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撫仙湖重現徐霞客筆下的容顏

讓撫仙湖重現徐霞客筆下的容顏

立夏時節,撫仙湖國家濕地公園仙湖灣內,十幾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骨頂雞,一會在水面上歡快地游弋,一會在空中展翅飛舞……撫仙湖周邊濕地公園裡,它們美麗的身影與碧綠的水面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清澈美麗的撫仙湖又回來了。」說起撫仙湖的變化,常年在湖邊負責環衛工作的李桂明高興地說,以前常常有白骨頂雞、野鴨、秧雞等眾多水禽在覓食,後來生態環境受破壞,不少水禽離開了撫仙湖,現在水質變好了,它們又回來覓食嬉戲了。

白骨頂雞的「回歸」,是對撫仙湖環境治理的肯定。

撫仙湖是我國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蓄水量達206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佔全國湖泊淡水資源總量的9.16%,佔全國淡水湖泊I類水的90%。

撫仙湖的美,美在清澈的湖水。旅行家徐霞客曾以「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而流多渾濁,惟撫仙湖最清」的詩句讚美撫仙湖。

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流域人類生產生活的干擾,撫仙湖保護治理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污染加劇的速度。

據調查研究,撫仙湖面臨的污染主要來自三個方面:農業種植業污染、畜禽養殖污染、城鄉污水和餐飲住宿污染。

撫仙湖徑流面積小、補給水少、湖水極深、換水周期長,自我生態調節能力很低,幾乎全靠大自然的雨水循環來維持自身的清凈。其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具有不可逆轉性和不可複製性。它的保護治理工作是玉溪的頭等大事,也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的問題。

長期以來,從省委、省政府到玉溪市、澄江縣,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環境優先,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以源頭治理、過程管控、執法監管為關鍵,堅持生產生活生態統籌、水域水量水質並重、預防保護治理齊抓,持續深入推進撫仙湖綜合保護治理。

「十二五」期間是撫仙湖保護管理提速的重要時間節點。2011年被列為全國8個水質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之一;2013年撫仙湖參加全國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競爭立項,成為國家重點支持湖泊;2013年12月省政府召開了撫仙湖保護治理工作會議;2015年成功將澄江、江川、華寧三縣區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範圍……

萬畝濕地 築起北岸生態屏障

去年初,澄江縣撫仙湖北岸濕地安置房龍潤園建設項目正式竣工。這對於撫仙湖北岸的廣龍村、馬房村的1498名村民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當天,村民們就可以領鑰匙開始裝修新房,儘快入住位於縣城裡的新家。

撫仙湖北岸濕地安置房建設是事關撫仙湖保護的關鍵性重大項目,涉及搬遷群眾的切身利益,意義重大。2014年,玉溪市啟動撫仙湖北岸生態濕地項目,該安置房主要用於安置項目內廣南營和馬房村的搬遷居民,總戶數達1704戶,綠化率達35.1%。目前,1498名濕地項目搬遷居民已入住新房。

「有綠色的植被、有流動的水波、有供休息的亭子,變化似乎在一夜之間。」5月21日一早,撫仙湖北岸生態濕地一期工程搬遷安置戶、家住澄江縣龍潤園的楊立明和老伴來到馬房村濕地公園晨練。楊立明說,自己原來就居住在這一帶,為保護撫仙湖搬離了世代居住的地方,搬進了縣城高樓。他指著不遠處告訴記者,原來這一片地上都是一棟挨著一棟的房子,人畜混住,一下雨污水就亂流,現在這兒變成綠樹成陰的濕地公園,每天晨練到這裡走走,身心舒暢。

在馬房村濕地公園,記者看到,精緻的亭台、豐茂的水生植物、鋪滿細石的河岸與撫仙湖融為一體。

「撫仙湖北岸產生的面源污染負荷,占撫仙湖徑流區污染總量的70%。」玉溪市撫仙湖管理局副局長陳黎彬說,治理好北岸這片區域成為撫仙湖保護的關鍵。2013年起,玉溪舉全市之力,將把撫仙湖北岸新環湖路以下的村莊和企業全部搬離湖岸。農田全部清退之後,用於建設萬畝生態濕地公園,在撫仙湖北岸築起一道生態屏障。

