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Civil的區塊鏈技術能夠挽救新聞業嗎?

Civil的區塊鏈技術能夠挽救新聞業嗎?

作者:Rowan Philp

譯者:單向度人

譯自:GIJN(全球深度報道網)

新聞記者Shamus Toomey對區塊鏈技術知之甚少,甚至對區塊鏈聲稱提供的令人驚奇的新聞市場知之甚少。

但是他創建的小型新聞組織Block Club Chicago即將在區塊鏈平台發布,今年夏天去中心化區塊鏈媒體Civil將推出11個具有創新性的新聞組織,Block Club Chicago將會成為其中的一員。

Shamus Toomey是一位資深編輯,他負責的《芝加哥太陽報》(Chicago Sun Times)報道團隊曾經在2011年獲得過普利策新聞獎,Shamus Toomey認為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好處,只不過是一種潛在的獎勵。近幾年,有很多新聞記者被媒體組織解僱,Toomey說他很高興發現一個新的平台積極支持他,並讓他重新僱傭一些記者去做他們以前擅長做的調查性報道。

Civil平台的創建既讓媒體行業的記者感到興奮,也讓媒體行業產生了不少懷疑和困惑,因為該平台利用了複雜的區塊鏈技術,最近區塊鏈公司ConsenSys還為該平台注資500萬美元,先期進駐該平台的媒體組織還簽約了一大批受人尊敬的記者,最主要的還是因為Civil擁有非常大的雄心。Civil承諾的是「完全改變新聞業已經崩潰的運作模式」,並為新聞業提供新的「畫布,讓新聞記者在上面描繪他們企業的未來」。

為Civil提供500萬美元啟動資金的是ConsenSys公司,該公司是以太坊的頂級開發者,以太坊是Civil創建的基礎平台。Civil將500萬美元中的100萬美元用於資助像Block Club Chicago這樣的小媒體組織,讓它們嘗試在Civil平台運作。

按照該網站提供的信息,通過去除廣告商、媒體集團所有人和新聞宣傳人員的影響,Civil試圖恢復新聞業被侵蝕的公信力(public trust),同時創建一個新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經過社區審核(community-vetted)的新聞記者對讀者直接負責,並且僅對讀者負責。

「如果你想在互聯網上尋找新聞,最終你只有兩個目標: Civil,或者其他任何地方。」——Civil聯合創始人馬特·柯立芝(Matt Coolidge)。

Civil的聯合創始人馬特·柯立芝(Matt Coolidge)在接受GIJN(全球調查新聞網)採訪時指出,他希望在2018年底,至少有「一千家」(a thousand)來自全球各地的新聞室(newsrooms)在Civil平台推出。(譯者註:截止2018年4月25日,全球已經有476家申請的新聞室,其中美國192家,佔到40%;英國25家;加拿大23家;澳大利亞12家;西班牙12家;葡萄牙10家;韓國8家;印度8家;德國8家;法國7家;瑞典5家;比利時5家;新加坡5家;義大利4家)

到目前為止,在Civil平台已經有7家新聞組織進駐(譯者註:截止5月20日,已經有9家媒體組織進駐)——這些新聞組織都來自美國,總共大約有50名記者,在今年7月中旬左右,這些新聞室將會和Civil平台一起推出。柯立芝透露,在今年4月份他們有簽約了另外4家新聞媒體組織,這些新聞組織主要來自東南亞、埃及和東歐。Civil為其「第一艦隊」(first fleet)提供了啟動資金,這些媒體組織包括:

專註於地區新聞報道的Block Club Chicago;

專註於政策調查的Sludge;

另類新聞文化網站Popula;

專註於紐約市移民生活記錄的Documented。

Civil還為「歐洲新聞中心」(European Journalism Center)捐助了30萬歐元——News Integrity Initiative組織提供了配套資金——這些資金將會分發給歐洲出現的好幾個新興新聞組織。

受採訪的獨立專家(independent experts)認為,Civil是一個既令人興奮又非常必要的創新實驗項目,Civil正努力將其運作模式推廣到各個新聞室,讓新聞記者把它作為一個首選的操作系統。

利用通證建立信任

儘管絕大多數讀者通過普通訂閱方式來接近內容,通過加密貨幣通證(tokens)驅動的基於信任的自治系統,Civil聲稱它可以讓高質量新聞能夠可持續發展。

Civil在區塊鏈上運作,並通過通證來管理——這些通證將會在Civil推出的第一天發放,任何人都可以購買——通證用來支持和提升Civil新聞市場的新聞報道質量、可信度,同時讓擁有通證的社區成員參與投票,擁有通證的社區成員還有權投票決定新聞室倫理準則的適應性和接受性,依據社區同意的《Civil憲章》原則,擁有通證的社區成員還可以質疑挑戰社區新聞記者和新聞報道。

