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鄉的美麗,他鄉無可代替

故鄉的美麗,他鄉無可代替

星輝把入學的路途照亮,我登上了離航,心船在如水的月光中盪起了層層波浪。歷經艱辛獲得了騰飛的動力,卻又要含著淚收拾起離鄉的行李。其實,故鄉才是心靈的棲息的理想園地。

悠悠的青山,潺潺的綠水,青山綠水之間,有屋舍點綴。鄉間的小徑曲折交錯,連接起村裡的每家每戶。鄉人們你來我往,閑時拉家常,忙時互相幫,情深似海,親如一家。一條泥濘路通向城鎮,這是故鄉與外界的唯一通道。它的崎嶇阻斷了喧囂,因為它的確有點「頗回故人車」的味道;不過相親們走這條路,早已都習慣了。

有時候村裡需要請汽車運進材料,大家不過是動動鋤頭鏟子,在路上平凸填凹,讓坑坑窪窪的土路暫時變得平整。大雨過後,泥路又會改變模樣。但是那又有什麼關係,不過是需要走車的時候,大家互相吆喝一聲,扛著鋤頭鏟子,花上半天的功夫,出一點力氣而已。

村裡沒有徹底改變泥路的實力,大家也覺得這樣的土路與山水搭配正好。我喜歡看鄉人在鄉路上騎舊摩托車,或者鏈殼作響的自行車。沒有憐車的顧慮,沒有紅路燈指揮下的走走停停,有的只是顛簸中的刺激與歡暢。風從耳邊呼過,心也變得自由。

故鄉像一位忠實的史官,她默默地記載了我的童年。我的足跡留在了鄉間的小路上,我的歡笑回蕩在家門前的草坪上,我的快樂還掛在房屋後的果樹上。我有一群夥伴,那些曾與我追逐在鄉間,嬉戲在草坪,流連在果園的夥伴;我們的童年快樂而簡單。

童年的天空中永遠飄著白雲,沒有暴風驟雨,而我們就像一朵朵白雲,在陽光的關懷中,在藍天的懷抱里,在清風的照料下,健康成長,永不知愁。後來童年漸漸遠去,只留下朦朧的背影,但曾經的歡樂時光,早鐫刻在了記憶深處,揮之不去。

相親們一天勞作與休憩的時間安排,也有獨到之處。早晨,大家都起得很早,但吃早餐卻是在太陽高升,幹完了一早上的農活之後。你可以想像,當你踏著珍珠般的露珠,呼吸著甜潤的空氣去勞動的時候,你將會有多麼的愜意。陶淵明說「晨興理荒穢」的詩意,大概也莫過於此。

早飯之後,陽光毒辣了,不宜下地幹活,大家便四處散心,或在路邊的樹蔭下,或在鄰家的小院里,閑聊了起來;也有在棗樹下喝茶對弈的,也有在家看電視或是躺著休息的。吃罷午飯,已是午後兩三點了。稍作休息,太陽靠西,大家便又出門勞作了,直到夜幕降臨方才歸來。之後便是晚飯,飯後仍有夏天出門納涼,冬天圍在一起烤樹根火的人。

我喜歡夕陽西下的時候,因為這時候是放學踏歌歸來的時候。若是忙月,老人已然在家準備晚餐了;鄉中的習俗是讓老者在日近西山的時候回家做飯,而年輕人繼續勞作。飯準備好了,又總不見人回來,還得囑自家的孩子到田間地頭去喊。孩子們把這當作光榮的使命,總是跑得飛快,到田間去幫忙拿一些農具。

大人們勞累了一天,看著漸漸明曉事理的孩子,心中獲得了無限快慰,也忘卻了勞累。家人踏上歸途之時,地上撒滿了星輝。鄉親們互相招呼著該回家了,孩子們卻又稱這會兒工夫湊在了一起,不知不覺落在了大人們後面。母親們又都在自家門口喚兒,孩子們聽見喊聲,又都箭也似的跑回家去了。農家的歡樂被褪色的月兒籠罩著,空中的月兒是一張笑臉。

閑月里,村裡面那棵最大的棗樹下聚集了對弈和看對弈的老人。老人們都是這片熱土上辛勤的耕耘者。他們額上的皺紋,是他們走過的歲月的輝痕;他們的銀色的髮絲,是他們飽經風霜的見證。雖然他們不懂得吟詩作賦填詞譜曲,但他們會下棋,對他們而言,會此足矣,此中自有真意。而如今他們在這棵比自己年齡還大的棗樹下坐著,誰的心中沒有成篇的感慨呢?

夕陽無限好之際,孫兒們都來接自己的祖父回家了。在凹凸不平的小徑上,少扶老,緩緩而行,夕陽餘暉下的身影形成了小路上最美的風景。老人們把心中的故事娓娓道來,孫子們靜靜地聽著。老人們的心裡很矛盾,他們希望自己的後人能夠在外面闖出一番新的天地,但又不願意讓他們離開這片為祖先血汗所潤澤的土地。那一條條小徑,還需要人繼續走,永遠地走下去。老人們都含情脈脈地對自己的孫子說:樹高千丈,落葉歸根。

我記著祖父那雙深邃的充滿期望的眼睛,不論我漂泊何處,我的心永遠屬於故鄉。

(文|黎浩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幸福閱讀時光 的精彩文章:

岡仁波齊,理想與信念的召喚

TAG:幸福閱讀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