在生態濕地建設工程不斷推進的同時,澄江縣還對10年前興建的窯泥溝等30餘塊共計1200畝濕地進行改造,讓其重新煥發生機。目前,這些改造後的濕地已併入萬畝濕地工程,成為集污水凈化和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大型生態公園。

雷霆出擊 恢復湖岸萬畝植被

撫仙湖邊,居民正在從岸上100米的範圍內撤離。取而代之,一大批樹木「入駐」將這裡,如衛士般守護著撫仙湖的清澈晶瑩。

在百日內拆退22家企業,對上千家餐飲、住宿經營戶停業進行整改驗收;將搬遷上萬人,恢復10萬畝植被……去年12月4日,一場聲勢浩大的「保衛撫仙湖雷霆行動百日攻堅戰」打響。

百日攻堅戰以後,通過沿湖居民「兩污」整治、河道濕地清理、徑流區工礦企業隱患整治、旅遊行業綜合整治、「四退三還」和企事業單位退出等方面工作均取得實質性進展,撫仙湖保護治理10個方面100個突出問題全部完成整改驗收銷號。

近日,記者跟隨玉溪市撫仙湖管理局工作人員查看撫仙湖徑流區整改完成情況,撫仙湖西岸「陽光海岸」度假酒店已拆遷完畢,酒店所在地早已沒有往日的繁華景象,隨著而來的是植被滋長的情景。沿湖一帶的多數大型酒店亦如此,整改後,湖岸邊進行了一場「大清理」。

在撫仙湖徑流區內,共有1544家餐飲住宿經營戶,其中425家位於一級保護區內。撫仙湖一級保護區內的餐飲住宿經營戶,一律自行停業,按照整改驗收條件自行整改。撫仙湖二級保護區內的餐飲住宿經營戶,按照整改驗收條件自行整改。

作為「雷霆行動」的重要一環,「四退三還」全面推進。截至目前,一級保護區完成環保備案366戶、關停54戶,二級保護區關閉99戶,餐飲住宿業管理進入規範化軌道;拆除撫仙湖一級保護區新增改擴建臨違建築42宗,持續加強巡查檢查,對臨危建築進行再清理、再拆除,切實減少臨危建築存量,堅決做到臨違建築「零增長」;全面完成22家中央、省、市、縣屬企事業單位退出撫仙湖一級保護區工作,共退出土地面積954.7畝、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修復退出地塊生態78.83畝;按照「一城五鎮多村」總體布局,加快推進一級保護區2.8萬居民搬遷工程,完成生態移民7626人;清理湖濱緩衝帶復耕複種80塊33畝,湖濱區生態恢復工程完成投資約1.0449億元,累計種植喬木9.8萬株、灌木3.78萬株、竹類1.14萬叢、地被18.16萬平方米、水生植物4.75萬平方米。

控源截污 不讓污水流入保護區

撫仙湖一級保護區2.8萬居民每天產生生活污水1000噸以上、垃圾20噸以上,加之每年有900多萬人次遊客進入,環境承載壓力不斷加大。同時,由於沿湖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尚未實現全覆蓋,污水收集處理系統管護不到位、垃圾處置不及時,致使雨污不分、污水外溢、「兩污」直排撫仙湖的現象時有發生,給撫仙湖水生態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問題在水裡、根子在岸上,解決湖水污染需從岸邊抓起。

離撫仙湖入湖河道不到100米的澄江縣龍街街道十里亭村,曾經生活污水流入河道,垃圾隨意堆放,如今全村131戶建設全域污水集中收集,垃圾分類處理,村裡蚊蠅少多了。村民王祖德領著記者在自家四處查看,一條白色的PVC管連接起院壩、廚房、衛生間,洗碗水、洗澡水等流進沉澱池,再接進剛修好的排污管網。

「我們挨家挨戶接排污管道,再統一接入城鎮污水管網,進入污水處理系統,以後農村生活污水不會直接排入撫仙湖了。」澄江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作人員余偉說,他們用「沿河截污+接戶納管」方法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目前,對縣城沿湖龍街、左所等村莊逐一進行建設全域污水集中收集。

來到澄江縣龍街街道白土坡村,寬敞整潔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房屋,都與過去臟、亂、差的農村環境形成了鮮明對比,家家戶戶門前都擺放著兩隻分類垃圾桶,分別為可堆肥與不可堆肥。

