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初刻版《水滸葉子》現川圖,比國圖版本還早!

初刻版《水滸葉子》現川圖,比國圖版本還早!

四川省圖書館李劼人、李一氓文庫展覽已開館數日,並受到民眾關注。封面新聞開設的「二李贈書」專題報道,全網閱讀量已超過2000萬。本次「二李」文庫展覽,將李劼人、李一氓兩位文化大家捐贈給省圖書館的部分精品收藏展出。其中,明末清初畫家陳老蓮《水滸葉子》初刻版備受矚目。「二李」文庫展覽的負責人、省圖書館研究館員王嘉陵連用「非常珍貴」、「可遇不可求」來形容此本。

李劼人李一氓文庫展覽

非常珍貴 「初刻版」比國圖版本還早

6月1日,不少成都市民帶孩子到川圖參觀李劼人、李一氓文庫展覽館。

初刻版《水滸葉子》是由陳老蓮所作,明後期知名刻工黃君蓓所刻。國家圖書館藏有另一版《水滸葉子》,乃明末黃肇初所刻。黃肇初是黃君蓓同姓胞弟,雖亦是有名刻工,但比省圖所藏的初刻本晚,屬於翻刻作品。《水滸葉子》初刻本的珍貴之處,除了年代更早以外,也在於其更精準地反映出原作人物的精神面貌。而翻刻本在人物神態、眉眼鬚髮、衣服皺褶等細微之處,與初刻本有所不同。

初刻本《水滸葉子》由李一氓捐贈給省圖書館。而此版本從問世起便在民間遞藏數百年,直至近代,輾轉被李一氓收藏後捐贈於省圖書館。那此珍寶又是如何為李一氓所得呢?其中故事亦是曲折巧合。

此事要從國家圖書館從事古籍保護研究工作的李致忠,以及當代古文獻版本學家王貴忱說起。

上世紀70年代末,時任廣東省中山圖書館副館長的王貴忱到北京,李致忠與其見面。交談間,王貴忱向李致忠展示了自己所攜的一件「寶物」,李致忠展開一看,是陳老蓮所作《水滸葉子》。

《水滸葉子》已有版本藏於國家圖書館。李致忠請人從庫中調取出來,兩相對比,發現王貴忱版本,於第19圖朱武像左欄外,有「徽州黃君蓓刻」,而國圖版本則變為「黃肇初刻」。二人對版畫歷史都有深入了解,當即判斷黃君蓓刻本該早於黃肇初刻本,是最原始的初刻版,而國圖所藏乃是由黃肇初翻刻所得。

遞藏輾轉 「初刻本」現身省圖書館

初刻版《水滸葉子》

據王嘉陵介紹,王貴忱對此書大為讚歎,認為其價值很高,但限於能力,只能將此物贈與當時在收藏界和出版界都頗有名望的李一氓,請他幫忙出版。

承古之制,收藏到某一字畫作品時,收藏者往往加蓋自己的印章。根據初刻版《水滸葉子》中的印章,大體能理出其中遞傳脈絡——嚴邦英、王貴忱、李一氓、四川省圖書館。

嚴邦英,清末民初人,喜篆刻,好收藏。初刻版《水滸葉子》中有他所印「邦英私印」、「嚴氏家藏」等。而再往前,嚴邦英究竟從何處收得此本,尚未可知。

其後數年,嚴氏藏書散出,一部分為王貴忱所得。他在《水滸葉子》跋文中提到:「余所得順德嚴邦英氏舊藏圖籍,多率題識,印章累累,蓋亦好事者。」證實他確實得過嚴邦英舊藏。

但有趣的是,這本初刻版《水滸葉子》並不是王貴忱從嚴邦英舊藏中獲得。根據王貴忱《記明黃君蓓刻本水滸碑》一文後記中所說,此書乃「往承一位書友見贈。」即是說,王貴忱得到此書,是由另一書友所贈。而此書友是否又是從嚴邦英處獲得,則未可知。

根據李致忠所寫《陳老蓮水滸葉子初刻本的再現》記錄,2002年,第二期「中華再造善本」選書目時計劃選《水滸葉子》再造,李致忠著急了,因為他在多年前就已知道,在國圖的那一版是翻刻版,而初刻版應在李一氓處。但李一氓已將藏書一分為三,一部分捐贈給北京圖書館,一部分捐回四川家鄉,一部分自留。李致忠並不知道初刻版《水滸葉子》究竟去到了哪裡。

所幸的是,2009年,李致忠前往四川省圖書館參觀,他詢問此本下落,才知此書在四川省圖書館。據文中所寫,他當時心中喜悅難以言表,30年前驚鴻一瞥,如今終於再次現世。

文物檔案

初刻版《水滸葉子》,由明末清初大畫家陳老蓮所作,明末刻工黃君蓓所刻,據學界考證,其初刻時間約在明朝天啟五年至天啟七年(公元1625-1627),確切時間尚存爭議。陳老蓮受好友張岱所託,用時四個月,完成水滸40人物畫的不朽之作。

陳老蓮《水滸葉子》是極負盛名的版畫傑作,歷代文人雅士都難一睹其真。鄭振鐸亦酷愛老蓮畫作,他曾從潘景鄭處收得一版《水滸葉子》,視如珍寶。國家圖書館「黃肇初刻」版《水滸葉子》即是鄭振鐸捐贈所得。

陳老蓮,原名陳洪綬,字章侯,號老蓮。清軍入關,他誓不歸順,在紹興雲門寺落髮為僧。一年之後還俗,以買畫為生。老蓮畫作了得,尤以人物見長,與北方畫壇聖手崔子忠齊名,時人號曰:「南陳北崔」。死因尚有爭議。代表作《九歌圖》《水滸葉子》《博古葉子》。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徐語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這是真事!涮著火鍋、吃著紅燒肉 就能把學分修了
水廠一個月下放一次水泵 水庫水位每天下降超3厘米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