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絡手陽明大腸經

經絡手陽明大腸經

GIF

經絡歌訣

「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藏」

這些年,大大小小的操心讓自己的身體始終處在疲勞狀態,這《十二經營氣流注順序歌》的十四字歌訣,居然背也背不下來。記憶力減弱固然是原因,但不理解也是忘了背,背了忘的重要原因。

那怎麼能更好地理解呢?首先知道十二正經的名稱是必須的,然後再看看歌訣是怎麼組合起來的。一起來試試。

腸經小腸

胱經經 心經 三

現在再對照著子午流注圖,從手太陰肺經開始再記一遍,是不是清楚一些了。老師們覺得非常基礎的內容,對於從小受科學教育長大的中醫小白來說,有時還真的就是難點。

經絡循行

快節奏的社會形態讓我們已經習慣了從簡入手,一遍釋文讀完,覺得還是記不住啊!經絡到底從身體的哪兒經過,這麼多穴位又在哪兒?

成年人的學習優勢在於理解,放慢速度讀經典,邊讀邊看圖邊思考,讀完一遍倒清晰許多。按圖索驥,根據自己的理解調整一下釋文,把認知逐漸內化,這樣的記憶就深刻多了。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lián 邊緣),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nào 上臂)外前廉,上肩,出髃(yú)骨(肩前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大椎穴別稱)、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通「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

GIF

手陽明大腸經相連手太陰肺經,起於食指撓側尖端商陽穴,沿食指撓側上行,經過第1、2掌骨間,在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合谷穴進入兩筋之間陽溪穴,沿上肢外側前緣,上行至肩前,經肩頭,過肩後,至項後督脈的大椎穴,再前行到足陽明經的缺盆穴,連接到肺,下行通過橫膈,連接大腸。

分支從缺盆穴上行,經頸旁至面頰,入下齒牙齦中,再回返出來,在口角兩旁,通過地倉穴,繞至上唇鼻中央督脈的人中,左脈右行,右脈左行,分別至鼻孔兩旁迎香穴,與足陽明胃經相接。

穴位定位

看圖循經找穴總是紙上談兵,在自己身上定位體驗,才能夠感受到身體細微的差別。

循著經絡,來找找大腸經上穴位。

經絡疏堵

民間有「若得長壽,腸中常清」的說法,大腸主津液吸收。大腸功能正常,不僅能傳化運輸和暫時儲存五穀糟粕濁氣,使之變化成為有形的糞便,排出體外,而且還能「化腐朽為神奇」產生腎精,補益人體。大腸如果功能失常,或者被動地把體內糟粕存放過久,就會過度發酵使腸道環境變得惡劣,產生有害菌群。這樣不但使大腸無法產生有益身體的腎精,還會對人的機體產生很多傷害。

疏通大腸經易堵點,保持大腸經的暢通,有助於恢復大腸功能,改善如便秘,或便秘上火引起的下牙齦腫痛,長期便秘引起的情緒低落、抑鬱等癥狀。

易堵穴位:合谷穴 手三里 手五里

手臂平放,曲肘如圖,掌心朝前胸,虎口向上

手五里——在曲池穴上3寸(四指)

手三里——肘橫紋關節下2寸(三指)

合谷穴——第1、2掌骨間,在第二掌骨橈側中點與肌肉的縫隙間,朝骨和肌肉的縫隙方向螺旋點揉,力朝里透。

按摩時,保持曲肘的手臂形態,另一隻手握空拳,用小指或中指掌指關節敲叩找到手五里和手三里穴。確定穴位位置後,垂直輕敲,導引氣血流動起來,有腸道隱患的人會在手三里穴處感到明顯的強烈的痛感。力距保持在2-3厘米,每個穴位疏通3-5分鐘。堅持三天到一周,痛感會降低,敲擊時痛感消失,表明經絡已疏通。

經絡是中國人的人體解剖學,癥狀出現在某條經絡時,就可以嘗試去探查經絡的易堵點。「筋脈所過,主治所及」,經絡是臟腑功能的投射,了解經絡,熟悉經絡,當我們的身體出現一些徵兆時,就可以及時發現,及時調整。

GIF

GIF

活肌松骨八段錦

徐穎,伊然,書法繪畫專業本科

語文、書法教師;中華文化研習者;文化課程開發人

連續多年被聘參與上海市新教師職業培訓,參與上海市拓展性、探究課程的開發,開發的小學書法課程被評為上海市優秀課程。

書法作品曾參與各級展覽,多次獲獎,作品曾在上海世博會展出並被收藏。

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了好奇和興趣,學習並嘗試各種不同形式之間的融合。

目前居住在德國,繼續研習中國傳統文化,用心感受,用行動傳遞,用愛守護身邊人的健康。

校審:胡政 資深教育業內人士文化課程開發人及項目負責人

本文為正安路新宇老師經絡課課後筆記整理,部分圖片來自網路,轉載請聯繫本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 的精彩文章:

同歸填詞:肢體經絡
6個經典瑜伽「開髖術」,打通經絡清掃體內污垢,瘦身瘦腿更健康!

TAG: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