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盧浮宮——教師的遺憾

盧浮宮——教師的遺憾

我年近半百患比較嚴重的肝損傷住院,出院後辦理了因病退養。三年後,我南下打工,重操舊業,當上了中學教師,後來又擔任教育培優機構負責人。在我所教語文、書法、美術和武術四科中,有六十餘位學生獲得省以上教育、體育部門頒發的一二三等獎,其中語文和書法兩科有十餘位學生獲得教育部頒發的一二三等獎,為此,我不僅慶幸我的命大,而且為我的學生獲獎而感到驕傲。直到參觀過了法國盧浮宮,才知道我還有遺憾。

來到法國盧浮宮參觀,我不僅欣賞到了盧浮宮的富麗堂皇,欣賞到了它的藏品的精美,欣賞到了它的鎮館之寶,還發現了法國及其他國家的教師帶領學生走進盧浮宮,現場為學生們授課。儘管我也曾作過現場授課,與法國教師相比,不僅是次數少得可憐,涉及的知識面也狹窄得可憐。

僅就《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這一課來說,我就曾經為三屆學生講解過。每當學生問到我有關「從圓明園搶來的精美絕倫的古董」和何時才能「將這不義之財歸還給被搶掠的中國」等問題時,我都不能像外國教師那樣,給學生比較滿意的回答。

1861年11月25日,法國大師雨果在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說:「在地球上某個地方,曾經有一個世界奇蹟,它的名字叫圓明園……圓明園是夢幻藝術的代表。它彙集了一個民族的幾乎是人類的想像力所創作的全部成果……圓明園不但是一個絕無僅有、舉世無雙的傑作,而且堪稱夢幻藝術之崇高典範……它是靠兩代人的長期辛勞才問世的。這座宛如城市、跨世紀的建築是為誰而建?是為世界人民。因為歷史的結晶是屬於全人類的……一天,兩個強盜走進了圓明園,一個搶掠,一個放火。可以說,勝利是偷盜者的勝利,兩個勝利者一起徹底毀滅了圓明園……我們歐洲人自認為是文明人,而在我們眼裡,中國人是野蠻人,可這就是文明人對野蠻人的所作所為……法蘭西帝國將一半戰利品裝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現在還儼然以主人自居,炫耀從圓明園搶來的精美絕倫的古董。我希望有一天,法蘭西能夠脫胎換骨,洗心革面,將這不義之財歸還給被搶掠的中國」。

到過了法國,我才知道當年法國強盜「從圓明園搶來的精美絕倫的古董」和「不義之財」就藏在盧浮宮。

盧浮宮始建於1204年,原是法國王宮。這裡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盧浮宮的每一任主人都會對這裡進行改造,經歷了800多年的擴建,逐漸形成了現在混搭的建築風格。建築主體是巴洛克風格,但東立面卻是古典主義風格。在盧浮宮的牆面上常會看到大寫的「N」或者「L」的字樣,「N」則代表該部分建築是拿破崙時期所建,而「L」則代表是路易王朝所建。

盧浮宮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其藏品多為各個時期和地域的藝術品。起初,盧浮宮的館藏來自於拿破崙發動侵略戰爭時期的掠奪。拿破崙戰敗後,部分藏品又得以物歸原主,但大部分還是留在了這裡。

而今的盧浮宮,共收藏有40多萬件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珍品。法國人將這些藝術珍品根據其來源地和種類分別在六大展館中展出,即東方藝術館、古希臘及古羅馬藝術館、古埃及藝術館、珍寶館、繪畫館及雕塑館。其中繪畫館展品最多,佔地面積最大。盧浮宮區有198個展覽大廳,最大的大廳長205米。盧浮宮的展品僅佔全部館藏的1/3。如其藏畫有15000件,平時出展的在2000多幅。為此,能夠欣賞到盧浮宮全部藏品者寥寥無幾。

其中東方藝術館建於1881年,共有24個展廳,3500件展品。這些展品年代十分久遠,主要來自西亞和北非地區,包括敘利亞、黎巴嫩、巴基斯坦、伊朗等國。古希臘與古羅馬藝術館大約在1800年向公眾展出,其藏品以法國王室的收藏品為基礎,約有7000餘件。後來,又增加了拿破崙率軍在義大利劫獲的古代藝術品,以及從各方面不斷搜集而來的藝術品,其中用大理石、銅、象牙等雕塑的藝術品在該館內佔有主導的地位。其中有兩件鎮館之寶,一是「薩姆特拉斯的勝利女神」,二是愛神「維納斯」。

「薩姆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創作於公元前3世紀,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是座無頭無手的雕像,1863年從薩姆特拉斯島的神廟廢墟中發掘出來。該雕像儘管已失去了手和頭,但看得出她正迎風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場戰爭的勝利。

