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知州寫了一句詩,知縣偷偷幫他改了一個字

知州寫了一句詩,知縣偷偷幫他改了一個字

我們曾被八十萬禁軍教頭震住了。

都怪《水滸傳》。

裡面寫到——

且說高俅得做了殿帥府太尉,選揀吉日良辰,去殿帥府里到任。所有一應合屬公吏衙將,都軍禁軍,馬步人等,盡來參拜,各呈手本,開報花名。高殿帥一一點過,於內只欠一名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半月之前,已有病狀在官,患病未痊,不曾入衙門管事。高殿帥大怒,喝道:「胡說!既有手本呈來,卻不是那廝抗拒官府,搪塞下官。此人即系推病在家,快與我拿來!」隨即差人到王進家來,捉拿王進。

知州寫了一句詩,知縣偷偷幫他改了一個字

(王進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多牛掰的人啊!教八十萬禁軍練武呢!武功一定很厲害!

除了王進,林沖也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小時候,看林沖的電影時,我一直覺得,他的武功,應該是天下第一,否則,鎮不住那麼多禁軍啊——實際上,在梁山泊,論打架的本事,他雖排在前列,卻非最強。

後來我們知道,原來,他們不過是八十萬禁軍的很多教頭裡的兩個而已……

為何會產生這種歧義?

無非是我們自己理解錯了嘛。

當然,如果施耐庵在寫書的時候,寫成「八十萬禁軍教頭之一」王進、林沖,則完全不會引發理解失誤了……

知州寫了一句詩,知縣偷偷幫他改了一個字

(林沖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們知道,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一字之易,意思大不同,甚至會引發很多誤解。

既然《水滸傳》是宋朝的事,那我們就來看看宋朝一個字差點害死人的故事。

北宋張詠,詩文俱加。外放知州時,有次喊手下的溧陽縣令蕭楚材來吃飯喝酒。蕭楚材也不客氣,酒飽飯足之後,到處瞎狂,一不小心,就走進了張詠的書房。

讀書人嘛,就想瞧瞧上司都看些什麼書。走到書案前,只見上鋪一張白紙,寫著一句詩,「獨恨太平無一事,江南閑煞老尚書。」

意思很明白,現在天下太平,咱沒啥事做啊……

蕭楚材看了老大寫的詩,覺得有點不對勁。提筆就改了一個字。

張詠後來進房,正想把那未寫完的詩,續出來呢,卻發現,竟有膽大包天者,在自己的詩上塗了一個字。

他怒氣沖沖問僕人,這怎麼回事呀!

之前在房裡值班的人告訴他,「蕭公與全身,公功高位重,奸人側目之秋,天下一統,公獨恨太平,何也?」

知州寫了一句詩,知縣偷偷幫他改了一個字

(張詠像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蕭楚材救了您的命啊。您位高權重,很多人想找您的碴呢!只是沒機會。現在天下一統,大家都覺得日子好過,您怎麼能恨太平呢?就算我們知道您並非真恨,只是用了一種寫作手法而已,可您的對手,只會往死里解讀的……

原來,蕭楚材把恨太平,改成了幸太平——有幸生在太平之世……

聽著完理由,張詠出了一身冷汗,大聲感慨,「一字之師也」。

聯繫到後來蘇軾因為一些詩被過度解讀,差點丟了小命,說蕭楚材用一個字,救了張詠一命,也不為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