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蒙古:改革助推草原品牌 開放繁榮口岸經濟

內蒙古:改革助推草原品牌 開放繁榮口岸經濟

從「塞外小崗」村農民們「吃不飽飯、窮則思變」的躍躍欲試,到如今生活富足、產業興旺的美麗鄉村;從一家僅有幾十名員工的手工作坊式小廠,到享譽世界的國際品牌;從一座名不見經傳的邊境小城,到「東亞之窗」的華麗變身。

改革走過40年。在內蒙古廣袤的大地上,「改革的印記」記錄下「黃河人家」的歲月變遷,見證了世界品牌的發展壯大,寫下了邊境線上口岸貿易的今昔對比。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改革勢不可擋,40年奔湧向前,讓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煥發生機和活力,更加壯美、亮麗。

改革讓農牧民「富起來」。「塞外小崗村」拉開大幕,北疆大地舊貌換新顏。拉開了內蒙古農村牧區改革的大幕。

從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小村莊的山樑上遠遠望去,黃河從村子西邊緩緩地流過,薄薄的晨霧中,一排排紅瓦黃牆的房子錯落有致,漫山遍野的葡萄架一望無垠。

1978年春節後,鄂爾多斯市原伊克昭盟達拉特旗耳字壕人民公社康家灣生產大隊趙醜女與生產隊簽訂了全國第一份農民個人承包集體土地的協議。與此同時,托克托縣中灘公社下灘大隊,把一部分鹽鹼地承包給了412戶農民。

內蒙古自治區農村改革的大幕就此拉開。

「吃糧靠返銷、生活靠救濟、生產靠貸款」,這是40年前中灘公社的真實寫照。這個後來被稱為「塞北小崗村」的公社,為了解決公社群眾「吃飽飯」的問題,在1979年年初把部分土地以「口糧田」的方式分到社員手中,明確「口糧田」的收穫都歸社員所有。

時任中灘公社副主任的趙光輝,提起中灘公社從「口糧田」到「大包干」的改革,至今仍然難掩激動之情:「分田到戶的第一年,我們大隊就解決了社員吃飯的問題,人均年收入從36元增加到40元,打下糧食347萬公斤。」那一年,下灘村結束了20多年吃救濟糧的歷史,還向國家上繳了8萬公斤「愛國糧」。

下灘村相鄰的河口村同樣分享到了改革的紅利。1994年,村集體辦起了總資產135萬元的磚廠,「讓青壯年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2007年,河口村又依託地處黃河沿岸的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開辦了旅遊「農家樂」。

依託黃河沿岸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托克托縣「農家樂」旅遊項目豐富多彩。圖為一名遊客在河邊垂釣。(王慧攝)

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河口村村民的自來水、農灌用水、基本醫療保險、興辦公益事業經費等由村委會統一支付,生活用電每人每年由村委會補貼,村民基本實現了「零社會負擔」——河口村也一躍成為全國500強村鎮。

說到旅遊業帶來的好處,郝家窯村黨支部書記郝爭平感慨不已。早在2004年,郝爭平在黃河邊上開起了當地第一家農家樂:「能不能經營好,當時心裡真是沒底。忙碌一年下來,收入了近四十萬元。」在郝爭平的帶頭下,村裡有條件的農戶相繼開起了農家樂。全村人均年純收入達2萬6千元,成為當地有名的富裕村。

黨的十八大以來,托克托縣大力實施旅遊文化產業和工業經濟發展「雙輪驅動」戰略,重點打造自然風光游、歷史文化游、現代工業游三大旅遊品牌,使旅遊業主動融入呼和浩特市「半小時經濟圈」,旅遊文化產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近年來,托克托縣積極挖掘當地文化旅遊產業資源,相繼打造了托克托縣博物館、神泉旅遊景區,以及雲中酒廠等文化旅遊資源。圖為神泉旅遊景區。(王慧攝)

這座內蒙古最早開啟改革之路的縣城,近年以來產業基礎不斷夯實,已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的主戰場和重要的經濟增長極。擁有世界最大的在役火力發電廠,總裝機容量達672萬千瓦。在2016年全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中,位列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43位和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55位。

改革成就了一個又一個「草原品牌」。從一家小工廠起步,走向全國,溫暖全世界。

「五一」小長假期間,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一家大型商場內,「鄂爾多斯」品牌專櫃前顧客絡繹不絕。來自上海的林女士選了一款「羊絨蕾絲」針織衫:「這是亞麻和羊絨混合製成的面料,特別輕薄,穿起來非常舒服。」

一句「鄂爾多斯,溫暖全世界」的廣告語,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鄂爾多斯品牌。自成立以來,鄂爾多斯集團大膽改革創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自成立以來,鄂爾多斯集團大膽改革創新,位居中國企業500強之列。圖為鄂爾多斯現代羊絨產業園生產車間。(齊浩男攝)

#p#分頁標題#e#

在改革開放之初,鄂爾多斯集團還是一家名為「伊克昭盟羊絨衫廠」不知名的小廠,全廠員工不足900人。作為內蒙古改革開放的試驗廠,經過近40年的持續發展,鄂爾多斯集團已從當初投資200多萬元以補償貿易方式建成的羊絨衫廠,壯大成為總資產超700億元、年銷售超400億元、員工4萬餘人、累計上繳利稅超200億元的地方領軍企業和行業龍頭,位居內蒙古民營企業榜首和中國企業500強之列。

