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畫青春——鄭志烽專訪

書畫青春——鄭志烽專訪

最喜歡的還是這天地之間的黑白兩色

乾淨純樸,質樸率真,清俗淡雅,

經過千年凝練與沉澱,愈久彌香。

夏天的風吹入我心中

我站在海邊望著天空

鄭志烽

個人簡介

鄭志烽,男,1993年生於福建德化,現為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福建省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委員會會員、福建融韻堂書畫教育機構創建人。作品獲獎入展,多篇書法論文、作品發表於《書法報》、《中國書法報》、《青少年書法報》、《中學生報·教研周刊》等書法專業報刊。

書畫作品獲獎入展

第八屆「羲之杯」全國詩書畫家邀請賽一等獎

第29屆「神筆杯」全國大學生書畫大賽優秀獎

全國第三屆硬筆書法家作品展覽中入選獎

福建省機關事業單位慶十九大勝利召開書畫攝影展入選

迎接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西安書法篆刻精品展入展

西安市未央區建區60周年書法作品展入展

咸陽市第二屆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書法作品榮獲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2017屆畢業作品展優秀獎

「羲之杯」全國書法、硬筆書法大賽中榮獲優秀輔導教師獎

西安市蓮湖區首屆職工書法作品展三等獎

書寫經典 傳承美德——泉州市教職工書畫作品展示活動入展

中國夢?勞動美——泉州市職工書法比賽作品展入展

中國畫《竹》榮獲全國美育成果展演教師組一等獎

書法論文「懷素淺談」於《中學生報·教研周刊》2016年第50期發表刊登並獲優秀論文一等獎

書法論文「從鄧石如篆書《千字文》說開去」於《書法報·書畫教育》發表刊登

書法論文「顏勤禮碑淺析』」於《中國書法報》發表刊登

書法論文「略談柳公權書作及書風」於《書法報》發表刊登

書法論文《學習石門頌的臨創心得》榮獲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2017屆畢業優秀論文

01

緣起

只一眼便認定就是「她」了

在初中時引起我注意的是老師板書時寫的行草書,正氣、漂亮、洒脫,也始終相信一個好老師影響著學生的步伐、道路。那時福建省唯一一所的書法本科院校——泉州師範學院開始招收書法,那時我心裡就暗暗下定決心(以後高中要學習書法,調養心態,修身養性)。

開始接觸「書法」這門藝術是在高一下學期,那時候一周去兩個晚上加周六半天學習,也是一種巧緣的機會遇到了我的啟蒙老師,老師現已有古稀年紀了,時間如流水一晃而過,但依舊清晰記得老師指導我入門的是他那一手漂亮的「柳體」字——《玄秘塔碑》,正當別人問為什麼反覆臨摹、創作《玄秘塔碑》以及《蘭亭序》時,老師回復到:「書法是一門傳統的藝術性知識和技法,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善始善終,做字如做人,人奇字自古。」

02

追尋

踏遍萬水千山也只為尋找你

大學是個解放天性的地方,我卻更沉迷於練字了。西安,這個十三朝古都,書法名家、名勝古迹的誕生地,環境的熏陶,濃厚的文化氛圍引領著我一步步走近書法的真諦。除了練字,我也開始遊歷各處,江蘇,重慶,江西,山西,河南,甘肅……四年來流連於各地的書法展。我覺得,書法,不能被束縛住,走出去,眼界提高了,才能靜下來更好創作。

03

傳承

願用一生將之守護,延續。

山因書法增秀,石因書法生情,水因書法含韻.人因書法養性。書法,就是一份傳承,我希望將之延續。

在西安某書畫機構多年的助教經驗,讓我趁著暑期籌備了自己的工作室,想著謀生,想著有一個寫字的場所,更想著,用自己多年來對於書法的所學,讓「熊孩子們」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訪談

墨研堂

您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鄭志烽

如果要說學書上的困難,許多人應該會局限於書法方面的問題,受經濟方面的影響。記得我大學錄取結果出來時,父母是喜極而泣。一方面開心我考上大學,另一方面由於學費的壓力,家裡是農村出身,沒有錢、權等。在四年學書生涯中,書法中遇到的難題也有很多,比如:臨摹與創作之間得轉換、寫字時線條的擺動、創作時字形的結構處理以及自己寫字時的拘謹。

墨研堂

您的比較擅長的字體是什麼?

