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軍侵華第一人石原莞爾,竟主動要求列為甲級戰犯?

日軍侵華第一人石原莞爾,竟主動要求列為甲級戰犯?

原標題:日軍侵華第一人石原莞爾,竟主動要求列為甲級戰犯?


如果說一個集團的成功取決於該集團成員的智商均值的話,日本首席戰犯東條英機,無疑是一個拖了「皇軍」後腿的人。


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們,如果都如他一般平庸,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遠東戰場,也許遠不如後來呈現的那般「折騰」。


石原莞爾則是另外一種人。石原莞爾的行跡,則揭示了日本如何在自我膨脹的過程中,由最初的狡詐走向了最終的瘋狂。


石原莞爾


1946年初的某一天,盟軍駐東京憲兵司令部門口來了一個身著和服的老頭。從他拄著拐杖顫顫巍巍的腳步和每次邁步時的痛苦表情中,不難看出他已時日無多。


然而,他面對接待他的美軍軍官說的兩句話,立刻把全場都驚著了。


第一句是:「我是來自首的,我覺得我有資格成為甲級戰犯。」


第二句是:「如果由我來當(日本陸軍)總參謀長,根本輪不到你們今天在這裡耀武揚威。」


這個跑到盟軍憲兵司令部「自首」的老頭。就是在終戰時已經退役的前陸軍中將石原莞爾。


「九一八事變」揭開了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作為「九一八」事變的發動者,石原「自首」的理由固然十分充分。


不過,與他的自首相比,更令後世研究者後怕的,其實是石原的後一個論斷。


的確,如果這個曾被奉為「關東軍大腦」的人成為整個日本戰爭機器的「大腦」,日本軍國主義還會在亞洲肆虐多久,著實難說。


跟天資欠缺的東條英機不同,石原莞爾是個妥妥的學霸。1902年,11歲的他輕鬆地考上了仙台陸軍幼年學校。其他學生被沉重的課業壓得透不過氣來,而石原隨時都在閱讀與考試無關的閑書,還總能考高分。

石原的這項神功最著名的一次展現,是在他考日本陸軍大學時。面試時有這樣一道題目:「機槍應該怎樣使用?」


石原沉思片刻後回答說:「裝在飛機上,對地上的步兵掃射!」



主考官們全愣住了,這一年是1915年,石原所預言的戰鬥機剛好在當年的4月份被法國人發明。


不過,石原雖然智商爆棚,但情商似乎是負分。


在陸軍士官學校學習時,畢業學生前五名就能得到天皇賞賜的銀懷錶,而校方偏偏以「品行惡劣」為由將石原的「操行分」打得很低,其名次被拖到了第六名。


在陸大學習時,石原重蹈覆轍。他的畢業成績本來是第一名,享有覲見天皇並發表御前講演的榮譽,估計校方是怕這位「怪胎」在演講中說出什麼悖逆狂狷的話嚇著天皇,硬生生把他拉到了第二名。


雖說失去「首席」的風光,石原好歹成績優異,是獲得天皇御賜軍刀的「軍刀組」一員。按說這樣一個人在日本軍部謀份美差應該不難。然而由於石原渾身散發出那種怪胎氣息,不出幾個回合,他就在軍部撈了個「正常人無法與之完成合作」的名聲。


畢業兩年後,石原被「發配」到中國武漢華中派遣隊當參謀,期滿又被派到德國去留學三年,剛回來不久又被派到關東軍去當參謀。從日本軍部對於石原的這種安排中,不難看出上司們實在看他不順眼,世界有多遠,就讓他滾多遠好了。


不過,日本軍部那幫老爺始料未及的是,對於石原莞爾的這種「發配」,無意中打開了整個戰爭的潘多拉魔盒。


日本關東軍是日俄戰爭後日本為守護其在中國東北獲得的權益所建立的衛戍部隊。在「九一八」事變前,這支部隊不僅力量弱小(人數只有一萬人。是東北軍的三十分之一),而且還面臨條約到期後捲鋪蓋走人的尷尬前景。


也正因如此。這支部隊一度成為日本陸軍用以打發不受歡迎軍官的回收站,這種安排讓關東軍內部積聚了大量的「少壯派」軍官。這批少壯派雖然鬱郁不得志,卻又偏要以「憂國憂民」為己任,積攢了一肚子的青春荷爾蒙無處發泄。


恰在此時,石原莞爾如同一個火星,落在了這個火藥桶上。


石原莞爾對中國的感情有一個奇特的轉變過程。年輕時,他曾信奉中日提攜、黃種結盟的「亞洲主義」,甚至為辛亥革命搞過「裸捐」,毀家紓難幫著中國革命買槍買彈。然而在接觸了辛亥革命後分裂的中國,尤其是被分配到關東軍後,石原莞爾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編了一套鼓吹拿下東北的「最終戰理論」。