區塊鏈的概念是,在一個公開的、加密數字網路中,節點可以在一個區塊(block)之後加入另一個信息塊,這樣新區塊記錄的交易數據就不能被篡改。因此,區塊鏈被人們稱為是「(建立)信任的一種新方式」 (a new way to trust)。儘管比特幣加密貨幣是區塊鏈最著名的應用,但Civil表示,對於其在新聞業中的應用,更能說明問題的一個類似的創新是維基百科(Wikipedia)的眾包治理模式。

區塊鏈作為基礎性的支持技術為新聞報道提供了兩個直接的、並且是沒有爭議的好處:

新聞報道不能從互聯網中刪除——即使是媒體組織關閉,其文檔也會得以保存;

新聞報道免於直接的審查。

來自於以太坊區塊鏈平台第三個直接的好處也被Civil利用,這就是「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s),「智能合約」在沒有中間人(middlemen)的情況下,自動執行交易。「智能合約」可以讓獨立記者去競標一個報道合同或大型報道——一旦條件滿足之後(報道完成發表之後),支付給記者的收入就會通過「智能合約」代碼自動執行,而且無需通過任何中間機構——這意味著許許多多自由撰稿人,不用再苦苦等待媒體組織為他們支付稿費了。

但這些都不是行業遊戲規則改變的特徵。任何一個頭腦清醒、疲憊不堪的編輯都會告訴你,我們需要的是可持續的收入來源、信任建立的機制,這樣我們才能在一個假新聞泛濫的環境中繼續增加讀者。

錢從那兒來?

Matt DeRienzo是地區獨立在線新聞出版商(Local Independent Online News Publishers,LION)的執行董事,LION是美國一家致力於支持和發展新聞創業的協會。

在與Civil的領導層討論其運作模式之後,DeRienzo表示他歡迎Civil的努力,但對其真正的效果表示懷疑。

DeRienzo指出,「在過去15年中,一半以上報社的員工丟掉了工作,因此,我們非常期待這個新的嘗試。為了解決地區新聞出現的問題,我們非常關注Civil的創新理念,我們需要創建上千個新聞網站——我們並不認為存在一個集中化的公司解決方案。解決地區新聞問題的辦法應該來自底層草根,Civil談論的一些原則與我們社區的關注點一致。」

「但是沒有一個萬能的方式來解決資金問題,或者也沒有一個萬能的技術平台,能夠突然讓新聞創業很容易,或者很容易獲得收益。如果你看一下Civil的運作模式,其最終的落腳點是社區成員願意去投資——不管是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加密貨幣,還是簡單利用他們的時間。這事實上是說服人們願意幫助為新聞付費。我認為這更加是一個人性問題,而不是一個技術問題。」

在新聞業中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一個有用的類比理解方式維基百科的眾包治理模式。

儘管柯立芝同意他的觀點,但他認為區塊鏈提供了一個信任機制,讓任何彼此之間完全陌生的成員參與進來,在參與這個遊戲時,雙方參與者沒有深入了解也可以達成共識。

柯立芝指出,「這是一個自治的、去中心化的市場,我們需要具體化(instantiate)節點擁有網路CVL通證。該平台最大的特點是它的自治(self-governing)性,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區塊鏈確實在驅動平台運作。可能只有一小部分用戶參與到這個層面的運作,但是擁有一個像亞馬遜或Ebay 或Uber那樣的平台經濟模式(platform economy model)並不新奇,也並不複雜。但在新聞界擁有這樣一種平台經濟模式卻是創新的。我們只是在買家和賣家之間建立了一個市場,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是在讀者和記者之間建立了一種直接聯繫。」

柯立芝還指出,Civil平台剛開始主要促進調查新聞、地區新聞、政策新聞和國際新聞報道——由於廣告模式的存在,這些報道領域得到的支持最少,但這類新聞對於一個知情社會(informed societies)來講又最重要。

當記者反覆詢問Civil的運作模式如何為新聞室創造新的收入來代替廣告收入時,柯立芝反而談起了Civil平台的治理與註冊。

為新聞業投票

Civil平台的新聞室註冊費用目前尚未公布,但記者了解到的情況是,這筆費用大概是美國一個主要城市租用一個工作室的一個月租金,為了讓更多人接近這個平台,這筆費用已經足夠低了,但是為了避免一些無聊的惡意申請,這筆費用也足夠高。

Civil清楚深刻地思考了如何對平台進行治理。比如,如果通證持有會員要挑戰一個新的新聞室申請,他們需要冒這樣的風險:將他們自己的一部分代幣放入資金池(a pot)。在所有通證會員公開投票之前,提出申請的新聞室也需要提供與挑戰方一樣數量的通證。最後獲得投票最多的一方獲勝,失敗一方的50%通證會分配給獲勝的一方,另外50%通證分配給支持為獲勝一方投票的會員。

柯立芝指出,可能遇到這樣的場景:一個倫理道德上可疑的新聞編輯室——比如說,一個由右翼白人民族主義者Richard Spencer領導的新聞室——贏得了投票勝利,這個時候如果還有會員不滿意,那麼就會有一個第三方上訴委員進行裁決,該委員會由精通言論自由的律師和新聞學院的院長、學者組成。

但是,當問及Civil運作模式如何創造收入支付新聞記者時,柯立芝提到了為新聞室「第一艦隊」提供的100萬美元資金,他認為新聞室可以實施他們想要的任何商業模式,從付費牆訂購,到廣告收入模式,也就是媒體組織所使用的任何方式。

儘管有關Civil的報道常常會談到通證是直接的資金機制,或者通證作為一種投資加密貨幣其價值可能會增長,不過,柯立芝強調,通證「並不是投機」。給記者留下的印象是,Civil的加密貨幣機制可能是新收入的驅動者(enabler),而不是收入的來源(source)。(譯者註:新聞室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公民讀者)

區塊鏈真的是必要的嗎?

