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5歲的康熙小皇帝用計擒拿鰲拜,而滿洲第一武士鰲拜為何未做任何抵抗?

15歲的康熙小皇帝用計擒拿鰲拜,而滿洲第一武士鰲拜為何未做任何抵抗?

康熙皇帝是清朝入關一來的第二位皇帝,是「後金」政權起始的第四位皇帝,死後廟號卻是「清聖祖」,是極為弔詭的。了解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廟號謚號的小夥伴都知道,一個朝代的創立者才能夠稱之為「祖」,是為了表彰其開創之功。所以一朝一祖是基本,一朝二祖也有存在,有的是遙尊有的是另開新脈確有其功。而清朝卻卻出現了「一朝三祖」的情況,分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清世祖順治皇帝、清聖祖康熙。康熙之所以被封「祖」,是因為其在位文治武功開創了康乾盛世,雍正執意要追為「祖」。說道康熙的功績,其中最早的一件便是「擒鰲拜」。

康熙

通常我們從《康熙王朝》等影視作品中看到是康熙小皇帝剛剛親政,而專橫擅權的輔政大臣鰲拜卻不把小皇帝放在眼裡,於是小皇帝用計密謀要剷除鰲拜,通過訓練少年布庫(布庫為滿洲、蒙古的一種運動,規則與傳統摔跤相像),一方面麻痹鰲拜造成小皇帝不務正業沉溺玩樂的假象,一方面這群少年成為生擒鰲拜的主要力量。至於「擒鰲拜」的細節,小編就不再贅述了,最後就是鰲拜經過激烈的反抗還是被生擒了。

布庫少年生擒鰲拜

然而,影視作品表現與史書記載還是有出入的,實際上鰲拜當時並未做出反抗的舉動。當康熙採取布庫少年生擒、鋸斷板凳、燙熱茶杯等方法來捉拿鰲拜時,鰲拜並未做任何身體上的反抗,他首先表現的是非常之詫異,沒想到平時安排玩世不恭毫無作為的小皇帝居然敢突然發力生擒他這個顧命大臣,況且自己身上還背負著滿洲第一武士「巴圖魯」的聖贊。可是經歷了最初的經驗後為什麼鰲拜卻沒有進行反抗呢?憑藉他的戰鬥力反抗幾個少年還是能夠做到的。

影視作品中康熙用計

鰲拜之所不反抗,是因為他若反抗便是謀逆。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先要看看鰲拜的結局,鰲拜被擒後康熙宣布其罪狀,很多當朝大員都主張要將鰲拜「大辟」,也就是殺頭處死。而鰲拜最終的結局卻是被康熙皇帝軟禁至死,也就是留了鰲拜的性命,並未處死。這個結局除了是鰲拜當時展示自己渾身的傷疤讓康熙皇帝動容,念其是三朝功臣不殺之外,還是就是康熙認為鰲拜並無謀反之意,僅僅是專權驕橫罷了。

康熙與鰲拜

鰲拜曾經也是個忠心耿耿的武將,生活在滿洲的封建等級森嚴的環境下,第一條不能突破的規矩就是「絕不能謀逆主子」。誰是「主子」?愛新覺羅家就是主子,名正言順繼承皇位的便是「主子」,「主子」是不能反的,多爾袞比鰲拜的專權甚之,在朝中的影響力也更大,又是努爾哈赤的親兒子,他都沒有「反」,鰲拜怎能「反」。可見這種「君君臣臣」的思想在滿族臣子中更為深刻。鰲拜之罪僅為擅權,他自己從未想要取代取代康熙這個「主子」,所以被擒住之時他決然不能反抗,反抗便是「反」,他的思想形態不允許他這麼做,即使他是滿洲第一武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崔老師 的精彩文章:

慈禧以光緒之名同時向11國宣戰,李鴻章為何敢拒不奉詔,霸氣回應此詔亂命?

TAG:雷鋒崔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