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學的菩薩心腸與霹靂手段及療救力量

文學的菩薩心腸與霹靂手段及療救力量

「陰天」,是天氣預報,「也無風雨也無晴」,富含個性情感的陰天,便是詩。「媽媽是個好人,歲月請你不要傷害她」,是兒女的愛,是孩子的詩。

在這個城市裡,我鑽進任何一個窨井,都能順著下水道從我家馬桶里鑽出來。——文學的語言把一個人對這個城市的熟悉程度形容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文學語言的魅力和精妙之處在於,它往往是反物理常識和反現實邏輯的,但卻又特別符合內心共鳴、訴求需要和情感邏輯,利用主、客觀矛盾衝突製造出強大的反向人情張力和人性衝擊力。

葉芝《當你老了》之所以共鳴,因為中年人已有了危機,老年人已走在邊緣,我們體會很深,需要知音,需要安慰,需要理解,需要訴說內心。每個人終將老去,好作品會一代代傳承下去,在每一個時間點裡,都有新一代人不斷老去。文學作品能打動人心觸動感情,因為它揭示著每個人的現實與真實。

清清亮亮一杯水,如果寫作者非要加點泥土,以為接地氣,讀者喝前搖一搖,一飲而盡,好「水」。文學有沉渣泡沫,沉渣泡沫不是文學。無病呻吟是矯情,虛張聲勢是煽情,每逢節日網路上鋪天蓋地的自我沉浸式抒情和低幼版善良,證明哭爹喊娘扯著嗓子乾嚎不是文學。

海明威的小說文字就像冬天落光樹葉的枝頭上的淡淡雪痕,簡約的風格冷靜的印象;大仲馬的文字則是熱情飽滿如恣意汪洋奔騰不息的大江大河。不是句子優美就叫文學,而是優美句子里有你牽動的人生才是文學。

文學是情感的產物,但唯有足夠理性和剋制,方為最好之文學表達。和「慈不掌兵,義不養財」道理相同,優秀作家一定是心慈而手不軟。文學修為不夠的作者容易手軟,最後把自己搭進文字里去。手一軟,感性泛濫,手一抖,表達成災,整個作品的邏輯必然失去把控,陷入同情筆下人物的危險敘述境地,破壞了內部邏輯性、破壞了作品真實性,敗筆就無可挽回。不是為文字找感情,而是為感情找文字。空洞無物蒼白無力的作品,往往流於肆意汪洋的濫情,甚至刻意潑灑汽油,焚燒情緒垃圾以至於濃煙滾滾遮天蔽日。

文學的感人度就是人性感情對殘酷現實的抗爭程度。心中有大慈大悲,但手狠筆絕,懂得在感情上克制控制,懂得讓自己「閉嘴」,不去打擾「別人」,讓故事自己去發展,思想自由去飛翔,情節自然去綻放。

優秀的人一定有絕情的一面。好的作家一定是「心慈手狠」。那些認知強大、思想深刻、理性足夠、感情厚重的作家才能做到「菩薩心腸,霹靂手段」。小孩子說話靠勇氣,大人說話得靠實力。

余華是個敢下重手、下得去手的作家,最近看了《兄弟》,雖覺下筆有過度殘酷的不適,但從整體上評價,下筆的剋制力和控制力實在很強。好的作家是這樣,視野稍微延伸,發現經營企業道理亦然,李嘉誠正是如此這般的大師:「要有獅子的力量,菩薩的心腸。」看來偉大的人都是相通的。「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或「懷菩薩心腸,行霹靂手段」出自晚清名臣胡林翼送給曾國藩的壽聯。毛主席青年時代十分仰慕胡林翼,就如司馬犬子因崇敬藺相如而改名司馬相如,主席的字「潤之」即來自胡林翼的號「潤芝」。品咂這句充滿智慧的「菩薩心腸,霹靂手段」,絕配人物就是主席。

