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聞中:《薄伽梵歌》與摩訶婆羅多

聞中:《薄伽梵歌》與摩訶婆羅多

前 因

聞中老師來信說:

衣修伍德是英國的小說家,我相信無數人是喜歡他的,他在二戰晚期,到了美國西海岸,無意當中遇上維韋卡南達的嫡系帕拉達南達,成為了皈依的門徒,後半生,幾乎就是印度文化的傳播者。他與其師傅一起合作,翻譯了《瑜伽經》、《薄伽梵歌》等,寫了很多文章,與赫胥黎一道,還認識了克里希那穆爾提,加上亨利.米勒,都是東方文化的中介,同時,也是促成了嬉皮士,反西方潮流的那些精英的背後站著的東方弘道人。

於是以下各位看官你們看到的內容推送,就是聞中老師翻譯,衣修伍德所著的文章。

《薄伽梵歌》與摩訶婆羅多

作者:(英)克?衣修伍德/ 譯者:聞中

《摩訶婆羅多》據說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在其最初形式,就包含有24000個詩節,後來擴展到十萬頌。正如基督教的《舊約》,它也不僅是一類作品,而是眾多敘事作品的合集。但其核心主題,正如題中之義:乃是敘述婆羅多王族後裔們的故事(「Maha」,意為「偉大」),以及遠古時代的印度,亦即婆羅多家族生活與治理之地。

《摩訶婆羅多》云:在般度國王死後,其兄長持國繼承了王位。持國將般度的五子與自己的一百個兒子一起加以培養、教育。他們漸漸長大成人,般度五子以其虔敬與英勇的德行聞名、卓然超俗。持國的大兒子難敵,極為妒忌,暗暗醞釀計劃試圖殺害他們。

難敵的計劃是在遠方建造一個宮殿,並於宗教節日期間邀請般度五子入住。這個宮殿是以極易燃燒的材料建造而成,這樣,難敵的手下就可以輕易將其焚之一炬。宮殿化為灰燼。但是般度五子與他們的母親昆緹已經及時得知信息,得以避開這場災難。而難敵相信他們已經死去。

般度的五個兒子於是只好喬裝成婆羅門,生活到森林裡面。期間也曾遭遇種種危險與困境。後來某一日,他們聽說鄰國國王正在為其女兒招婿,勝出者必須能以強力拉開一弓,並能夠射中一很小的矢的為準。般度五子決心一試,於是,他們繼續喬裝打扮,來到了該國的都城。

追求者們已經從印度各地聞風而來。難敵也在其中。一個接一個地,他們無一能夠在這個測試裡面勝出。最後,輪到了般度的第三個兒子阿周那,他站到了台上,輕而易舉地將那張硬弓拉開,併流星般擊中了目標。國王的女兒黑公主(Draupadi)就把勝利者的桂冠拋給了阿周那。但是,那些聚集在一起的各國王子們一看到是這麼寒酸與怯弱的婆羅門得手,他們無法接受這種屈辱。當時若非克里希納(當時他也在場)加以干涉,並說服眾人相信阿周那有成為新郎官的權力。他們之間的戰事就一觸即發了(正如尤利西斯的故事一樣)。克里希納是般度五子的表兄弟,但他不是持國的眾子之一。

於是,般度兄弟們將黑公主帶回了森林。當時昆緹正在候著他們的歸來。「母親,」他們喊道,「我們帶回了一極其珍貴的禮物!」「哦,我的孩子們啊,那你們記住一定要加以分享!」昆緹回答道。然後,她才看清楚原是一極美麗的女子,她不由得驚呼道——「哎呀,看我剛才都說出了什麼話語!」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她的話語對於兒子們是神聖的。於是,黑公主與五位兄弟一起成婚。

持國與他的兒子們現在知道了般度五子不但活著,而且藉著婚姻與強大的鄰國結為盟友。於是難敵就準備發動戰爭。但是明智的持國聽從了他的叔父毗濕摩的建議,將半個王國送給般度的兒子。於是,王國一分為二。般度的兒子們實際得到的卻是朱木拿河邊一塊邈無人煙的荒地——這個國家最差的土地。但是,他們將之加以清理,很快就建成了一座精緻的王城,並擁戴長兄堅戰為他們的國王。

現在,五個兄弟將他們的國家治理得祥和富裕、生活恬然。使得難敵對他們的妒忌更是超愈以往。為了摧毀他們,他的妒火策划了一個新的陰謀。我們要知道,虔敬與高貴的堅戰王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喜好賭博。難敵了解堅戰作為王者的尊嚴,於是,他就慫恿堅戰與一位喚作薩庫尼(Sakuni)的騙子擲骰子。他們的投擲當中,薩庫尼屢使詐術,使得堅戰押上了財富、王國,最後連自己的兄弟、自己身體與黑公主都押在了這場賭博,結果卻一敗塗地。他們全都成了難敵仇恨的奴役對象,忍受各種侮辱與欺凌。直到持國加以干預,堅決讓般度兒子們得返其王國與自由。

