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少年不知書法味,讀懂發現已中年

少年不知書法味,讀懂發現已中年

書,每個人都會。法,不是每個人都懂。

小時候我就不懂,天天看大人臨帖,自己也跟著比劃,但就是欣賞不了這門藝術的美感。書法的美感到底在哪裡?無非黑白兩色,變化繁複而已,完全不符合小朋友的審美取向。我喜歡畫畫,顏色多變,畫得像,畫得不像,一眼就能分辨出高下。我也喜歡音樂,美妙的旋律,或宛轉悠揚,或鏗鏘有力,能瞬間抓住我的感情,讓我歡欣鼓舞或熱淚盈眶。這兩者,都是很直接的藝術形式。

後來,讀了大學,看到書法家們都是一副諱莫如深的樣子,比起教其他學科,那些熱情洋溢的老師們,他們給人的感覺更多是「不跟你們說了,說多了你們也不懂」的架勢。再加上身邊有不少喜歡書法的朋友們寫了幾年,甚至十幾年還不能登堂入室,我越來越覺得書法實在是太高深莫測了。

最近,興之所至,瀏覽了一些書法理論書,看了一些古代名家作品,也對於這門高深的藝術,態度轉變了不少。

進步的審美能力讓我能夠欣賞它了。書法看上去是一種形象藝術,其實它需要更多的抽象審美。它的線條是形象的,它表現得哲學思想是抽象的。

我拋磚引玉講一講我的理解:書法欣賞主要圍繞「呼應」和「對比」兩種美學概念。每個字的結構和整個作品的章法既可以獨立來看,也可以整體來看。就好像八卦圖,口尾咬合的陰陽魚代表了萬物否極泰來,物極必反,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魚的口尾咬合,生生不息對應了書法中的「呼應」。黑白相間則對應了書法中的「對比」。有呼應,有對比,讓書法合乎中國的「道」。

呼應,運用在字上,就是顧盼生姿,像「小」字的兩個點,如果兩邊都往左,那這個字就歪了,不和諧了,不美。生活也是這樣,呼應,就得有來有往,像六尺巷一樣,你退三尺,我也退三尺。或者說像迴音壁,說出的話,有回應,才好。

對比,運用在字上,就是變化,你看啟功老爺子的字板板正正的。再仔細看,粗細,俯仰,擒縱,疏密的變化都有。要是沒有,就不能稱為書法作品,只能說是寫字。

呼應,運用在整幅作品上,就是線條之間以氣相連,形成有機整體。對比,是指在整體的基礎上,出現排列的種種變化,形成造型上的層次感和節奏感。很多行書、草書作品,就很能表現出這種美感。

一幅字擺在面前,小時候可看不出什麼秀美婀娜和正氣凜然,但現在能看出一些了。我也釋然了,以前某書法老師在黑板上寫字,為什麼會思考再三,因為書法家的世界是很彆扭的,每個字,他得寫出點變化,要變化,就得自己出難題,再自行解決。每個字是這樣,整個作品更是這樣,想想,寫一副作品得自己給自己找多少彆扭,哈哈。

自省了一下,自己為什麼會親近書法?

也許是我們的感官世界正在緩緩落幕,不是不存在,只是它退後,變成了底色。而精神世界緩緩上升,佔據了心中的一定位置。我願意為了精神世界,而啃食那些看起來有些晦澀的東西。所以,我願意親近書法,看看這個不知所以的東西到底是個什麼。

也許我對書法的審美還不到位,還是粗淺的。但比起小時候,著實進步了不少。為什麼人到中年,能get書法的美,少年卻不會。也許是因為,少年時,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看字就是字。但長大了一點,發現看起來是座山,裡面可能藏著座廟,廟裡說不定還有個老和尚;看著是水,其實它不是水,只是個大窟窿而已;字呢,表面上看,是個字,其實它的背後是矛盾和解決。書法是這樣,生活也是這樣。其實,生活里的玄機,書法里全都有。

寫出來一些小感悟,看看我們是不是體會得相同:

生活,不管是平穩還是起伏,都是自己的選擇。書法也是一樣,你可以寫歐陽詢,也可以寫張旭,只要處理得好,都是一副好作品。

生活,既需要漂亮的皮囊,也需要有趣的靈魂。書法,既需要重視形式美(楹聯、扇面、條幅各種形式可以選,印章蓋幾個漂亮多了),也得有內涵美(用筆、結字、章法一個不能少)。

生活,冒險挑戰可以有,但也得有收拾殘局的能力,書法,各種變化可以有,但重心不能偏。

生活,工作重要,休息更重要。書法,計白當黑,會留白比會寫字更重要。

生活,活明白了就會走自己的路,無所謂別人說什麼。書法,寫到最後越來越有個人特色,無所謂別人什麼風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他為什麼不愛你?
「遠上青山,歸隱雲間」——莫干山郡安里君瀾度假酒店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