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子倆冒著生命危險,從國外帶來一樣東西,救活了無數中國人

父子倆冒著生命危險,從國外帶來一樣東西,救活了無數中國人

父子倆冒著生命危險,從國外帶來一樣東西,救活了無數中國人

文|歷史的故紙堆

有一樣東西,如今在中國已經是司空見慣,城裡人偶爾把它當零食吃,農村人拿來餵豬。但是在400多年前,這東西卻曾經救活了無數中國人,它是老百姓活命的口糧,大家猜對了,我們說的就是番薯,也叫紅薯。番薯,顧名思義,它是從番邦外國流傳進來的,原產地並非我國,就如洋芋一般。

隨著西班牙在全球的殖民擴張,1571年西班牙船隊征服菲律賓群島後,大量採購生絲、棉布、陶瓷等中國商品。短短二十餘年之內,原本只有不到200華僑的呂宋島,一下子成了福建沿海出海的首選之地,「閩人以其地近,且饒富,商販者至數萬人」。

西班牙人帶來的,不僅有滾滾銀幣,還有原產美洲的一些農作物,比如朱薯。史料記載,朱薯進入呂宋,約在1565年。征服諸島後,「紅夷常患糧米不足」,於是大規模推廣種植。到1593年,這種開著淡紫色小花的藤本作物,在呂宋已「被山蔓野」。來自福建的海商陳振龍看到,當地土著「隨地掘取」、「以佐穀食」。

當時正處於中國的明朝末期,全國出現了大範圍的極冷的氣候災害。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河北,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在古代生產力極端落後,就算是風調雨順的時候,糧食產量也非常低,更何況大旱與大澇接連出現呢?因此,當時國內餓殍遍野,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張獻忠、李自成的農民起義均與此有關。

陳振龍是個秀才,科舉屢次失敗後才走上了經商的道路,他對國內缺糧的情況非常了解,眼見洋人有如此神奇的農作物。不但產量奇高,價格又十分低廉,更重要的是不挑土質,不挑天時,非常容易種植,於是就動了心思想把朱薯帶回國推廣種植。

然而,想要把朱薯帶回國,並沒有那麼容易。據《金薯傳習錄》記載:西班牙人「珍其種,不與中國人 」,為了防止中國人把朱薯帶出呂宋,他們還派人設置了層層關卡嚴查。因此,陳振龍想要獲得朱薯並帶回國內,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且一旦被西班牙人查獲還面臨真生命的危險。

後來,陳振龍通過賄賂呂宋島當地的土著得知,朱薯種植除了根莖之外,用薯藤也同樣可以種植。這真是一個好消息,朱薯目標太大西班牙人又查得緊,想要獲取難度實在太大,但如果是薯藤的話,就相對來說要容易得多了。

通過土著獲得數尺薯藤之後,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陳振龍又將薯藤進行了偽裝,把它「編入藤籃」。這樣終於成功混過了西班牙人所設置的層層關卡,又經過七天七夜的航行,終於回到了福州。

到達福州的幾天後,為了說服官府推廣種植番薯,解決糧食不足的大問題。陳振龍的兒子陳經綸寫了一份稟貼,遊說福建巡撫金學曾「行知各屬」、「效法栽種」;與此同時,由於擔心「土性不合」,在紗帽池衚衕住宅一帶,陳氏父子尋「舍傍隙地」,開始「依法栽植」。

四個月以後,朱薯引種成功。經「啟土開掘」,陳氏父子發現,朱薯「子母相連,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棗」。當年冬天,來自呂宋的朱薯,被命名為「番薯」。番薯的成功引種,極大地解決了明末清初糧食不足的大問題,救活了無數的中國人。

如今,隨著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項目的成功,再加上其他育種專家的努力,我國的糧食連連增收,如今再也沒有人因為沒飯吃而餓死的事情發生。番薯已經退居二線,成了副食品原料和飼料,但陳振龍父子冒著生命危險將番薯帶回國,曾經做出的貢獻我們應該銘記於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故紙堆 的精彩文章:

這位總統把日軍看成國家的解放者,娶19歲日本藝伎,女兒也是總統
蔣本興:日軍重金懸賞的「通緝犯」,婚禮只花了8分錢的老紅軍

TAG:歷史的故紙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