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脾、腎經絡按摩養生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脾、腎經絡按摩養生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中醫養生非常重視經絡養生,對於補腎健脾來說,只要腎經、脾經平日里常疏通,讓腎經氣血和脾經氣血暢通,就是對脾腎最大的補益,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脾經

脾經循行路線:足太陰脾經起於足大趾內側端,沿足大趾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 與足厥陰肝經相交,出行於肝經之前,向上經過膝關節和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膈肌,沿食管兩旁,連繫舌根,散於舌下。胃部分支從胃分出,上行通過膈肌,注於心中,與手少陰心經相交。

刺激脾經方法:保持脾經氣血暢通可以用推揉的方法。從腹部推揉至大腿內側,順著脾經的循行線路,由小腿內側開始, 向上推揉到大腿內側, 再往上到腹部,手握空拳,用掌面一側大魚際部,順著氣血的走向。先推小腿,再推大腿,最後是腹部。先用左手推右側的脾經,再用右手推左側的脾經,再用右手推左側的脾經,每側10分鐘,每天推揉1次,長期堅持。

脾經也可以採用敲打的方法,上午9點~11點的時間是巳時,這個時段脾經當令,脾經也最為旺盛,如果脾經上有不通暢的地方,此時推揉、敲打效果最好。除了這個時間段以外,其他任何時間,只要有空閑,隨時都可以推揉推揉,敲打敲打。

注意事項:不管是推揉,還是敲打脾經,力度都要適中,不要太重,也不能太輕柔,太重反而會瀉脾氣,太輕又起不到補益效果。

腎經

腎經循行路線: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小趾之下,斜走於足心,從舟骨粗隆的下方出來,沿著內踝後緣,向上沿小腿內側後緣,到達胭窩內側,上行經過大腿內側後緣,進入脊柱內,穿過脊柱,屬於腎,聯絡膀胱。由腎分支從腎上行,穿過肝臟和膈肌,進入肺,沿著喉嚨,到達舌根兩旁。由肺分支從肺中分出,聯絡心,注於胸中,與手厥陰心包經相接。

刺激腎經方法:中醫里有幾句有關保養腎經的口訣,叫做「腹部腎經要常推,腳上腎經有寶貝,湧泉照海和太溪,生命之水」腎「上來。」說的是循行於胸腹部的一段腎經要經常推揉。方法是:或坐或站,用手掌或手握空拳,沿著正中線從心口至小腹上下推揉,自然就推揉了腎經,可以隔著一層薄衣服推揉,每次推揉5~8分鐘,每天推揉1次。

「腳上腎經有寶貝」這裡是說腳上有幾個重點穴位,平時要照顧到,湧泉穴、照海穴和太溪穴,這幾個穴位都要常刺激。而且腎經在下肢的穴位,都集中在腳踝上下及腳上,推揉起來顯然不太方便,因此重點穴位的照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下午的17點~19點腎經氣血最旺盛時刺激腎經效果最佳。

注意事項:不管什麼時候,腎經都只能補不能瀉,因此推腎經要用補的手法,要用旋推的手法,不宜用直推手法;而且力度宜輕不宜重。

對於經絡的循行路線以及穴位的位置,想要確切找到對於普通的養生者來說並不是很容易。因此,只要找到循行路線以及穴位的大致位置即可,但是要想起到暢通經絡的作用,還要將其及其周圍的位置都刺激到才可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家裡這缸錦鯉已經吃掉三條清道夫了 被轉發太多脾氣大了?
丁桂兒臍貼的用法 (父母必看!吃冷涼傷脾胃,造成吐瀉的小孩適用)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