但是,難敵又說服了他父親,並蒙其允許,進行了另外一場骰子遊戲。而對於失敗者的懲罰則是放棄王國,並於森林之中隱居12年,然後,在第13年必須生活在城裡,但是不能被別人認出,否則,這種逐放森林的懲罰就將加倍。這場賭博堅戰照樣失敗。於是,般度五子隱退到森林裡面,在不幸的遭遇之中,他們顯示出很高的德性,實踐精神苦行,並行有許多英雄事迹。

據說有一次,他們在漫遊途中,所有人都乾渴難忍,最小的兄弟無種(Nakula)被派去尋找水源。他找到了一個宛如水晶一般清澈的湖泊,當他俯下身來想喝水時,聽到一個聲音:「停下來,孩子。請先回答我幾個問題。然後你才可以自由飲水。」但無種渴得幾乎要死,於是不顧這個聲音,把水喝下,立刻斃命。他的孿生兄弟諧天(Sahadeva)出去尋找自己的兄弟,也一樣地發現了這個湖泊,同樣的事情發生了!接著,四個兄弟都以這種方式,一一死去。

最後,堅戰來了,他找到了屍體,不由得哀嚎不已。於是,那個聲音告訴他:「孩子,首先請你回答我幾個問題,然後我會治癒你的哀傷與乾渴。」他迴轉身子,看到了達摩,職責與德性的人格化身,站在它身邊的則是一條鹿。

「何則為通往天堂的道路?」鹿問道。

「真理。」

「人類如何才能找到幸福?」

「通過正確的行動。」

「為了避開悲傷,何則必須被征服?」

「他的心意。」

「何時意味著一個人有愛?」

「當他不再虛空的時候。」

「在世上的無數奇蹟之中,何則乃是最大的奇蹟?」

「生命中最神奇的事就是,當我們看到周圍的人逐一死去時,卻沒有一個人相信自己也是會死的。」

「如何才能另一個人抵達真正的宗教?」

「不是藉著論辯,不是藉著聖典,不是藉著教義,它們一無所助。通往宗教的道路即是追隨聖人的踐行。」

達摩神對於堅戰的回答很滿意,他將自己的真實面目向堅戰揭示了,然後他又令其四個兄弟復活過來。

最後,流放的生涯結束了。堅戰要求返回他們的國家。但是難敵拒絕了。堅戰說只要自己五個兄弟每一個人都能得到一個村莊,就在無所求了。但是,在瘋狂的貪婪之下的難敵,甚至連這一小小的要求也不予以滿足。家族中的長者們也試圖加以調解,最後還是失敗。於是,一場大戰不可避免了!周邊的王國也被這場矛盾牽扯進來,最後,整個印度都捲入了這場大戰。雙方都試圖博得克里希納的支持。對於兩邊,克里希納提供了同樣的選擇——「在戰爭中,」他說:「或者擁有我的軍族Vrishnis;或者擁有我這個人,但是我不會參與到戰爭中來。」難敵選擇了克里希納的軍族,阿周那寧願克里希納本人,並讓克里希納成為他的馭者。

戰爭就發生在俱盧之野,一個朝覲的聖地。也就是在這裡,當兩軍對壘、戰爭即將爆發之際。克里希納與阿周那有一場著名的對話,這場對話就載於《薄伽梵歌》。

這場戰爭延續18天,結束於難敵死亡,而般度五子大獲全勝。結果,堅戰成了印度無可爭議的印度之王。他統治了36年。

整個故事以黑公主與般度五子的朝聖結束。般度的兒子們登越高高的神的居所喜馬拉雅山。在路上,王后與四個兄弟死去了:因他們凡人的軀體不夠純潔到臻抵神的天國。只有堅戰——這位至誠的聖者,繼續前行,在他的一條忠犬陪伴之下。但當他們抵達天國之時,神族之王因陀羅卻告訴他,狗作為獸類無法進入天國。於是堅戰答道,若是定要如此,那麼他寧願呆在天國之外,因為他不可能讓自己棄下任何信任他且需要他保護的生命而去。

