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童節 東德西德各不同

兒童節 東德西德各不同

兒童節 東德西德各不同

今天是國際兒童節,在中國,是孩子們最高興的一天了,小學生都放假啦,還會得到家長們的禮物。

可是在德國西部,似乎人們居然都不知道有這樣的節日。

其實,國際兒童節的設立,和二戰期間一次著名的屠殺——利迪策慘案有關。

1942年6月10日,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餘人,以及全部嬰兒,並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

村裡的房舍、建築物均被燒毀。

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各國代表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分子殘殺、毒害兒童的罪行。

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報道,許多德國人並不知道,9月20日的世界兒童日就是德國的兒童節。

可見這個節日沒有好好過過。

但來自東德的人對兒童節卻不陌生,六一兒童節在德國東部已有60多年的傳統了。

造成這樣的東西分化,與兩個德國統一前分屬不同的意識形態陣營有關。

東德和許多社會主義國家一樣,接受了蘇聯"老大哥"的兒童節,而且認認真真地過了幾十年。

而西方陣營的西德則認可了聯合國的世界兒童日,只是從政府到百姓,都沒怎麼上心,沒有把它當成重要的日子對待。

東德兒童節:歡樂+政治宣傳

1948年12月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國際民主婦女聯盟(IDFF)第二屆大會,建議規定一個國際統一的兒童節日。

第二年在莫斯科舉行的IDFF理事會議,正式將6月1日定為國際兒童節。

因此從1950年開始,蘇聯、東歐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先後開始慶祝這個節日。

這一天成了不少東德人兒時美好記憶的組成部分。

許多父母和老師會在這一天送小禮物給孩子,向他們祝賀節日。

學校、少先隊和幼兒園會舉辦慶祝活動,其間當然少不了高唱富有政治教育意義的少兒歌曲。

除了強調兒童是祖國明日的棟樑和希望,兒童節的活動還常常帶有"憶苦思甜"的味道,強調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讓孩子們意識到生在社會主義國家的幸福,了解資本主義社會和第三世界兒童的"疾苦"。

對於孩子們來說,最開心的當然是,六月一日基本就是個假日。

如果趕上工作日,大多數學校雖不放假,但也不上課,而是組織學生們參加本地的兒童節慶祝活動。

西德兒童節:有一搭沒一搭

1954年9月21日,聯合國第9次全體大會建議各成員國設立一個統一的兒童日,旨在促進兒童權益保護、敦促各國政府承諾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工作提供支持。

1989年9月20日,聯合國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此後這一天也成為國際兒童權益日。

聯邦德國於1954年將9月20日正式定為兒童節。

但除了為數不多的慶祝和專題活動外,大多數德國人對這個節日並無概念。

據分析,一個原因是德國官方無意利用這個節日進行政治宣傳。

而兒童權利,在戰後的德國並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涉及德國保守的家庭婚姻政策。

聯合國提出的某些兒童權利,甚至與德國當時的家庭民事法律有衝突。

因此政府在這個議題上保持低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曲水流觴萊茵河 的精彩文章:

TAG:曲水流觴萊茵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