凡是有我、顯我、執我的文章都不好看,「文以載道」是寫作的真理,我即私慾,作者動心、動念、動氣即是小我,沒人喜歡裝、假、空,所有遣詞造句、謀篇布局都只能為思想服務,沒有思想的文字不會發光,誰也不想看你的祥林嫂廢話。道之所存,文之所在,真實誠懇是最好的態度,幽默戲謔等個性風格只為活躍思想寬度、加深思想力度,一切盡在不言中,為讀者自悟留白。一切有為法皆不是道。無善無噁心之體,心空心靜心定,寫出的文字才流出智慧。看不到作者、沒有作者的文字才是最好的文章。寫作中如果還有自我情緒自我慾望,心靈達不到無善無惡的本體狀態,其文必誇飾偏礙,自帶小我全無格局。

文以載道,行文是為彰顯無形大道,而非展示自我偏僻,凡現出作者身影的都是做作之下品。好文章,藏真情,存天道,無賣弄,不顯我。凡是顯現小我的文章皆是劣質賤品。魯迅的文學力量是揭露牛鬼蛇神蒼蠅臭蟲,主席的現實力量是消滅一切牛鬼蛇神蒼蠅臭蟲。原諒敵人是馬克思的事,主席的任務是送他們去見馬克思,故主席的文學作品氣勢磅礴,不在那個高位上是無法簡單模仿的。眾所周知,主席十分推崇魯迅。

三十年前、二十年前,魯迅對於我來說是極其矛盾和截然對立的一種存在,一方面接受了魯迅是偉大文學家思想家的學校灌輸教育,另一方面魯迅的文章無論語言還是內容都讓我感到強烈陌生極度無法適應和理解,表面上雖然不敢否定魯迅,可內心根本無法接受魯迅的文章——尤其是他枯澀死寂味同白水的小說。漸漸認為不過是國家的某種思想政治需要,以及老師在千篇一律概括中心思想上對我們的智力強迫,那時候甚至覺得,魯迅的作品還不如花花綠綠雜誌上語言鮮活色彩明亮的校園文學。

轉變始於北大教授孔慶東,多年前無意中看到幾個大約是百家講壇的視頻,其中有一集講解魯迅小說《祝福》「誰殺死了祥林嫂」,突然有了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後來幾年中,陸續要感謝施耐庵的老鄉畢飛宇和余華兩位作家,他們對先生作品的分析解讀,以及對先生思想人格的高度崇敬,讓我真正意識到魯迅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四十多歲的人生閱歷,再來讀魯迅,一字一句都帶血淚,如獲至寶,否定之否定再認識魯迅作品真是欣喜若狂,嘆服於先生情感之真摯,思想之深刻,筆力之老道,語言之精粹。

可以體會到,魯迅是文學大師,但魯迅不是文人,他是戰士。高扛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揭出病痛,引起療救的注意,直面慘淡的人生,揭示社會真相,揭批民族劣根,正因如此,魯迅的文學蘊藏著巨大力量,菩薩心腸與霹靂手段兼備。魯迅穩坐現代文學第一把交椅,名副其實當之無愧。脫胎換骨重新認識了魯迅。四十歲大約都能讀懂魯迅了。

沈從文、汪曾祺等的作品雖然也曾為我所讚歎,一篇《受戒》的詩意境界曾讓我驚呆了好幾年,現在回想,其實終不適合於我等男人,他們的文字太過詩情畫意,溫情款款、綿軟無力,花前月下、鶯歌燕舞的風月文學只可作為文藝小資的繾綣娛樂。小心讀了幾本書後的情懷,倒成為你基本生存的障礙。

最好的文章是解決問題的,或解決人生問題,或解決社會問題,或解決思想問題,只有能解決重大本質問題的文章才是最具有摧毀性革命力量的。那些閒情逸緻風花雪月的文章書籍,不過錦上添花點綴盛世的邊角余料,不可能真正益於人生意義。很多年後我才認識到,「文人文學」於奮鬥者確似無益,我們的一生更多需要的是奮鬥的力量,是魯迅的力量。

2018.5.1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進步 的精彩文章:

她撅著嘴說:「你本來就是秦土土!」於是……

TAG:閱讀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