鄭志烽

我的專業是書法與中國繪畫,本科期間專門有一套理論與技法(篆、隸、楷、行、草)、書法史、書論、篆刻、古文字學、國畫等系統的學習與創作。可以說,基礎的東西都有掌握一點,比較擅長是隸書以及楷書,

隸書的風格分為幾種:如《曹全碑》飄逸秀麗、精美絕倫、字跡完好。《張遷碑》方正渾厚、古拙絕倫。《好大王碑》體勢在楷隸之間,與《鄧太尉祠堂記碑》和《廣武將軍碑》書體相近,書法方整純樸,古老厚茂,與《經石峪摩崖》氣勢不相伯仲,有許多字還保留著秦篆的風格,可愛,用筆方圓相間,有凝重古樸、力舉千鈞之勢。《石門頌》東漢時期摩崖書典範,線條豐富、結構趣味、體式開張、泰然之勢,通篇看來,字隨石勢,參差錯落,縱橫開闔,洒脫自如,意趣橫生。楊守敬《平碑記》云:「其行筆真如野鶴閑鷗,飄飄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從此出」。

墨研堂

您認為一副好作品是什麼?

鄭志烽

我覺得一副好作品必須具備兩點要素:第一緊扣傳統碑帖取法,第二在取法的基礎上表現出自己對這個碑帖的理解,從而豐富字的線條、結構、章法。比如:《石門頌》線條比較豐富、張開、舒展、字勢參差錯落,但是在臨摹或者創作時我覺得可以用別的漢碑字帖如《張遷碑》、《好大王碑》的線條厚實融入進去創作;取法為《石門頌》的字形結構,線條為《張遷碑》《好大王碑》的厚實古樸,這樣的作品創作出來更具震撼力。

墨研堂

你覺得學習書法後給您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

鄭志烽

俗話說:「技多不壓身"。大學期間好友梁劍福(畢業於泉州師範學院、書法學與教育專業)邀請我一塊在福建創辦「融韻堂」書畫藝術教育機構後,深感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凡事親力親為、重在實踐,結果會事半功倍。因為去年剛畢業回來就每天都在帶培訓(小到幼兒園大到三四十歲成人),能夠自給自足——這是學書後給我帶來的變化,「干一行愛一行。」前幾天看到一句話《與你相伴》,就算生活再辛苦再累,只要有一個堅定的夥伴,那就可以了。我覺得這句話說的很好,『夥伴』兩字我覺得可以理解為三個方面,第一是書法,可以作為你的職業去規劃你以後的道路。第二是愛人,可以陪伴你一路走下去的親人。第三是好友,可以和你一起堅持下去,無論是坎坷或是如意。其實說到這裡,你會感覺到,人這一輩子無非也就是這幾個人:愛人、親人、好友以及一份你喜愛的工作,去融合這個社會,具體看你怎麼去經營運轉,去適應這個你本該適應的環境、諸多問題。所以說有的人幾十歲了還在努力拚命,為的是自己的子孫、為的是自己的名分、為的是金錢的利益以及權利的至高無上,我覺得我自己應該是想追求那種平凡、安逸、知足。

作品欣賞

書畫是一種無聲的旋律,

其中的美妙只有領會他的人才能參悟。

看了這麼多優秀的作品

各位喜歡書畫的朋友

有沒有

創作屬於自己作品的動力呢?

快來加入我們吧!

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歡迎關注

這裡是

墨研堂

這裡

匯聚名人墨客

這裡

只要你想

沒有什麼不可能

合作 | 交流 | 分享 | 訂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研堂 的精彩文章:

書法青春——趙鵬專訪

TAG:墨研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