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年輕時的汪精衛是一個懷揣革命理想,不惜為革命事業犧牲的革命者,這和他後來投靠日本成立汪偽政府時的形象,有著天壤之別。

汪精衛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原名汪兆銘,精衛是他的筆名,19歲時,汪精衛第一次參加科考,就以第一名的成績中了秀才,此後成為公費留學生赴日。

正是在日本期間,結識了孫中山,參加了同盟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成為了汪精衛堅定的信念。

1910年汪精衛和黃復生等人來到北京,準備刺殺載灃,因為載灃是攝政王,當時清政府的實際控制者。

刺殺載灃時,汪精衛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他希望靠自己的舉動喚醒沉睡在國民心中反抗的火種。他是抱著「無論成敗,皆無生還之望」的信念而來。

由於事情敗露,刺殺失敗,汪精衛,黃復生被捕。

刺殺攝政王必然是死罪,但是載灃也認為他們是非殺不可,但是在審訊過程中,汪,黃二人都將責任攬到自己身上,爭當主謀,這讓負責審判的肅親王善耆大感意外。

善耆向攝政王載灃彙報,汪精衛等人一心求死,妄圖以次來鼓舞革命士氣,如果將他們殺了,就中了革命者的圈套。

善耆的想法得到了載灃的認可,於是汪精衛等人的罪名是「對朝廷政策有誤解」而免於一死。

其實從當時的形勢來看,清政府岌岌可危,善耆和載灃的「格外開恩」也是害怕遭到革命者更大的報復,為自己日後留一條退路。

刺殺載灃一事,讓汪精衛名聲大噪,也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同時也為他積累了政治資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周 的精彩文章:

奶奶是太后 哥哥是溥儀 父親是攝政王 兒子成就不低 但他很低調
他無奈食子,最終為自己國家贏得建立新王朝的機會

TAG:西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