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為什麼有的孩子特別「優秀」,而自己孩子那麼平凡?

為什麼有的孩子特別「優秀」,而自己孩子那麼平凡?

我們總會遇到那麼一些孩子驚艷到我們,他們要麼謙遜有禮,要麼寵辱不驚,要麼對於某事能侃侃而談,並且非常有見解。回頭對比自家孩子,就會發現自家孩子太平凡、太普通了。

那麼為什麼那些孩子會特別優秀呢?孩子父母又是怎麼做的,怎麼讓孩子變得獨特呢?

海明威說:「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到過巴黎,那麼以後不管你去哪裡去,它都會跟著你一生一世。」

用現在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就是你讀的書和你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都將轉化成你思想的一部分。我們看那些優秀的孩子,無不與之相似,要麼是飽讀聖書之人,要麼從小跟隨父母四處旅遊,正是這些經歷讓孩子變得自信和開朗。

我們從小就知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是我們甚至兩者都沒有做到。據相關調查研究,中國人均每年讀書一本都不到,那有該如何教育孩子,讓孩子變得優秀呢?而且,就中國現狀而言,每個家庭把錢都投資到了學校、學區房、資料書,都是奔著著名小學、高中、大學去的,又有多少人能行萬里路呢?

家長的格局影響孩子的格局,一個家長沒有意識到讀書與遠行的意義,只是一味將孩子縮在房間學習,所以才爆發90後「詩和遠方」、「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口號,這都是家長死讀書式育兒的結果。

不過有些人會說,家裡沒錢啊,只能這樣了。但是那些談吐不凡的孩子,並不都是大富大貴之人的子女,還是有許多工薪階層的人,他們願意給孩子自由,讓孩子多看書、多遠足。龍應台也曾說過:「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他在市場裡頭弄髒自己的褲腳。」不是說有錢才能教育孩子,教育方式才是最重要的一步。

有多少父母願意讓孩子去憑藉孩子興趣去選擇,有多少父母不會把命令孩子死讀書,有多少父母願意給孩子屬於自己的時間?

當我們感嘆別人的孩子談吐不凡、舉止優雅的時候,其實是我們自己讓孩子變得平凡,是我們自己讓孩子失去了變獨特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麗娟 的精彩文章:

孕期中這幾類微量元素很重要!准媽媽們吃了嗎?
這3種媽媽最辛苦,卻最容易養出叛逆、不親近你的孩子!

TAG:齊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