所謂的「最終戰理論」,就是東西方之間遲早要有一戰。在日本抱有這個想法的人非常多,畢竟日本在近代也是曾被西方人欺負過的民族,肚子里也憋著一口惡氣。石原認為,日本國土縱深太小,根本無法進行一場現代戰爭,解決方法是:要想和西方打,首先得有個後方基地,這個基地就是滿洲(中國東北)。


20世紀20年代的日本,其實有點灰頭土臉,對外擴張受到英美壓制不說,國內還又是地震又是經濟危機。在此之際,石原這個「最終戰理論」讓日本輿論一時如打了雞血一般亢奮,《每日新聞》連發30多篇社論為其捧場。


當然對此更為興奮的,是關東軍—石原的理論為關東軍的閑散憤青們指明了方向,石原在關東軍聚集了大批「粉絲」,一下子從「被流放者」變成了連上司都對其言聽計從的「關東軍大腦」。


嘴癮過完,下面該實幹了。


其實,對於「九一八」事變到底有多大勝算,石原自己也沒底兒,東北軍不僅人數絕對佔優,而且武器裝備也比日軍精良,配備了當時極為少見的捷克輕機槍,飛機、坦克一應俱全。關東軍與其對賭,贏面實在太小。

事變前幾天,石原跟幾個「九一八」事變的主謀開了個最終會議,同夥板垣征四郎決定搞個占卜儀式,拿了一支鉛筆豎在桌子上,手鬆開,往左倒就干,往右倒就不幹了。結果這鉛筆還真就朝右邊倒下去了。幾個人大眼瞪小眼,那就散夥回家唄?


一陣難堪的沉默過後,坐中的今田新太郎突然跳起來:「你們不干我一個人干!」


今田的二杆子精神激勵了在場所有人,「九一八」事變就這麼被敲定了。


石原莞爾左算右算,也沒算到自己的狗屎運竟然這麼好。「九一八」事變中,張學良竟然壓根沒抵抗,等建川美次從酒桌上爬起來時,整個東北已經江山易手。石原莞爾的「最終戰理論」就這麼實現了。


而石原本人,經此事變一躍成了日本的「民族英雄」,被任命為手握重權的參謀本部作戰部部長,站在了他人生的頂點。



石原莞爾


有人分析說,石原莞爾此人的性格有點像個洋蔥,剝開怪胎的外衣,你看到的是一個絕頂天才,而摘下天才的面具,你又看到了一張軍國主義憤青的臉,但在這個憤青的內心深處,又藏著一個稀世戰略家的精巧心機。


這些不同層次的人性,在他生命中的依次展開,構成了石原莞爾複雜的個性。


在將整個中國東北鯨吞後,石原的態度突然大轉彎,成了日軍內部極力鼓吹對華懷柔的旗手。

按照石原的計劃,日本現階段對於中國的擠壓應該到此為止,東北擁有豐富的工業原材料,在日本統治下的偽「滿洲國」GDP幾乎和日本本土相當,好好發展這片搶來的風水寶地,日本將積聚足夠的戰略實力,而中國在羽翼豐滿以前是不敢跟日本貿然開戰收復領土的。


如果這種戰略僵持下去,中國進步,日本同樣也進步,收復東北將遙遙無期,中國將在緩慢的蠶食中被日本肢解。


這就是石原為日本設想的戰略前景。



萬幸的是,人算不如天算,石原計算好了國家力量格局,卻忽略了一個人之常情——他這個前輩借著「最終戰理論」立下功勛。自己也撈著了不少好處。後輩們當然想有樣學樣,自己也弄個「民族英雄」噹噹。


於是日軍內部各色「小石原莞爾」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小石原莞爾們認為,日本本土需要滿洲做縱深,那滿洲呢?需要華北做縱深。華北又需要華南做縱深。


山寨版「最終戰理論」就這麼一步步往外推,「小石原莞爾們」沒有石原本人的對於戰略的精細考量,野心卻個個都比他大。


最典型的案例,是1936年的綏遠事變。當時,石原在關東軍中的後輩武藤章想在內蒙古製造第二個偽「滿洲國」。石原莞爾深知不妙,親自從東京乘飛機跑來勸阻,他苦口婆心地開導武藤說,日軍再這麼搞下去,會陷入中國大陸的泥潭,當今之際,最要緊的是積聚實力云云。


可武藤章一句也沒聽進去,略帶嘲笑地回了他一句:「石原前輩,我們只不過是在重複您在滿洲干過的事情,有什麼錯嗎?」這句話,對於石原的打擊恐怕是巨大的,他意識到自己根本管不住這幫要「山寨」自己的下級。


可以說,日本陸軍走到這時,已經徹底喪失了約束的可能性,再沒有什麼戰略可言了,只能朝著戰爭的深淵狂奔而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讀點歷史 的精彩文章:

再漂亮也是女漢奸
那些已經開棺的帝王遺體是怎麼處置的?有這4種方式!

TAG:每天讀點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