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修造著述功圓滿之興辦叢林定戒律

修造著述功圓滿之興辦叢林定戒律

劉一明一生溫良恭儉,樂善好施,不妄談君王,不毀謗道法,不單衣祼露,不欺凌孤貧,不污謾經壇,不耽酒任性······他將道門規矩與儒家禮義融為一體,身體力行,給西北乃至全國全真道樹立了一代宗師風範。

溫良恭儉,樂善好施(資料圖)

不過,他的宗師風範難以保證他的眾弟子有著一樣的風範,言傳身教並不能杜絕惡習。特別是從嘉慶十年玉皇行宮建立以後,東西二山,自上而下宮觀林立,環境優美,香火旺盛,自然吸引了不少道士住觀,管理工作日益突出。

劉一明弟子眾多,有史可查的就有三百多人,此外,還有眾多許多掛單道士。面對如此眾多的道眾,劉一明就想到早年他在北京白雲觀見到的叢林制度,他想要依此設立一套組織機構和管理機制,以使興隆山的香火越續越旺、綿延不絕。

制度對於一個宗教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宗教是由一定信仰的宗教徒組成的社會組織。無數人在一個組織中,必須有一定的組織制度加以規範。

仿照白雲觀,建立叢林制度(資料圖)

人受制度和環境熏陶,置於方則方,置於圓則圓。荀子《勸學篇》講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制度形成的剛性環境,對於宗教的傳播和維繫傳承極其重要。

全真道派創立以後,在制度和規戒建設方面對於佛教多有借鑒。叢林制度原是由佛教創立的,史稱「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這個制度將寺廟原來由師徒傳承的子孫廟變為開放式掛單、並且將方丈傳承改為由本廟和諸山長老公推選舉產生。

這個制度還配備有一套清規戒律,以規範僧眾的行為舉止。這樣一套叢林制度對於中國佛教的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若無清規以拘束,則賢愚不等,必將爭長而論短(資料圖)

劉一明曾雲遊北京和西北各地,參訪過道教宮觀和佛教寺廟,知道建立宮觀組織制度的重要性,所以他在修建興隆山宮觀的同時,就籌劃設立宮觀管理組織。

他規定了齋日、誦經、鳴鐘、道場齋醮等各項事務,並且參照龍門祖庭的規戒制定興隆山道觀的清規戒律。此外,他還仿照白雲觀授戒的方法,以洗心亭、朝元觀為受戒壇場,頒布了《開期放戒清規榜》,設立了《興隆山道士律條》,刻石立碑,規範道眾,勸善戒惡。

《開期放戒清規榜》中,劉一明闡明了之所以要設立清規律條的原因有三:

一是因為無規矩不成方圓。「若無清規以拘束,則賢愚不等,必將爭長而論短;不有道律以警戒,則邪正相混,未免起是而惹非」,況且「道祖有上士不爭之訓,邱祖有西州勸道之文」。

故希望道徒「日乾夕惕,以道德為實,行皆宜遵先覺指示之法,靜觀密察,以性命為大事」。

不有道律以警戒,則邪正相混,未免起是而惹非(資料圖)

二是因為好鋼需要冶煉。「足色真金,要在大冶爐中煉出;無瑕美玉,還於亂石堆里尋來」,而人都有惰性,「日用常行,關乎舉止,稍有放肆,則身心受累;應事接物,系乎操持,略有疏忽,剛德業廢馳」。

故立清規,以達到「眾善奉行,小善不可不作;諸惡莫為,症惡不可不去」。

三是因為雖有上智之人無師自通,但「慧器難得,上智者有數,至寶少有,中材者維多」,故「不假法以規範,則雖有麒麟之力,而不能奔騰;不用藥以治病,則雖有鯤鵬之志,而難以遠圖」。

最後,劉一明概括放戒和制訂清規的目的在於「使個個觸目驚心,入於上乘;願人人循規蹈矩,登乎彼岸!」

願人人循規蹈矩,登乎彼岸(資料圖)

劉一明還訂立了《興隆山道士律條》,刻石銘告道徒:

「戒奪人財物,犯者責四十,再犯者摘巾;

戒不得唆撥是非,初犯者責四十,再犯者摘巾;

戒不得賭博耍錢,初犯者責四十,再犯者摘巾······」

律條的規定非常細緻,例如:不得假裝滿人、不得蠱惑幼童出家、不得收俗家年幼女徒、不得吃酒生事、不得出外唱道情、不得欺大壓小、不得無故入俗家閑坐、不得偷師出遊等等。

道徒如有犯者,按律或用香燭斷眉,或用荊條杖脊,或摘去道巾趕出廟門。而對於還構不成犯律,但卻有違儒家禮數的,劉一明也一樣嚴加管教。

勸誡眾弟子(資料圖)

弟子張陽全平時喜歡打抱不平,有時賣關子賺錢,後來去燕京白雲觀後,他寫信教育「沒事休尋事,少錢早辨錢,雪地栽參茸,火坑種出蓮」,勸其以練性命功為要。

弟子劉陽精勤奮好學,但有時愛談論家庭和女人,後來還以訪高明為由要回湖南,劉一明送詩一首教育道:

先須明辨假,然後再尋真,

六塵皆掃去,五賊莫教侵。

未完待續······

(編輯:柯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心奸不奸自己知,信過自己算修行
鉛華敷面胭脂唇:古代化妝術中的道教科技與美學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