中外的有戰國時期的牛虎銅案、西漢時期的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北宋郭熙的《溪山訪友圖》、大理國時期的金阿嵯耶觀音立像、大理國時期的金翅鳥,等等。2009年6月,雲南省博物館新館在昆明廣福路東段官渡古鎮旁開始施工新建,2015年5月,新館已正式免費對公眾開放,而老館將移交雲南省美術館使用。

昆明工人文化宮

(80年代的工人文化宮,是處對象、談戀愛的聖地)

(飄揚的彩旗是90年代國慶時的標配)

昆明的第一座工人文化宮在1952年建於盤龍江畔的東風廣場,1970年,由於要在原址建造「紅太陽廣場」及紀念館,第一座工人文化宮被拆除。1985年,第二座工人文化宮大樓建成,整幢大樓為18層建築,高70米,佔地42.22畝,由4個六邊形組合的塔樓建築,24個角代表當時我省24個少數民族,外牆採用明快的淺黃色,這在當時的國內建築中很少見,它也一舉奪下了當時「全國大中城市中最高、最宏偉的工人文化宮」桂冠,也擁有當時很多個第一:昆明第一高建築、第一棟有電梯的建築……而在它最熱鬧繁榮的時候,甚至有「思想不集中,想著文化宮」的說法。2013年9月7日,使用近30年的文化宮老樓爆破完畢,位於人民東路的新文化宮也基本竣工。

文化宮小白樓

(很遺憾,找不到更好的照片體現它的美好,卻看出了它的窘迫)

(在它之前的水月軒已為公園,在它之後的昆明市政府也搬遷了,它依舊還在那裡)

這棟位於尚義街60號的老建築,始建於民國時期。最早的昆明市政府建在翠湖湖心島東面的水月軒。翠湖成為公園後,市政府就搬到城外,於是在東風路一帶建起了不少房子,大都是兩三層的小房子。「文化宮小白樓」就作為市政府的一幢辦公樓。解放初期,小白樓做過一段時間的越南駐昆明領事館。小白樓因靠近東風廣場,當時昆明在國慶等重大節慶日時會進行遊行,小白樓就成了宣傳、指揮等部門的最佳辦公地點。多年來,市政府拆遷、再建,只有這一幢小白樓是民國年間昆明市政府保留下來的建築,記錄著老市政府的痕迹。2013年8月31日,昆明市老文化宮周邊附屬房屋將實施爆破拆除,但老文化宮東南角的這棟歷史建築保留了下來。

勝利堂酒杯樓

(應為90年代初的景星花鳥市場,和它同齡的房屋均已拆遷)

環抱勝利堂的雲瑞東路和雲瑞西路,各自形成了一個中式酒杯的外沿,將勝利堂托舉在酒杯中。勝利堂前面的橢圓形雲瑞公園和長長的甬道街,又似一個酒杯——西式高腳杯的造型。它由清華大學畢業生李華工程師設計,俯瞰呈現「中軸線上疊兩杯,舉酒雙杯慶勝利」的美學造型,中美兩國同飲慶功酒,共慶抗戰勝利。在許多到訪過勝利堂的專家看來,勝利堂的建築設計,是中西合璧的經典,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典範。而也因為這兩棟弧形建築,昆明人稱它為「酒杯樓」。酒杯樓的構造同樣也別具一格,其外型建築與勝利堂渾然天成,外觀是兩棟相連的三層姊妹樓對稱分布,環抱勝利堂兩側,但內部結構則戶戶各異,各不相同,明暗結合有三層、四層、五層的不同結構,充分展現出傳統建築手工藝的技巧和特色。

昆明文廟

(曾經的曾經,這裡士子如雲,文氣直逼它身後的五華山)

公元1276年,元代傑出的政治家賽典赤·贍思丁在昆明五華山右,建成了雲南第一座孔廟——昆明文廟。當時學生數量較少,連學長、官員都還得親自去「勸士人子弟以學」,後來發展到每期招收150名學生,包括當地少數民族,「雖爨僰亦遣子入學」。現在的文廟建於康熙29年(1690年),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辛亥革命以後,文廟闢為昆明老百姓的大眾樂園,設有大眾茶館、棋藝室、報刊閱覽室、戲曲花燈室和燈光露天球場。建國後,這裡曾多次修葺,一度易名「大眾遊藝園」和「昆明市群眾藝術館」。