哈佛大學教授區塊鏈技術應用的Michael McCarthy教授認為,區塊鏈模式並不能直接解決新聞組織廣告收入銳減的問題,除非它能夠滿足一系列特殊的條件。

如果所有的參與者不向網路之外售賣他們的報道作品,並且如果「智能合約」能夠有效地運作,那麼這些通證「可能會起作用」 ——但即使是這樣,加密貨幣的使用也並非必然。

McCarthy打了一個比喻來解釋這個問題:你可以買一輛公共汽車去上班,但是你只需要能夠乘坐一個人的一輛車,而不是可以載40人的公共汽車。一輛公共汽車可以載你去上班——但事實上你不需要它。你可以在沒有區塊鏈的情況下運作這一模式。(我想)Civil可以更加簡單地做到這一點——就像亞馬遜賣電子書那樣。

Civil區塊鏈運作模式最終會歸結為社區會員願意為之投資——不管是投資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加密幣,或者是簡單地投資他們的時間。

Civil計劃創建的社區生態系統包括三個參與圈層:

一個是記者和開發者構成的核心圈層;

一個是擁有通證可以投票的社區參與成員構成的中間圈層;

普通讀者和訂購者構成了最大的圈層,他們可以用任何貨幣支付。

DeRienzo擔心的一個問題是中間的投票圈層可能會缺乏多元化。他指出,「使用區塊鏈技術(加密貨幣)的人是非常年輕的一代人,而且男性常常居多。如果你想以區塊鏈為基礎創建地方新聞室,這樣做可能會讓很多人出局,尤其是那些最需要表達他們聲音的人。」

但是柯立芝堅持認為多元化是Civil運作過程中優先考慮的問題,通證會分配好幾個非盈利及關注少數族裔的新聞室,並且他還指出,目前在Civil的13個工作人員當中,女性佔了大多數。

會員效應

儘管該公司有很多對該創新網站進行解釋的工作人員,柯立芝也承認對區塊鏈技術的特性和作用普遍存在誤解,對於Civil仍然是一個挑戰。Civil應該去做的是:不要老是解釋,儘快向讀者展示。

柯立芝指出,「隨著Sludges 和 Popula出現在我們的平台,這將會出現瀑布效應(cascade effect),獨立記者和新聞創業者像瑪利亞?貝絲蒂洛(Maria Bustillos)也加入了這個平台,她是來自《紐約客》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記者,來自Gawker的資深編輯Tom Scocca也加入了我們的平台,他們的行動向其它新聞同行釋放了相當強烈的信號。」

Sludge的聯合創人大衛?摩爾(David Moore)認為,圍繞著他們的政策報道網站,Civil平台將會幫助他們創建一個參與社區,同時也會讓他們比較容易地創造其它收入,像微支付(micro-payments),或者是有目標的捐贈請求。

大衛?摩爾指出,「在如何聯繫受眾方面,Civil是與眾不同的。現在有一種認識是,對於一個報道地方新聞、調查新聞和政策新聞的中等新聞室而言,廣告驅動模式並不能滿足。會員模式必然是這個難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通過小型捐助(micro-donations)和單篇新聞購買模式,來擴大會員模式,這種辦法最好。Civil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社區和設計——技術如何運作,以及讀者如何互動。」

但是俄勒岡大學的新聞學教授Damian Radcliffe認為,該平台可能會為一些剛創建的新聞室帶來新的風險,並警告指出,區塊鏈平台廣泛的收入價值「並沒有得到證實」。

Damian Radcliffe指出,「區塊鏈並不是一劑萬靈藥(panacea)。新聞室和媒體組織需要不斷地多元化它們的收入基礎,利用廣泛的路徑來創造收入。傳統的廣告收入還會持續下滑,對於大部分媒體而言,這是肯定的。我們需要大膽、勇敢的想法來幫助支持當下和未來的新聞業,甚至為它們提供資金。因此,這些創新實驗令人興奮,也值得我們長期關注。」

作者:Rowan Philp 是一名資深記者。

此平台為西安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自媒體編譯實踐平台所譯文章,僅作學術交流和業務探討,無任何商業用途,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轉載請註明來自「西外譯新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外譯新社 的精彩文章:

Susie Banikarim:短視頻的風口期將在2018年結束
人工智慧打擊假新聞,機遇與挑戰並存

TAG:西外譯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