改革需要膽識和魄力。

上世紀80年代初期,伊克昭盟絨毛廠負責人在調研考察中發現,引進日本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分梳設備,投入1200噸原絨,能提取500噸無毛絨,比當時的國產設備足足多了200噸。當地政府領導非常重視,決定爭取上馬這個項目。然而,項目引進設備和技術的投資要2300萬元,當時全盟一年的財政收入才1600萬,資金就是一大問題。

經多方研究,最終決定以補償貿易方式引進全套羊絨設備和技術,用生產出來的產品抵頂設備技術價款。在自治區20多個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伊克昭盟羊絨衫廠作為伊盟絨毛廠的擴建項目、自治區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個招商引資項目,最終落地內蒙古。

羊絨衫廠投產第一年,實現利潤3450萬元,當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資,以後連續幾乎每年賺回一個同等規模的廠。改革助推一個又一個草原品牌走向世界。

作為草原乳業的一匹「白馬」,內蒙古伊利集團同樣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一路向前——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2017年度「全球乳業20強」榜單顯示,伊利集團蟬聯亞洲乳業第一,位居全球乳業8強。

上世紀80年代初,呼和浩特回民區成立養牛合作小組,並於1983「一分為二」組建「呼和浩特市回民奶牛場」和「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廠——誰也沒有料想到,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廠,這個當時只有80多名員工、固定資產僅41萬元的手工作坊式小廠,成為日後享譽世界乳業集團。

「當時管理體制還非常傳統,不僅存在權力過分集中的問題,分配上的大鍋飯、人事制度上的鐵飯碗等也讓伊利的發展舉步維艱。」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當時的伊利開啟了創業的序幕。

改革一步步深入,恰到好處,適逢其時。

1993年2月,伊利率先在對回民奶食品廠進行股份制改造;同年7月,成立冷飲事業部;1996年3月12日「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全國乳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1997年2月,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4年,伊利集團提出「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目標願景,草原乳業受到世界各地消費者的信賴與歡迎。

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經濟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經濟規模從小到大,經濟實力從弱到強,一批批知名品牌走出草原、走向世界,實現了「蝶變新生」。

「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從邊境小城到「東亞之窗」,開放成為內蒙古的新名片。

在邊城滿洲里市街頭,來自俄羅斯、蒙古國的遊客隨處可見;中俄互貿區免稅購物大廳里人頭攢動,俄羅斯姑娘維多利亞的攤位前生意很火:「我在這裡做邊貿已經有十幾年了,生意一直很好。」

高鼻深目、頭髮斑白的俄羅斯人伊格里,曾以「水果商」的身份走遍大半個中國:山東濰坊、壽光、廣州、大連……2014年5月,44歲的伊格里最後「落腳」到滿洲里,加入內蒙古滿洲里伊利亞果品貿易公司。

「我在這裡停下來,不再想離開。」為什麼選擇留在滿洲里?伊格里告訴記者,是這裡獨特的「異域文化」讓自己找到了「如同在家一樣」的感覺。

俄羅斯著名的《俄羅斯報》在報道中描述道到這樣描述內蒙古滿洲里市的風情:藍天下是色彩絢爛的俄式建築,戴著盾形頭飾的少女在手風琴伴奏下載歌載舞。這裡濃郁的俄羅斯風情令身為俄羅斯人的記者都眼前一亮。」

青春滿洲里,開放滿洲里。圖為滿洲里夜景。(張鵬攝)

在建國初期,邊城滿洲里的定位就是口岸運輸與外事工作,隨著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來到這裡經商、定居,滿洲里成為享譽世界的「東亞之窗」。

1988年,滿洲里被國家設立為經濟體制改革試驗區,1992年被確立為首批沿邊開放城市,2014年,滿洲里被國家確定為陸運糧食進口定點口岸。

#p#分頁標題#e#

作為中國最大陸路口岸城市,滿洲里中俄互市貿易區,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平台」。2017年7月,中俄互貿免稅區正式封閉運營,開啟了互市貿易轉型發展的新篇章,當年中俄互市貿易區成交額已突破2億元大關。

2017年12月23日,「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旗艦店進駐中俄互市貿易區。(張鵬攝)

滿洲里每年承擔著中俄之間近70%的陸路運輸任務,沿邊開放二十多年來,滿洲里已成為中國深化對俄蒙合作的重要窗口。俄羅斯的木材、化肥、紙漿、鐵礦石、煤炭、化工等大宗資源性商品源源不斷地從滿洲里口岸流向全國。

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堅持市場導向,以企業為主導,尊重經濟規律,不斷擴大開放領域,對外開放取得顯著成效。

目前,內蒙古全區對外開放口岸共18個,口岸通關能力在全國邊境陸路口岸中處於領先水平。建成通往俄羅斯、蒙古國航線6條,經內蒙古前往歐洲班列線路36條,已同11個「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建立了41對友好地區關係,2017年全區進出口總額超過900億元。

今天的內蒙古,已形成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內外聯動、「八面來風」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已成為中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樞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蒙古綜合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真心幫扶努力干 小康之路曙光現
內蒙古阿爾山:大興安嶺的養鹿人和他的「童話世界」

TAG:內蒙古綜合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