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家寶藏里提到的唯一一本書,為什麼是它?

國家寶藏里提到的唯一一本書,為什麼是它?

元日述懷(一作明月引)

唐代: 盧照鄰

筮仕無中秩,歸耕有外臣。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徑,風光動四鄰。願得長如此,年年物候新。

《花舞大唐春》

《花舞大唐春》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主要展示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的窖藏盛唐金銀器,現在目前都收藏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看哦!

書的開頭有長文介紹何家村金銀器的製作工藝、作坊、埋藏地點及年代等等,小編有翻看過這本書,描寫詳細,並且書中的圖片皆是高清圖,十分清晰,有多處局部細圖,纖毫必現。不僅如此更將每一展品的花紋圖案及形制以手繪的方式呈現出來,精美絕倫。不愧是鑒賞唐代金銀器的寶典。

據小編了解當時打算用「再現盛世輝煌」來作為這本書的書名,因為在唐代文物中,何家村遺寶不僅最精美,也集中反映了大唐王朝的技術水平、藝術成就和社會風貌。

後來,著名文學史家袁行霈[pèi]先生建議直接借用唐人詩句「花舞大唐春」為名, 「花舞大唐春」恰好形容了大唐盛世的燕婉熱鬧,大唐既有有清明的吏治,也有君明臣直的佳話,更洋溢著一股積極向上的氣氛,簡直不能太貼切。

當讀者真切地看到這些巧奪天工的文物、陶醉於對古代文明的浪漫想像時,也許還會激發出深人探索這批遺寶背後奧秘的熱忱 。因此《花舞大唐春》這名字再適合不過。用當時的詩,述當時的事。

這本書雖然是2003年出版的,但被大家所熟知卻是在去年火爆的央視節目《國家寶藏》中,盛唐的金銀器,其形制之美,造型之雍容,圖案之精美,無一不展現唐韻的博大深邃。

伎樂紋八棱金杯

《國家寶藏》中陝西歷史博物館拿出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就是何家村出土的 ,在《花舞大唐春》一書中也有詳細介紹,從它的形狀,材質,到前世記憶,今生傳奇都一一解說,有極大的參考價值,並且關於文物的圖片,都是新拍攝的儘可能有各個角度和細部,以彌補以往發表圖片的不足;並且對多數器物進行了準確的測繪,向大家公布最精準的數據。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令人魂牽夢繞的大唐王朝壯麗畫卷,最直觀的物質精神,由這本書來徐徐展開...

破殼

1970年10月5日,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省公安廳收容遣送站的一座兩層高的樓房正在施工。基建工地一片忙碌,但就在地基挖到深約0.8米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陶瓮。打開陶瓮一看大家都驚呆了,裡面裝有滿滿的金杯銀碗,在陶瓮的不遠處,還有一個銀罐,裡面也全是金銀器,隨後的繼續挖掘,又發現了第二個陶瓮,和第一個大小相同,同樣裝滿了金銀器物。一夜之間,何家村吸引了考古界的目光。一件件美輪美奐的寶物,就這樣出世了...

重生

這兩瓮一罐內共出文物1000餘件,有瑪瑙器、水晶器、玻璃器、玉器、金箔、錢幣、銀鋌、銀餅、銀板,還有玉帶胯,玉鐲等玉器。另有硃砂、石英、琥珀、鐘乳石等名貴藥材。其中數量最多的是金銀器,金器總重量14900多克,銀器總重量195000多克。據專家們計算,這次的考古發現,僅黃金、白銀的本身價值和玉帶胯就值3830萬錢。從史書上推算,3830萬錢約相當15萬男丁一年向唐朝政府交納的租粟…

記憶

這本書的作者之一申秦雁說,何家村遺寶一方面反映了宮廷豐富多彩的生活及隱秘,一方面也是也是漫漫絲綢之路上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碰撞、融合、創新過程的生動再現,比如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形制上雖然還保留著粟特(sute是中國古書中記載的西域古國之一,亦為民族名稱,活動範圍在今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夫尚河流域,首都「馬拉坎達」位於今撒馬爾罕)帶把杯的遺風,但褒衣博帶的仕女已完全中國化了,這很可能是唐代工匠在粟特銀器影響下改造、創新的製品。

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

重見天日的遺寶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外徑4.6厘米,金香盂直徑2.8厘米,鏈長7.5厘米。香囊外壁用銀制,呈圓球形,通體鏤空,以中部水平線為界平均分割成兩個半球形,上下球體之間,以子母扣套合。內設兩層雙軸相連的同心圓機環,外層機環與球壁相連,內層機環分別與外層機環和金盂相連,內層機環內安放半圓形金香盂。

外壁、機環、金盂之間,以鉚釘鉚接,可自由轉動,無論外壁球體怎樣轉動,由於機環和金盂重力的作用,香盂總能保持平衡,裡面的香料不致灑落。此銀香囊製作過程複雜,設計科學與巧妙,令今人嘆絕。

唐朝人無論男女都酷愛香料。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就是一件來自盛唐時期的金銀器。《舊唐書》卷五一講:安祿山反叛,玄宗等逃離長安,途徑馬嵬坡時,賜死楊貴妃,並葬於此地。玄宗後來自蜀地重返京都,念及舊情,密令改葬。

