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華舉辦第二屆艾青詩歌節:研究艾青詩學,弘揚艾青精神

金華舉辦第二屆艾青詩歌節:研究艾青詩學,弘揚艾青精神

5月27日,第二屆中國(金華)艾青詩歌節在艾青故里金華市金東區傅村鎮畈田蔣村開幕。詩歌節由中國詩歌學會、北京大學詩歌研究院、中共金華市委宣傳部、金華市金東區人民政府、金華市金義都市新區管委會共同主辦。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院長謝冕、中國詩歌學會會長黃怒波,中共金華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林丹軍,中共金華市金東區委書記程天雲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金華市金東區區長陳峰齊主持。

林丹軍在開幕式致辭中不無動輕情地講到,傅村鎮畈田蔣村是艾青先生的家鄉,這裡有先生兒時的記憶,是他成長過程中對人民大眾的同情之心、對祖國故鄉的熱愛之情的萌發地。舉辦第二屆中國(金華)艾青詩歌節開幕式,並開工建設詩歌公園,是家鄉人民對艾青先生的無限追思,也是我們立足當前,踏著先輩足跡,繼續努力奮鬥,追求和創造美好生活的具體舉措。

程天雲在開幕式上表示,為紀念艾青,金華市金東區修建了艾青紀念館、艾青公園,修繕了艾青故居,命名了艾青中學、艾青路,就是要讓艾青詩歌和艾青精神永遠傳承。

開幕式上,黃怒波盛讚了浙江金華和金華市金東區,他說,中國的詩人們應該感謝畈田蔣村的鄉親們,感謝他們在雙尖山下、松樹林前為中國培養了一位偉大的詩人。我們相聚在艾青故里,不僅是向偉大的詩人艾青致敬,更是要反思和討論新時代的詩歌美學究竟該往哪裡走,要回歸到哪個位置,在紀念新詩百年之際,思考詩歌為誰而寫,詩歌應該建立什麼樣的美學標準。

開幕式結束後,詩歌節舉辦了「艾青詩歌公園奠基儀式」、「艾青詩歌音樂會」、「金華文旅產業論壇」和「大堰河論詩」主題沙龍等系列活動,強調「節慶儀式」與詩歌研究的結合,拓展詩歌節內涵,提供詩歌研究與對話的空間。

在研討中,與會學者圍繞艾青詩歌的「散文美」、「意象的開放性」、「詩歌語調與節奏」等話題展開研討。孫紹振談到,百年新詩仍面臨很多爭議,需用史學的方法去解決,艾青是中國新詩第二個十年中出現的代表性詩人,他的產生不只是個人的天才,也是時代的產物,他的出現,是中國新詩去除舊辭調、打破古典詩歌語言封閉性的標誌。駱寒超、吳思敬、楊牧等都談到艾青詩歌中所包含的現代漢語的「語調與節奏」,這種內在的節奏、自由的節奏,不是詩人個體的修辭,而是大自然內含的節奏,包含著強烈的自由精神,而今天的「口語詩」採用了很多口語辭彙,但是恰恰忽視了至關重要的「語調」與「節奏」。王光明認為,「世界包含中國,世界讓我們發現自身,發現自己語言的特點。」在今天重新談論艾青,要深入思考什麼是新、什麼是現代性,對一個詩人的創作不能只在自己的文化傳統內部進行評價,而應該有廣闊的世界語境。與會專家認為,艾青的藝術積澱、思想構成、文化視野、詩歌影響,真正呈現了一位「世界詩人」的境界。

詩人于堅在主題演講中談到,當人們一直在追問新詩還有沒有生命力的時候,在艾青故里,我們看到艾青的詩被寫在鄉村的大地上、牆壁上、門楣上,這就是最好的答案。他認為,在媒介、圖像如此發達的時代,文學的部分功能被取代,而文學的核心——「詩」,將是文學對新媒體時代最後的抵抗。他認為,我們輕視了中國詩人的使命、中國詩歌的作用,漢語文字、漢語詩歌從誕生之日起,就是「招魂」的語言,是中國人與上天的溝通,而從來不是個體抒情的修辭,這是漢語與歐美詩歌的巨大差別。他提出,中國新詩在開始的時候,在郭沫若等詩人那裡,仍有一種「招魂」氣質,但是比較粗糙,這種氣質到30年代有些凋落,直到艾青的出現,使新詩達到了一個高峰,他恢復了詩歌的「興觀群怨」中「群」的作用,他重新回到語言的本身。「艾青不寫令人費解的東西,他退到語言的背後,他相信語言自己的力量。」于堅認為,今天,漢語詩歌如果離開了它最初的功能,必將邊緣化。

與以往詩歌活動不同的是,主辦方特意邀請了高岩(最後的衛道者)、李雲龍、羅煜(阿越)、馮震(馮和尚)、魏忠山(冷海隱士)、劉福強(意念春光)、黃志強(千幻冰雲)、嚴新(妖孽)等知名網路作家與詩人對談,研討科技給漢語寫作帶來的改變,探索新媒體時代漢語寫作的難題與空間,更希望能打破「傳統作家」與「網路作家」之間的認知壁壘,在實際的接觸和深入的交流中共同探索漢語寫作的未來。

在對談中,詩人孫曉婭、藍藍都表現出對網路文學強烈的興趣,她們自己也曾連夜追看網文,認為很多網路作家的寫作功力超出預期,敘事特別吸引人,這其中的「奧秘」值得研究。詩人臧棣作為一名早期的博客寫作者,對網路寫作的「快感」深有體會。「我很矛盾。網路寫作很好,也很可怕。」臧棣說,網路改變了寫作和人的關係,網路讓每個人的生命形態得以展現,但是也讓人迷茫,網路寫作中有一種「死亡快感」,快速激發你生命的快感,但這是非常危險的;而傳統寫作以緩慢的方式,讓人獲得一種生命意識。他提醒說,沉浸在網路寫作中的生命個體應該自我警醒,讓生命的表達更有力量。「說到網路化、網路詩歌,知識界總是難免排斥,但是從生命與個體的關聯上,要支持它,儘管它存在很多陷阱和弊端。」臧棣說。

網路作家阿越在網文界是個「異數」,他習慣作品經過反覆修改、打磨之後再發布,甚至和傳統作家一樣,將十幾萬字的文稿推倒重來。他感到,用筆寫作和用電腦寫作是不同的,用電腦寫作是發散的,一眼就能看到一整頁的內容、能迅速看到前面的「劇情」;用筆寫作會凝聚到一點去,遣詞造句會更講究。「我不分網路作家和傳統作家,我就是一個寫作者,我不能給自己打標籤。」他認為,發散的方式、「打字」的方式可能對小說更合適。

曾凡華、劉玉琴、徐忠志、李彬、綠蒂(台灣)、王家新、趙振江、西渡、劉向東、唐曉渡、耿占春、田禾、田湘、柯平、徐芳、臧思佳等詩人、作家,天津詩歌節、上海詩歌節、徐志摩詩歌節、李白詩歌節等8個城市的詩歌節代表,以及徐濤、李立宏、程志等藝術家參加了本屆艾青詩歌節相關活動。

中國詩歌學會會長助理木汀稱,第二屆艾青詩歌節,致力於創新、細耕和解析新時代新文學使命,努力使詩歌節凸現地方文化內涵,從而實現各地詩歌節舉辦形式和內容的差異化。(光明融媒記者 牛夢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數據泄露醜聞發酵 美聯邦貿易委員會調查「臉書」
老農撿鐵盒子帶回家,打開後滿臉笑容,得來全不費工夫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