愛神「維納斯」得來不易。1820年,希臘愛琴海米洛島上的一位農民在挖土時發現了一尊美神。正巧有一艘法國軍艦泊在米洛港,艦長得知消息後立即趕到現場,想買下,卻沒有現金。結果,「維納斯」被一位希臘商人買下,並準備運往君士坦丁堡。眼見寶物就要失去,法國人不甘心,立即驅艦前去阻攔。雙方發生了混戰,結果使珍品遭到損壞,雕像的雙臂被打碎。雙方爭執不下,後由米洛地方當局出面解決,由法國人用錢買下雕像,貢獻給法國國王。就這樣,「維納斯」被運到法國,在當時立即引起轟動。

女神的形象應該來源於典型的古典希臘女性模特,橢圓的臉,筆直的鼻樑,豐滿的前額,稍翹的嘴角,潤滑的下巴,顯露出端莊、嫻靜、凝重的神態,體形修長,左腿微曲。其形象豐滿而聖潔,柔媚而單純,優雅而高貴。儘管斷缺了雙臂,仍然成千上萬的欣賞者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

古埃及藝術館建立於1826年,早於東方藝術館,共有23個展廳,收藏珍貴文物達350件。這些文物包括古代尼羅河西岸居民使用的服飾、裝飾物、玩具、樂器等。這裡還有古埃及神廟的斷牆、基門、木乃伊和公元前2600年的人頭塑像等。

珍寶館又稱「阿波羅長廊」,原屬於雕像館的一部分。後來由於藏品逐漸增多,1893年分割出來獨立組成一個展館。珍寶館初期的展品大部分是法國大革命時從王室沒收來的珍寶,後來盧浮宮組織人到處收購,也有一些人捐贈,展品大大豐富起來,現在已經有展品6000多件。其中,有鑲滿寶石的王冠,重達140克拉的大鑽石,鍍金的聖母像和歷代王朝王室的傢具用品等等。法蘭西曆代王族們收藏的寶物多半陳列於此。

繪畫館共有35個展廳,僅展出2000多件繪畫,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國畫家的作品,三分之一來自外國畫家。其中最受人矚目的是達·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傑作、被稱為鎮館之寶的《蒙娜麗莎》畫像。《蒙娜麗莎》被置放在盧浮宮二樓中間的一個大廳中,我們找了幾個來回才找到。

達·芬奇充分發揮了「空氣透視」的筆法,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著重表現其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致使觀眾不論從哪個角度欣賞蒙娜麗莎,蒙娜麗莎溫和的目光總是微笑地注視著你,她好象就生活在你身邊。

雕塑館成立於1817年,共有展廳27個,展品1000多件,多為表現宗教題材的作品,部分為表現人體和動物的作品。在這裡可以看到著色髹金的木刻《基督受難頭像》、義大利的雕塑《聖母與孩童》、19世紀的群塑《舞蹈》等。

而盧浮宮與眾大不同的改建,是廣場上矗立的玻璃金字塔。這一座落在古老建築群中的玻璃金字塔,是中國建築師加藝術家貝聿銘先生的作品。玻璃金字塔成為巴黎新時代最偉大的建築。

我們參觀盧浮宮,只看到了貝聿銘先生的作品玻璃金字塔,沒有發現有中國的文物。但是,專家們的資料表明,早在1840年,列強就把中國文物列為文化侵略的重要內容,拉開了中國近代文物掠奪的序幕。1860年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了野蠻的劫掠和焚燒。圓明園園內四五十處殿堂內裝飾著難以計數的紫檀傢具,陳設著大量的國內外珍奇寶貝,有傢具、錦緞、氈毯、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瑪瑙、琥珀、水晶、木雕玉器、寶石、書畫、鐘錶、歷代典籍應有盡有。英法聯軍將圓明園徹底洗劫一空,大量稀世之寶,包括《永樂大典》,被掠走海外,為英、法、美、日、西歐諸國博物館和私家所收藏,其中尤以大英博物館和法國楓丹白露宮最多。英軍劫走的圓明園珍寶除部分被拍賣外,其餘獻給了維多利亞女王,存放在大英博物館。

盧浮宮是法國收藏中國文物最集中的地方,僅其分館吉美博物館就收藏中國文物數萬件,其中歷代陶瓷器1.2萬件,居海外博物館中國陶瓷收藏之首,盧浮宮還收藏6000多件中國歷代瓷器精品和200多件唐宋繪畫。法國巴黎市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收藏與盧浮宮不相上下。

中國人在盧浮宮見不到中國的文物,這是為什麼?我需要向我的學生說明的,其一是法國人素來就以「文明人」著稱於世,掠奪了「野蠻人」的珍寶文物,有損於「文明人」的形象;其二是中國人的文物絕無僅有、舉世無雙、精美絕倫,「文明人」掠奪了去,捨不得歸還;其三是中國人的文物展示出來,就會有更多的中國人以至更多的如雨果一樣的外國人要求將這不義之財歸還給被搶掠的中國。

我相信,一定有那麼一天,不但法國,甚至英國、美國、日本等等,在1840年以後大量掠奪過中國文物的國家,會把屬於中國人的文物,歸還給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當龍門山人 的精彩文章:

TAG:武當龍門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