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度青年詩人獎揭曉 李伯榮、馬驥文、記得三人摘得桂冠

年度青年詩人獎揭曉 李伯榮、馬驥文、記得三人摘得桂冠

踏著詩歌長廊,他們來了。

5月30日上午,由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四川省作家協會、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草堂》詩刊社與成都商報社共同設立和打造的「首屆草堂詩歌獎」頒獎典禮,在杜甫草堂博物館·大雅堂廣場盛大舉行。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詩人、首屆草堂詩歌獎的評獎專家委員會主任吉狄馬加,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著名詩人葉延濱,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文聯主席、《草堂》詩刊主編、著名詩人梁平,中國作協《詩刊》常務副主編、著名詩人商震,北師大文學院院長、博導、著名評論家張清華,四川大學文新學院院長、著名評論家李怡(嘉賓名單待定)等重量級評委,將和獲獎詩人(詩評家)一同亮相頒獎典禮,為詩人頒獎!

首先揭曉的是首屆草堂詩歌獎年度青年詩人獎,獲獎的三位詩人分別是:李柏榮、馬驥文、記得。

他們說:

「這必將成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草堂詩歌獎像是一把火炬,它承載著一份詩歌的薪火、文學的傳承。」

「詩歌從來都沒有脫離過這具體的肉身而產生,從此刻的青年到未來的暮年。」

「有潛下心來,認真寫詩,才是對今天最好的回饋!」

首先揭曉的是首屆草堂詩歌獎年度青年詩人獎,獲獎的三位詩人分別是:李柏榮、馬驥文、記得。

對青年詩人頒獎詞公布 悲憫、深刻、苦難……顛覆對90後認知

評委會認為,90後詩人李柏榮是一個更傾向生活艱難的詩人。以底層的眼光、悲憫的語境,為生活塑形,為命運發聲。詩人注重生活場景的描寫、人物思想的刻畫,他的詩歌更具有現代戲劇性的語言色彩。獨白式的生活片段構築出一個個情感性詩意的空間,折射出詩人對生活的觀察力和思想力,溫吞、散漫如舊照片,語調沉重如一部老電影。詩人把現實與虛無的糾纏置於思與詩的悖論,在緩慢的語言流動之中閃耀出智慧的光芒。

李柏榮

在給馬驥文的頒獎詞中這樣寫道:作為90後具有深刻詩歌知識背景的詩人,馬驥文詩歌語言的成熟明顯地超越了自己的年齡體征,他企圖把寫作的智性推向精神的高度。對現實的把握朝向意義的繁複,朝向修辭的深度,悖論依賴於宗教的沉思和歷史圖景的重疊。詩人通過語言事實的真相完成了精神困境的突圍,他用自己理性的言說和豐富的內景聚合的詩歌,是詩歌願力不斷提升的結果,是詩歌理想和文本意志結合比較到位的詩人。

馬驥文

唯一一位獲獎的女詩人是記得。評委會對她的頒獎詞是:記得想用詩歌去權衡個人與世界的分裂,所以她以揀選的目光不斷發現細微中的深奧的人性,她的詩歌因為善良生出的喜劇性成為詩歌的發力,以細膩的情感張力,在慾望與理性的對抗之中發現詩意,緩慢得近乎憂傷的敘述語調,既是對人性的寬諒,也是對生命苦難的安慰,一個近乎以靈魂的漂泊姿態遊走於生活的多面與深刻,內在的言說為詩歌的倫理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美學辯護,以此具有了現實的力量和精神的質地。記得的身體經驗所散發出來的諸多幻象為她和世界搭建了一份中肯的生命契約。

記得

90後詩人領獎,將真實而悲憫地行走在詩歌的朝聖之路上

1997年7月出生的李柏榮曾獲全國大學生野草文學獎,他也是所有獲獎人中年齡最小的一位,發表獲獎感言他激動地表示,感謝「草堂詩歌獎」給予了青年寫作者這個莫大的鼓勵與鞭策,同時,也非常感謝各位評委老師對他作品的肯定。這必將成為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此刻我的內心除了激動之外,更多感到的是一份責任。對我而言,草堂詩歌獎更像是一把火炬,它承載著一份詩歌的薪火、文學的傳承。需要由我們,由更多的人去傳遞,直到最終去點燃一個偉大的文學夢想。我想,這不僅是一個美好的願景,更是每一個寫作者內心永恆的自我感召。」李柏榮說,杜甫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這句話對他的創作之路影響很大,接下來的創作中自己將腳踏實地,真實而悲憫地行走在詩歌的朝聖之路上。

另一位獲獎者馬驥文1990年出生,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他上台發表獲獎感言時表示,能夠在諸多優秀的同代詩人之中,被選出受領此獎,是一件榮幸的事情。它意味著一種來自外部的肯定和鼓勵。儘管我對這肯定和鼓勵從來都是警醒的,但也仍然要感謝頒獎者的熱忱。

馬驥文說,在今天中國的大地上,詩還在煥發著它幾千年以來一直所擁有的那種光亮。「我一直將詩看成是我肉體延伸的一部分,它從來都沒有脫離過這具體的肉身而產生,從此刻的青年到未來的暮年。然而,與此同時,詩又並非是一種僅限於肉身的藝術,它還具有某種向上超越、朝向神秘的衝動。這與其說是個人的意願,不如說是詩本身的某種屬性所決定的。按照臧棣的說法,詩本身就具有將事物神秘化的能力,「如果沒有神秘做伴,那樣的境況可能只意味著人類在心智上的墮落」。

記得說,感謝《草堂》雜誌給予的鼓勵,非常意外,也非常驚喜。一直以來,對發表和比賽都不是那麼主動。想太多的人註定離詩越來越遠。但這些,無疑是一種肯定,讓我更好地前行。我覺得,寫詩就是在自我救贖,能夠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不斷反省自己。這是一輩子的事情,所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潛下心來,認真寫詩,才是對今天最好的回饋。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陳謀

編輯 楊渝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商報 的精彩文章:

花7720元買4根金手鏈,戴兩月斷了3根!六福珠寶:無質量問題
李宇春攜10位藝術家打造了一塊「菜市場」 這是要賣啥子菜

TAG:成都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