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浪潮之巔:Amazon與貝索斯的21年(下)

浪潮之巔:Amazon與貝索斯的21年(下)

至2006年,亞馬遜此後十年間最重要的四項業務之三:Prime會員和AWS雲計算業務,都已經被建立了起來,亞馬遜也成為了會員制付費商業模式、雲計算及企業服務領域,全世界範圍內的先驅者。

2007年:Kindle——Start afire」

2007年,亞馬遜則推出了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的硬體產品:Amazon Kindle。

在手機、平板等高頻使用的移動設備,早就具備了電子書閱讀功能的時候,曾有很多人質疑過:Kindle這樣只能讀書的電子產品,有存在的必要麼?

而站在十一年後的今天,或許我們終於可以階段性的回答這一問題了:當然有必要,且隨著的時間推移,這十年間Kindle的必要性和需求量曲線,仍然在持續上揚。Amazon和貝索斯的前瞻性,再一次得到了驗證。

第「十一封信」,貝索斯詳述了Kindle的設計理念和產品目標,而當我們站在2018,無論回望或展望,都無法否認Kindle或許將是革命性的產品,它不僅僅影響著人類的閱讀習慣,甚至正在改變整個美國出版業。

我們不再試圖在網上複製實體書店,而是在它們的啟發下,努力挖掘新媒介可以實現但傳統圖書可能永遠無法實現的功能。

2008年:詳解「逆向工作法」

201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Amazon的業務同樣受到一定影響,但2007年推出的Kindle卻有著相當出色的銷售成績,甚至超出了Amazon的最樂觀估計。

「第十二封信」,貝索斯詳解了亞馬遜提倡的「逆向工作法」,解答亞馬遜不斷探索、創新的源動力,手把手教你如何以用戶需求出發,並創造有效的成本結構,從而最大限度地挖掘長期自由現金流。

2009年:Start with customers, and work backwards

「第十三封信」,貝索斯向你講述,亞馬遜是如何在堅持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基礎上,設定並完成目標的。

通過對我們當前目標的評估,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數據:452 個目標中有 360 個目標將直接影響用戶體驗。這些目標中「營收」一詞用了八次,「自由現金流」只有四次;凈利潤、毛利率或運營利潤率這些詞語一次都沒有使用。

2010年:壁壘與核心競爭力,來自於服務背後的技術實力

「第十四封信」,貝索斯解讀了亞馬遜如何將純粹的技術,轉化為簡單可行的用戶服務。亞馬遜「電商平台」的表象背後,是極其強大的技術支撐,壁壘和核心競爭力,來源為其本身將自己定位成一個掌握了前沿科技的互聯網公司。

2011年:Kindle帶來的出版革命

2011年,亞馬遜創新的腳步正在加快,Kindle出版業務(KDP)這一改變出版業格局的新業務誕生,成為亞馬遜繼 AWS、FBA 之後的又一項創舉,亞馬遜成功顛覆了傳統出版模式,並取得了電子書的定價權,Kindle、數字出版,為亞馬遜在版權領域建立起了一個進入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

「第十五封信」貝索斯向你講述亞馬遜的「版權革命」。

2012年:為「客戶為中心」的目標,不吝投入

2012年,亞馬遜進入了一個比較「舒服」的時間段,用戶認可、滿意,股價表現出色,業務發展迅速,但即使實在這樣的時段,亞馬遜也依然面臨著一些在服務領域投資「過分慷慨」的質疑。

「第十六封信」貝索斯講述了亞馬遜的業務發展情況,並再次強調了「客戶中心」會是亞馬遜不變的原則,無論其他人怎麼說。

總體而言,我們在會員服務、亞馬遜網路服務、Kindle、數字媒體和客戶體驗方面的大量投資,給人們的印象是過於慷慨、對股東利益漠不關心,甚至是違背了作為營利性公司的原則。有位旁觀者寫道,「在我看來,亞馬遜是一家慈善機構,為用戶利益在許多領域進行投資。」但是我不這麼認為。對我而言,遇到問題才改進其實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生活的世界正快速發展變化著,因此這種做法非常危險。

2013年:亞馬遜業務線全盤點

「第十七封信」貝索斯詳細盤點了亞馬遜的主要業務線,除了我們常規了解AWS、Kindle、FPA、以及其他電商平台相關會員服務之外,還有「遊戲工作室」、「應用商店」、「網路電視」、「生鮮雜貨」等一系列其他業務,甚至是慈善相關的「亞馬遜微笑」等服務。其業務布局的全面性和業務體系搭建邏輯,值得每一個TMT行業的從業者學習。

2014年:Amazon與Marketplace、Prime、AWS

「第十八封信」貝索斯以婚姻做比,解讀Amazon的「三駕馬車」:Marketplace,Prime,AWS。

一個理想的商業產品至少有四個特徵:顧客喜愛它,能夠成長到很大體量,有很高的資本回報,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有存在幾十年的潛力。

2015年:亞馬遜的獨特之處:合理包容失敗

2015年,亞馬遜成為年銷售額突破1000億美元,也是突破這一數字最快的公司。而AWS業務的年銷售額則達到了100億美元,比當初亞馬遜零售達到這個數字還要快。

「第十九封信」,貝索斯解讀亞馬遜如何面對失敗,以及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失敗,才能夠保持一個企業的創新力與競爭力。

2016年:Day 1防禦計劃——高速決策,成就持久競爭力

「第二十封信」,貝索斯再次提起了1997年就提出,並且在亞馬遜發展過程中始終貫穿的那個概念:「Day 1」。並且表示Day 2是「停滯期」,所以要持續保持Day 1的活力,詳細解讀了如何通過四大方法,建立「Day 1」的防禦計劃。

2017年:高標準是一切成就的基石

2017年,亞馬遜在歐美各地區的用戶滿意度調查上,都拿到了相當優秀的成績。

「第二十一封信」,貝索斯全方位解讀了亞馬遜的「高標準邏輯」,以及在這些原則的指引下,亞馬遜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21年過去,信的最後,貝索斯像往常一樣,附上了寫於1997年的那封信。從第一封信,到第二十一封信,他的語氣依然誠懇堅定:時間仍然是Day 1。

而反觀這二十一年的二十一封信,許多事從「預言」走向了現實,21歲的亞馬遜依然有著如同創業第一天一樣的活力,高速的決策機制,優秀的反應能力,以及堪稱出類拔萃的執行力。

Amazon在某種程度,重新定義了「書店」,且正在重新定義「圖書」。在Kindle為基點帶來的出版革命之後,正在一步一步更加深度地介入電視電影產業鏈。並藉助雲計算和大數據領域先行者與領先者的身份,切入更多領域,成為整個電商領域、O2O行業,乃至所有互聯網生活服務平台類企業最值得借鑒的偉大企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民營衛星研發及應用服務商?千乘探索?完成數千萬級preA輪融資
創投圈奇葩大會犀利開戰,花式互撕頻曝金句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