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菩瓷心盞,柴燒來了

菩瓷心盞,柴燒來了

一、何為柴燒?

人們對陶瓷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柴燒建盞。柴燒是一種古老燒制方法,以雜柴、松柏木為燃料,燒制時用匣缽罩住盞體,把木灰與火隔開,避免與盞體直接接觸,使建盞釉面保持完整一致。

柴窯多建在山坡上,火焰抽力大,升溫快,降溫也快。窯內各局部間,氣氛差別較大,同一窯次的產品差異化很大。依照古法,經三天三夜高溫還原燒,最後幻化成璀璨奪目的精品,成品於萬中寥寥無幾。柴燒建盞的釉紋肌理完全來自窯內氣氛、火候、坯釉、柴灰的融合,成為一件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這土與火的自然結合藝術,有太多人工難以企及的玄妙之處。

二、柴燒建盞有何特色?

1、柴燒盞的釉紋,偏紅的茶末釉色居多。這是由於高溫下薪柴的灰燼少量進入匣缽內,與盞體的交互作用導致;

2、胎體油潤、自然細膩。因為選用富含油脂的松柴燒3天3夜,萬斤松柏木燃燒時釋放的柏油及混合物附著在器具上形成的釉色,珍貴天然,不幹澀不呆板,不帶一點化工顏料。

3、鐵胎礦釉原礦用料、手工拉坯、高溫還原的柴燒建盞,用料和工藝具已復古,已與宋代建盞同質,是對古建盞的最大回歸;

4、柴窯內全靠人工加柴,溫度忽高忽低,導致柴燒盞比起電燒盞氣孔較多,只要不是大問題,此屬正常現象,不可過分挑剔。

三、柴燒建盞因何昂貴?

建盞由於其高鐵含量的原材料和高溫還原的燒制方法,故成品率極低。現代使用電窯燒制,成品率有所提高,但復古為柴窯,無疑成品率更低。

1、柴窯燒制完全是人工加柴來控溫,燒制時間長,溫度難以把控。窯工要白天晝夜不斷加柴,升溫快降溫也快,還原氣氛也不易控制;

2、柴窯燒制需要大量木材。我國松木資源有限,而柴燒全部以松柏木為燃料。幾噸松柏木才能燒出一窯。為保護森林資源,政府嚴格管控燒制柴窯,只限用廢棄雜柴;

3、一口新建的柴窯,常年經受1300°-1400°的高溫火烤,使用壽命不過短短几年,而且常有塌方毀窯、整窯燒毀的危險。

綜上,柴燒建盞成品率極低,故產品稀少珍貴。

四、我們的柴燒心盞有何特色?

1、足夠高溫,由盞底的深褐色和焦油感可判斷出。2、釉紋豐富,除了常見的茶末釉外,已燒出金兔毫、藍兔毫盞。也有較強的玻化效果。

這些對於柴燒伊始的菩瓷心盞來說,是極大的實力證明。感謝大家的關注與選擇,我們會精進努力,燒出更多精品,譜寫樸素自然的建盞文化。

菩瓷柴燒金兔毫心盞▲

菩瓷柴燒藍兔毫心盞,玻化明顯▲

來源:菩瓷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建陶瓷 的精彩文章:

TAG:福建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