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隱藏在老石岐扒沙街的北帝廟,距今已經480多年歷史!

隱藏在老石岐扒沙街的北帝廟,距今已經480多年歷史!

經常路過的你,可能沒有發現這裡會有一間北帝廟。這間北帝廟位於扒沙街路口,現在變成了倉庫。距歷史記載,它距今已經有480多年歷史,根據當年的位置,就是下圖這裡,裡面還是保存的比較好的。

選自:中山文史(第14~15輯) 石歧神廟遺迹和祭祀風俗考

北帝廟 在今太平路,舊稱五街。據光緒志云:「北帝廟在縣城北門外(暴志),明成化元年(公元1368年)建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修;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修;四十二年知縣但啟元廣之。清朝康熙十八年知縣卞三魁修(毛定周記、祝志),嘉慶二十二年,知縣馬德滋修。光緒元年,邑人復修。」此創修前也。民國十二三年間,廟後城牆一再崩墜,廟寢坍塌,正祀陪享諸神象均毀;而北帝行象得免。迨後稍為葺修,遂奉行象。廟寢香亭下有池,舊有大龜一隻,不知何年物,斃後奉遺甲骨於側龕,直徑逾二尺余。亦於廟屋坍塌時毀滅。民國廿一年(公元1932年)改築太平路,頭門中座亦毀,從此無復舊觀。廟屋瓦脊均特製陶塑神仙人物故事,檐下亦然。拆廟時殘存一二,圍築池闌。

(J.H提供的信息)

以線索五中30年代石岐詳圖(局部)為藍本,根據線索猜想北帝廟的位置。

線索一:可排除打圈處以東太平路沿線的可能性,因其背面為扒沙街或太安里的房屋,而非城牆;

線索二:可排除打圈處左側屋鋪的可能性,面向拱辰路一側的鋪位很難不改建為商鋪,與1949年仍為廟宇功能矛盾;

線索三、四:可排除北門榕樹頭西側的太平路沿線的可能性;

因此,綜上理解,個人認為北帝廟位置即為該處。

《香山縣誌續編》城郭圖中,北門右側有寺庵或廟宇的標誌(J,H提供)

30年代石岐詳圖中,本案(疑似北帝廟)的位置見打圈處;經實地走訪,打圈處右側扒沙街北側的房屋位置與圖上對應(J.H提供)

北帝廟現在裡面的狀況(ONEONE提供):

街坊@屈強 的記憶:

屈強:舊北帝廟兒時認象是騎樓入去是一大片石板地埻,跟著是一個深約丈余金魚池。池邊是由麻石築很精細欄板。池後邊才是大殿。兒時很喜歡在這裡看金魚。地埻的左邊是放置那時太平路一帶消防用的大水憒救火車同水筆。

街坊@明師傅 的記憶:

文革時北帝廟改做了文化社(石岐紙箱廠)前身,信紙,信封,毛筆,作業簿是主品,孩時經常去看師傅做毛筆,社內光線不足,做毛筆只好在門口做。

街坊@桂榮 的記憶:

民國時期拱北員峰牛根龍舟從後崗涌到這裡迎神,並將北帝菩薩接到龍舟里。當時龍舟是拱北村(今後崗里)所送。所以拱北也屬於五街北帝廟管轄。此應是北。以前的拱北就是現在的後崗里,紫里和鎅木廠及五街。從紫里至員峰大基頭的土地叫拱北沙。

看完上面的介紹,是不是覺得很驚嘆,這裡可能你經常經過但是也沒有發現。繼上次關帝廟被拆除事件,這次的北帝廟又是否可以留存下來?現在暫時還是用作倉庫,重修起來還有可能性嗎?歷史價值又值得保留下來嗎?不知道各位街坊有何意見,希望有關部門可以重視一下這些歷史建築,可以把月山片區打造一個極具情懷的旅遊景點……

以上評論僅代表本人意思

編輯:吱吱熊

需要轉載的請聯繫

了解家鄉歷史,歡迎關注中山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山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