當挖開舊冢時,發現當初埋葬時用於裹屍的紫色褥子以及屍體都已經腐爛,唯有香囊還好好的。這就說明楊貴妃身上佩戴的香囊,是用金屬製作的。所以就推測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就是當時楊貴妃所佩戴的。香囊是這段凄美故事的見證者,也是講述者。

鑲金獸首瑪瑙杯

獸首瑪瑙杯,唐代酒器,國家一級文物,國家首批禁止對外展出文物,杯高6.5厘米,長15.6厘米,口徑5.9厘米。

瑪瑙杯選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紋理雕琢而成。杯體為角狀獸首形,獸雙角為杯柄。嘴部鑲金帽,眼、耳、鼻皆刻劃細微精確。唐獸首瑪瑙杯從選材、設計到工藝,都可稱為唐代玉雕藝術的精品,是至今所見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

它又叫獸首牛角杯,不僅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更是國之重寶。 細微處刻畫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但並不知道它是由什麼材料製作的,它是海內外孤品,在全世界甚至找不到製作它的同類材料。

雖然獸首牛角杯在唐代文物群中出土,但並不一定是唐代的產品,而應該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收藏品。這件國之重寶,象徵著財富和權力,是一件高貴的藝術品,同時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亞某國進奉唐朝的國禮,意義非同一般,是在東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誕生的一件重要文物。

鴛鴦蓮瓣金碗

鴛鴦蓮瓣金碗系錘打成型的金質酒器口徑13.7厘米,肥腹,平底,喇叭口狀圈足,盛唐時期的製品,形態肥碩豐滿,莊重大方,紋飾繁紛瑰麗,優美典雅,工藝精湛考究,氣度非凡,可以說是大唐盛世的一個縮影,豪華大氣。通體飾魚子地紋,外腹鏨出兩層浮雕式仰蓮瓣,每層十瓣。

上層蓮瓣內分別鏨出狐、兔、獐、鹿、鸚鵡、鴛鴦等珍禽異獸,空白處填充花草。這些禽獸或撒蹄奔走,或閑弄花草,或梳理羽毛,姿態各異,神形畢肖。下層蓮瓣內均鏨忍冬花。在上層花瓣的間隙里,還裝飾有鴻雁、鴛鴦、鳳鳥等,並配忍冬花。內壁有與外壁相背里的兩層蓮瓣。內底為寶相花,外底有振翅鴛鴦和忍冬花,圈足飾方勝紋,圈足底緣飾一周小聯珠。

在現今人們的心目中,碗應是食具,而非酒器。在唐代,金碗確可用作酒器。《唐摭言》記載,有一天,唐文宗召見翰林承旨王源,恰逢王源與兄弟們踢球擦傷額頭,皇上問其緣故,王源如實稟報,文宗誇獎說「卿大雍睦」,隨「命賜酒二盤,每盤貯十金碗,每碗各容一升許。宣令並碗賜之」。這是唐代貴族金碗盛酒的歷史記載。鑒於此,有學者認為這件鴛鴦蓮瓣紋金碗也應是飲酒之具。

鎏金鳳鳥紋六曲銀盤

鎏金鳳鳥紋六曲銀盤高1.7、口徑15-16厘米。重220克。錘擊成型,紋飾鎏金。窄平折沿,沿寬0.3厘米。

窄平折沿,淺腹平底,盤呈六曲狀。錘擊成型,紋飾塗金,並以模在盤心衝出振翅欲飛的鳳鳥。金色的鳳鳥配以銀色的盤底,黃白相輝,造型簡潔突出

鳳鳥的表現巧奪天工。這種翹尾側身回首姿勢的選擇,使鳳鳥的身體形成一種向中的凝聚力,富有整體的力度,從而也被賦予動感。若盛放水等液狀物,鳳鳥隨著水波便活靈活現,如將飛而欲翔,更具生命力,極富審美情趣。

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

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通24.2厘米,口徑12.4厘米,底徑14.4厘米。貯盛器。銀質,鎏金,侈口,有蓋,短頸,溜肩,鼓腹,喇叭形圈足。蓋呈覆扣侈口碗,滿飾葡萄、石榴和忍冬蔓草紋;頸部飾雙瓣和四瓣相間的海棠花;肩部有對稱豎耳,上按半圓形提梁;腹正背兩面各飾一欲飛的鸚鵡和鴛鴦,周圍飾環狀花枝一圈;足部紋飾與頸部相同。通體飾魚子紋地。

紋飾皆鎏金。蓋內有墨書「紫英五十兩」、「白英十二兩」, 紫石英、白石英均為礦石類藥物,是煉丹的重要原料。 古人認為用金銀器盛放煉丹要物可以提高其藥效

鸚鵡在唐代被稱為「神鳥」,其毛色多彩而艷麗,能學人言,因而刺激了唐人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受到了唐人的格外喜愛。 在銀罐蓋子內有墨書「紫英五十兩,白英十二兩」。紫石英、白石英均為礦石類藥物,是煉丹的重要原料。

寫在最後:

書中精彩不止於此

何家村的遺寶精粹在《花舞大唐春》一一放彩

作為一本有重量的書

承擔著延續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命脈的責任

在當時出版後,沒有再次印刷發行

喜歡的小夥伴可直接獲取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獨家專訪去中心化微博Memo創始人
微不足道的生活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