桶裝有機垃圾分類完成的提升到料機脫鹽去油機油水分離污水沉澱生物除臭投放菌種……午飯過後,白土坡有機垃圾資源化處理站工作人員將村民分類好的有機垃圾檢查後放入有機垃圾處理設備,經過5至8天高溫好氧動態發酵,可將有機垃圾徹底分解成為有機肥料,直接產出,變廢為寶。

「兩污」直排撫仙湖的現象不再發生。

目前,撫仙湖徑流區全面統籌全流域238個村落已建成的956公里污水收集管網系統和垃圾中轉站運行管護,對尚未建設截污管道的區域採取臨時應急措施,鋪設城鎮污水管道12.5千米,完成村莊應急截污78個,杜絕污水直排入湖。加大城鄉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健全完善「戶清掃、組保潔、村收集、鎮清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置一體化機制,4個垃圾中轉站實現正常運行,環湖截污治污取得新成效。

休耕輪作 有效削減徑流區面源污染

傳統農業生產每年將大量的化肥留置在土壤中,隨雨水沖刷最終進入撫仙湖。許多養殖戶的廢水處理不到位也流入撫仙湖。

「開展土地流轉休耕輪作是有效削減農業面源污染、保護撫仙湖的需要。」澄江縣農業局副局長謝雲濤說,大力實施撫仙湖徑流區耕地休耕輪作,對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生態綠色循環農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截至5月13日,右所鎮、路居鎮等預計流轉面積50577畝。」謝雲濤說,撫仙湖徑流區共有26萬畝耕地,按照畝均施肥100公斤,平均每年施用的化肥、農藥約2.6萬噸,農作物吸收量約為30%,剩餘70%的化肥、農藥滯留在耕地土壤中,逐步隨地表徑流及地下水滲透進入撫仙湖。對壩區5.35萬畝蔬菜種植耕地實施土地流轉和種植結構調整優化,預計每年可以就地削減純氮約4500噸,削減純磷約700噸,將從根本上解決徑流區農業面源污染突出的嚴峻問題。

5月下旬,在澄江縣龍街街道左所社區烤煙百畝連片種植示範基地里,煙農馬育祥和10多個村民正頂著烈日,整地、打塘、起壟、移栽、澆水,現場一派忙碌景象。

澄江縣已經土地流轉1萬畝耕地種植綠色烤煙,和馬育祥一樣的煙農在澄江縣還有很多。謝雲濤告訴記者,原本這片耕地上都種植韭菜這類施肥量多的農作物,為此,澄江縣將土地流轉後耕地種植結構調整為僅限於種植水稻、烤煙、油菜、小麥、荷藕、藍莓等生態、綠色、節水節葯節肥型作物,鼓勵水旱輪作。「不讓化肥通過雨水流入撫仙湖。」。

記者了解到,目前,撫仙湖徑流區完成22個磷礦開採點生態修復和大坡頭堆放磷石膏整改;制定撫仙湖徑流區耕地休耕輪作實施方案,推進土地流轉,最大限度削減農業面源污染。截至目前,簽訂土地流轉合同29920戶,合同地塊面積40982畝,交付土地35548畝,機耕面積12005畝。依託撫仙湖徑流區土地流轉工作,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種植香根草約500畝,完成10000畝烤煙栽種,完成4萬畝推廣測土配方工作。全面推進徑流區塑料大棚拆除工作,153戶已簽訂合同104戶;規模養殖加快退出,二級保護區999戶已簽訂協議698戶,一級保護區7戶全部退出。

治污成果顯著,捷報頻傳。

今年3月,玉溪市又啟動撫仙湖綜合保護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實施關停拆退、環湖生態建設、鎮村兩污治理、面源污染防治、入湖河道綜合整治、城鎮規劃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和新時代「仙湖衛士」八大行動,將繼續從源頭管控、面源防治、工程治理入手,加大截污治污,在供水補水上入手提升生態功能,在環境質量監管上推進「智慧撫仙湖」項目建設,制定流域休耕、輪作等實施方案。把撫仙湖保護治理不斷推向深入,堅決遏制湖泊水質下降趨勢,築牢流域生態功能保障基線、水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

眼下,徐霞客筆下的撫仙湖美景,正慢慢回歸。

來源:雲南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省旅遊發展委 的精彩文章:

世界那麼大,紅河只有一個
昆明:68萬人曇華寺樂賞牡丹

TAG:雲南省旅遊發展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