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建魅:穿牆拆梁-古建築的推理與破案

古建魅:穿牆拆梁-古建築的推理與破案

如何勘查一座古建築?

我常覺得古建築就好像是住在遠方的長輩,若想獲得第一手資料與現場親身的體驗,就非得下功夫專程登門拜訪不可。當我不遠千里前去拜會時,總是「相談」甚歡,那種靈犀相通之感,全然如同「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所形容一般,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蘇州城盤門是我1988年初訪大陸所見,看到一座城門竟有兩個拱洞,分別供車馬與舟船出入,當時興奮的心情迄今難忘。

元至正十一年 蘇州盤門

應縣木塔、顯通寺與晉祠聖母殿,是以一九九三年到山西所攝照片為藍本所繪,當時北京王世仁先生介紹成大生先生陪我們往訪,自木塔登上頂樓,經過暗層見到縱橫交叉的木樑,眼花繚亂,只能拍下一些照片,彩圖系依據陳明達《應縣木塔》專書測繪圖而畫成。顯通寺巨大的外觀與內部拱洞之結合,令我為之著迷,我在裡面爬至最高拱圈,踩著木板藻井平頂,佛像就在腳下,心裡頗覺歉疚,為了畫圖我冒犯了神明。

遼清寧二年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明萬曆三十四年 山西五台山顯通寺無梁殿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 山西太原晉祠聖母殿與獻殿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 山西太原晉祠聖母殿

山西平遙古城

清康熙二十七年 平遙市樓

說到佛像,這是中國藝術史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佛像不僅是佛,同時也表現出時代的容顏,讓我們了解各朝代的審美觀。

大同雲岡、天龍山、麥積山與龍門石窟的眾多佛像,令我為之動容。龍門奉先寺大佛,據載為武則天捐建,具女像之韻味。雲岡的雙窟,光線較充足,雕刻細節肉眼可見,且其外室雕出北魏時期木造建築物之屋頂及斗栱形式,特別引起我的興趣,乃取樣畫剖視圖。

為了解應縣木塔各層菩薩之配置意涵,我特別向香港志蓮凈苑的宏勛法師請益,她竟親自來電半小時為我講解其中奧妙,令我感激之至!

唐延載二年 敦煌莫高窟96窟

北魏太和八至十三年 雲岡石窟9~10窟

南禪寺、佛光寺、祾恩殿、奎文閣與太和殿的室內光線幽暗,現場無法速寫,遂參考營造學社1930年代彙刊中的測繪圖畫成剖視圖。1980年我曾指導學生製作佛光寺木模型參加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展覽,對其複雜的梁架作過研究,因此畫來得心應手。

唐大中十一年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

太和殿則是十多年前北京故宮的傅連興先生帶我們入內欣賞皇帝寶座,以我拍下數十張照片為基礎所繪成。

清康熙 紫禁城太和殿

紫禁城角樓

清康熙重建 北京紫禁城三大殿

嘉峪關為2005年到甘肅時繪下草圖,我登上城牆馬,並繞行一圈,體會這座沙漠中明代關隘的氣勢。

明弘治十七年 北京八達嶺長城

2006年,到河南,畫嵩山嵩岳寺塔的經驗令人難忘,時當正午,寺內無遊客,我在這座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四周繞行,有如古時之繞塔儀式,單獨面對一座孤寂之塔畫圖,令人有寧靜致遠之感。

北魏 嵩岳寺塔

畫北京香山碧雲寺金剛寶座塔也得到同樣的感受,高台上共有八座高低不等石塔,人行空間所剩無幾,我為了畫鳥瞰剖視圖,穿梭於八塔之間,東張西望描繪,猶如周旋於八尊佛像之中。

清乾隆十三年 北京香山碧雲寺金剛寶座塔

1989年,黃漢民先生陪我考察閩粵交界之土樓,初次見到巨大的圓樓,著實開了眼界。本書選用其中的經典之作二宜樓,記得當時路途遙遠,車行顛簸,好不容易才到達,樓內眾多居民熱烈相迎,並在樓中享用鄉土風味十足的午餐,菜飯香味至今難忘。而乍見安貞堡,震撼力頗大,是我所見過最複雜的福建民居,不但空間複雜,木結構亦然,一時之間竟無法看懂它。我前後去了兩次,每次皆畫構造素描。在空蕩的廳堂及護室徘徊,只自己的腳步聲,如同空谷回音,畢竟它沒有居民了。我想,民居如果仍在使用,益能彰顯其本質。

安貞堡:一座兼有防禦與住居功能的城堡式大宅第空間組織嚴密,空間層次豐富,建築技巧高明的見大型住宅建築,風水絕佳之地。

清乾隆三十五年 福建華安二宜樓

2007年,到陝北參訪米脂山溝內的窯洞民居姜氏莊園,它高明的設計令人著迷,我在山頭上畫速寫圖,發現居民人數幾稀矣,住宅缺乏人氣,意味著傳統文化之流失,頗值深思。

渭北 下沉式窯洞

現場如何速寫?剖視彩圖如何繪製?

我的繪圖工法大致包括以下步驟:事先搜集要至現場考察的古建築基本資料;整座建物的外觀與內部仔細察看,並拍攝各角度幻燈片。

內部構造常因光線不足難以細察,但仍要設法了解內部與外部之關係;內外觀察後再決定要從低或高的角度來表現,有時從高處表現宏觀氣勢,有時從低處表現高聳之感。

速寫時一般都用二點消點透視法,如天壇,但也有用一點消點者,如晉祠聖母殿;畫剖面透視圖時,將面向縱切或橫切,或僅截取局部,使內部較複雜的構造一覽無遺。

明嘉靖九年始建,清光緒重建 北京天壇祈年殿

基於中國建築木構施以彩繪的傳統,在線繪圖完成後我又加以上色,色彩濃淡則視建築類型稍有區別,少數幾張因歷史關聯性或比例對照之需,而加繪相關人物。

彩圖除了依據現場的速寫之外,還需參考許多不同角度所攝的幻燈片考證相關細節。坊間的中國古建築書籍,或可尋得平面圖及立面圖供參,但剖面圖則較少見,特別是較複雜的內部梁架及斗栱分布。於此可見,古代匠師的確了不起,他們自有一套設計工法,足以造出技巧卓越的建築。

 北京小西天北海公園:在陸地上如何創造南海普陀觀音道場?乾隆皇帝在北京嘗試一座小西天,我發現其設計構想非常幾何化,四角有亭,四邊有牌坊及石橋,中央為正方形大殿。為了表現內部普陀山勝景,必須「拆」掉一角。

來源:《巨匠神工—透視中國經典古建築》 2007年12月28日出版

注1:李乾朗,台北人,台灣文化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古迹修護研究者。李先生2005年起著手繪圖,以解剖圖法展現中國建築史經典建築,包括年代古老、構造艱深、造型優美、融合文化、空間奇特、具創意、呈現中國文化特質的各種建築,涵蓋木構殿宇、樓閣、塔、城門、石窟、橋、民居等。

注2:圖上紅點為圖書出版時注釋所用。

來源:李乾朗 STUDI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統建築文化博覽會 的精彩文章:

TAG:傳統建築文化博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