光華街福林堂

(如此欣慰,它依舊)

(在光華街,這間藥房是不變的坐標,從未改變)

始創於清朝咸豐丁已年(1857年),距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是雲南現存最古老的藥店。創始人李玉卿,前清時期隨父李德由湖北黃崗到雲南。因深諳醫道,便在光華街創立了這個藥店,經過四代人的苦心經營,從初開張時人稱「簸箕堂」的一間小店鋪,發展成為民國時期昆明最負盛名的中藥店。福林堂效法三國董奉,為窮苦百姓治病不收診費,只要求重病癒者在後堂植杏樹三棵,輕者一棵,時間一長,逐成杏林,故藥店取名「福林堂」,意在「福澤杏林」。

飛虎樓

(市區里的飛機,如同一個奇蹟,像時光還是佇立在那裡)

(也許當年的女記者陳香梅就是在這棟房子里初見陳納德,從此開啟她傳奇的人生)

1941年,時任中國空軍委員會秘書長的宋美齡建議,由美國空軍飛行教官陳納德組建「中國空軍自願援華航空隊」援助中國對日抗戰,該航空隊選用迪斯尼公司設計的「飛虎」為大隊標識,代表著勇猛、成功、勝利,因而命名飛虎隊。而祥雲街的這棟歐式風格的五層洋房,就在此期間由飛虎隊租用,作為開辦民用航空公司。2006年,該幢樓房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昆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建築」。如今這幢歐式風格的老房子已是主題餐廳,經過重新裝修,再現了上世紀40年代的室內裝飾風格,陳納德將軍、陳梅香女士、尼克松總統、宋慶齡女士等與飛虎隊有密切關聯的人物,都展現在眼前。而天井吊頂上懸掛的飛機模型,是按照飛虎隊主力戰鬥機P40型,以3:1的比例仿照製作。

南屏大戲院

(無論如今的它是怎樣的破敗、瘦小、傴僂著身子,但它仍代表著雲南女性傳奇的存在)

(好希望時光倒退60年,在這裡看《魂斷藍橋》)

後稱南屏電影院,是抗戰時期昆明建成的一座最為現代化的影劇院,也是西南地區最早的一座現代化的專業電影院。由龍雲夫人顧映秋及盧漢夫人龍澤清、女企業家劉淑清等昆明上層社會女性於1940年1月出資及主持修建,時稱「夫人集團」電影院。南屏大戲院由當時著名建築師趙深設計,由於這座電影院所處狹小位置上,因此在設計上無論在平面組合和立面處理上,以及在基地的巧妙利用上,都有獨到之處。如觀眾廳的地面採用曲線形,即能滿足視線要求,又降低了門廳人口高度,從而減少了一般影劇院進入門廳的踏步。立面造型限於基地狹小,採用不對稱手法,正面用大面積弧形玻窗,並與側面豎向牆面巧妙地結合,形成了虛實牆面和橫直線條的對比與協調。為了不佔用門廳的有限面積,採用懸挑式樓梯進入樓廳等等。南屏電影院建成後,盛極一時,成為能容納1400人的全國第一流的電影院,可以與當時全國最高級的南京「大華電影院」和上海「大光明電影院」相媲美而不遜色。

基督教青年會

(無法想像當年的英文補習學校能如此的美,新東方什麼的都浮雲了)

(還好還好,它還在,此時此刻,是不是正回蕩著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全稱應為「雲南省基督教青年會補習學校」,成立於1913年,創辦人馬文倬,鑒於當時國度革新、西洋學術與思想愈為本省所急需,為造就英語人才而創辦。該校校長原由全國基督教青年會雲貴教區幹事、美國人安汝智(Roger. D.Anruod)兼任,後改由教育部幹事、昆明人葉崇基兼任校長。教師多從昆明各大、中學聘請,教學質量高、收費合理、食宿方便,對貧困者進行救助或減免,求學者都慕名而來,是當時昆明規模最大、歷史最久,門類齊全的綜合性補習學校,以補習英文和商業會計等專業著稱。

昆明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昆明新聞 的精彩文章:

TAG:昆明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