最後,經過很長的交涉,忠犬與國王都得以進入,而就在此時,那條忠犬顯現原形,原來就是達摩本身。這是對堅戰偉大靈性的另外一次考驗。而其他考研也接踵而來。當堅戰王環顧自己的身周時,他發現天國裡面居然都是自己凡間的敵人。哪兒是他的兄弟和朋友所居之地?他禁不住問,因陀羅指示他,看到了一個陰鬱可怕的地帶,那是地獄本身的黑窟所在。「我寧願呆在那裡,」堅戰說,「因為我的兄弟所在,就是天國所在。」正在此時,黑暗與恐怖立刻消散了,堅戰與眾兄弟穿越了地獄與天國的表層,而是進入了真正的神的存在——不朽的神居。

《薄伽梵歌》(「神之歌」)雖然沒有被印度教徒認定為如奧義書這樣的由神直接啟示給先知們的天啟經典(Sruti),而是聖人先知們的教誨形成的聖傳經典。然而,即便如此,它卻仍然是印度宗教文獻當中最為流行的聖典。人們以之為印度的「福音書」。無數個世紀以來,它已經深深地影響了這個國家的靈性生活、文化生活與政治生活,而且其影響今日仍然在延續。若是要深入了解印度的思想家與政治領袖的精神歷程,任何一位西方人都應該研究《薄伽梵歌》。

《薄伽梵歌》的寫作日期通常被一些學者認定是在紀元前5-2世紀之間。他們大都同意它原非《摩訶婆羅多》固有的一部分。但這也絕非意味著它的成書要晚於整部史詩,它似乎應該有一段獨立存在的時間。

持國是一個瞎子。聖人毗耶娑(Vyasa,通常認為是《薄伽梵歌》的作者)答應給他以視力,這樣就可以看清俱盧之野的戰爭。但是持國拒絕了,他無法忍受親族之間的血戰。於是毗耶娑(Vyasa)賦予持國的大臣與馭者桑嘉耶(Sanjaya)以神通,使其擁有千里眼與超人的聽力。這樣,當他們坐在王宮裡面,桑嘉耶就可以將他看到與聽到的遠方戰場上發生的每件事情一一描述給自己的主人聽。通過他的嘴巴,克里希納與阿周那的話得以彙報,在彙報過程中,有時他也暫停,加以他個人的評價。

室利·克里希納(以「Sri」作為稱謂乃是出於尊敬,如同「主人」)已被人們視為印度的基督。事實上,已經有許多富有成果的比較在克里希納的生活(主要藉著《薄伽瓦譚》等典籍)與拿撒勒的耶穌之間展開。在兩者之間,傳奇與事實糾葛其中。但是,考察《薄伽梵歌》裡面涌動的靈性信息卻絕非一個歷史性問題。對於那些追尋靈性真實的尋道者而言,當他們在閱讀《薄伽梵歌》與《登山寶訓》時,對於克里希納與耶穌是否曾在歷史上存在根本不必予以關心。

在《薄伽梵歌》裡面,克里希納不僅是作為一個人類個體存在,而且更是作為終極實體——「梵」的代表。當克里希納告訴阿周那說,他有時也像一個人似的說話,但常常就是神本身:

蓋吾梵神

居入此身

常道生命

水火不摧

吾即真理

永恆喜樂

於是,阿周那對待克里希納的態度,也表達出來了雙重性質。當克里希納作為毗濕奴的神聖化身時,阿周那遇之以神。阿周那了解這一點,然而,時而因出乎無明,他會將它忘記掉。事實上,這也是克里希納令其忘記。因為凡人無法長久地承受與神陪伴的壓力。在《薄伽梵歌》第11章中,克里希納的神聖形象向阿周那顯示之後,他又意識到自己時常將宇宙之主當成自己的「朋友與夥伴」時,他被自己的狂妄嚇著了,卑微地懇請克里希納原諒自己。但是他的敬畏感很快離去;然後,再一次忘記這一點。我們可以推出耶穌與其弟子們之間的類似關係,即使耶穌顯示出其神聖的容顏之後。

持國王在《薄伽梵歌》之中才開一次口。事實上,整部《薄伽梵歌》的敘述都是基於桑嘉耶對持國唯一一問的答覆。

譯者:聞 中

聞中老師: 哲學博士,中印古典思想研習者。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浙江大學全球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員,浙江省圖書館「文瀾講壇」客座教授,浙江省「老子研究會」副會長,「蘇磨瑜伽」高研班導師等。出版論著有:《梵.吠檀多.瑜伽》,譯著《印度生死書》、《行動瑜伽》、《千島語錄》,編著《道德真經集注》等。

如果各位覺得文章不錯,請適量打賞(左支付寶右微信),土豪們請隨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州OM瑜伽會所 的精彩文章:

TAG:福州OM瑜伽會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