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五大名窯之哥窯與官窯之謎

五大名窯之哥窯與官窯之謎

哥窯是與官窯類同的一個窯口,非常接近。哥窯和官窯的接近程度,有時候連專家都分辨不清。很多瓷器,在這本書上定為官窯,到另一本書上可能就定為哥窯,有時區分它們確實很困難。

哥窯是中國古代陶瓷,尤其五大名窯中疑團最多的窯口,為什麼呢?因為史書上的記載都不太詳細,哥窯的窯址至今不明。有人說它的窯址在杭州,有人說在河南,有人說在景德鎮,還有人說在龍泉,但就是沒有真正挖出這個窯址來。嘉靖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類稿續稿》稱:"哥窯與龍泉窯皆出處州龍泉縣,南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窯,章生一所陶者為哥窯,以名故也;章生二所陶者為龍泉,以地名也。"哥窯和龍泉窯都在今天的浙江龍泉縣,南宋時有兄弟兩個人,老大叫章生一,老二叫章生二,各主一窯燒造,哥哥燒的叫哥窯,弟弟燒的叫龍泉窯。這是嘉靖時期的一種說法。

哥窯的特徵

                            故宮哥窯

第一個特徵就是金絲鐵線,這是它的典型特徵。"金絲"是指細碎的開片,呈黃色;"鐵線"是指大塊的開片,呈黑色。金絲鐵線在古代還叫"文武片",指的是開片的大小。

金絲鐵線實際上是陶瓷燒造中的一種缺陷美。在燒造中,由於胎和釉的膨脹係數不同,所以瓷器出窯以後,釉就會開裂。如果你們看過出窯,就會覺得非常神奇。哥窯剛一出窯,釉面炸裂的聲音都聽得清清楚楚。一個瓷器能炸多長時間呢?能炸兩年,這是很多人不能想像的。

哥窯能夠呈現金絲鐵線,原因就是它要炸兩年。當它出窯冷卻以後,過去直接擱入炭黑水,現在直接擱進墨汁里,拿出來以後,瓷器就形成大塊的黑開片,非常清晰。很細小的開片,由於間隙過小,顏色進不去。所以就擱在那兒,時間長了,氣體進去以後,會氧化成黃色。金絲鐵線因此而形成,它是時間造成的。我們從這點可以判斷,如果沒有黃線,它的燒造時間就很近。那麼,有黃線是不是就很古老?不一定。現在有人能加速金線的氧化過程。有人用幾個月的時間,用煙熏制,強化它的氧化過程。所以你看到金絲鐵線全部完美的東西,也不一定是真的。

                故宮哥窯

金絲鐵線的說法,並不是很久遠的事,到了清代才有這樣一說。《處州府志》中載:"其兄名章生一,所主之窯,皆澆白斷紋,號百圾碎,亦冠絕當世。"當時對哥窯的記載說它這種細小的開片冠絕當世。哥窯的工藝,已經由原來的無法控制,到能夠主動控制,這個過程已經變成了一個主觀的追求。

關於哥窯的開片,還有很多傳說。有一說是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倆造青瓷,各有成就。哥哥忠厚,瓷器賣得好,弟弟頓生妒意,就抓了一把黏土擱在釉缸里,這樣開窯後就會使釉面開裂。本來開裂了是個缺陷,沒想到被推到極高的地位,反而賣得更好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弟弟在開窯前往里潑水,使釉面炸裂。這些實際都是一些外行的說法。外行不知道燒造的工藝,這個工藝並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哥窯的這種缺陷,被文人賦予一種美的追求,叫缺陷美。缺陷美被推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哥窯就在這樣一個地位中誕生了。

哥窯的第二個特徵是紫口鐵足,官窯也有這個特徵。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論》中說:"舊哥窯色青,濃淡不一,亦有紫口鐵足。"曹昭是松江人,就是今天的上海市郊區。《格古要論》是一部非常重要的關於古董的文獻,在明初成書。

官哥之謎

我們剛才講了,哥窯有開片,官窯也有開片;哥窯有紫口鐵足,官窯也有紫口鐵足。那麼有沒有可能它們是一種東西呢?有人確實是這麼認為的。因為在南方的吳語發音中,官、哥不分,北方人聽起來都一樣。吳語中管官窯叫"guo ya",北方人聽起來就是"哥窯"。所以有人認為它們本身就是一種瓷,就是宋代的官窯,因為南北方語言上的誤差,被人為地分成官、哥兩種窯口。

第二個疑問:有學者認為,哥窯不創燒於宋,而創燒於元,只是仿宋官而已。換句話說,他認為哥窯是元代人仿宋代人的瓷器。這種說法的證據是哥窯最早的記載就在元末明初。元末孔奇的《靜齋至正直記》:"乙未冬在杭州時,市哥哥洞窯器者一香鼎,質細雖新,其色瑩潤如舊造,識者猶疑之。會荊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窯絕類古官器,不可不細辨也。""乙未冬",指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在杭州的市場上買了一個香鼎,是"哥哥洞窯"的。看著挺新,但又覺得像舊的,看到的人很疑惑。正好碰到一個老頭兒叫王德翁,他說最近哥哥窯燒得特別像古官窯,得仔細看,好好辨別。

那麼,從這段記載中,孔奇認為哥窯是元代晚期出現的仿品。但我個人不這樣認為,我認為哥窯還是宋代的,不是元代的。原因有這麼幾點:第一是造型。我們能看到的哥窯跟官窯的造型,沒有大的區別。沒有看到一種極特殊造型的哥窯,超過歷史的局限。沒有一件元代造型特徵的哥窯,存世的哥窯都跟宋代的造型一致。

第二是釉色。哥窯的釉色不符合元代人的審美觀。元人尚白、尚藍,對官窯、哥窯這種青瓷不感興趣。

第三是背景。元人喜歡金戈鐵馬、馳騁千里的感覺,並不喜歡宋人小橋流水的感覺。從這種大的社會背景中判斷,我覺得元代複製宋代的瓷器,可能性非常小。

官、哥兩窯小結

                     官窯

一、有一種說法是"官哥不分",可見它們的類似程度非常高。實際上還是能區分,一般的說法是:開大片為官,開小片為哥。這是一個簡單的判斷。

二、官、哥兩窯同屬官窯中的青瓷系統,以釉色和開片作為藝術的表現形式。它既要有釉色的美麗,又要有開片的美麗,以雙重標準作為該藝術表現的準則。

三、官窯和哥窯代表著宋代官方最高的審美標準。

宋代五大名窯中,已經講了汝、官、哥三窯。剩下的鈞、定兩窯,與前面三窯相比較,從釉色上講,有不同之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撒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八大名將:四帥四驍將。一驍將曾干翻法軍
王不過霸,將不過李。歷史第二猛將李存孝

TAG:小撒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