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躍進者哈羅單車

躍進者哈羅單車

iFeng科技

鳳凰網科技官方賬號,在這裡讀懂科技、看到未來

投資人套現離場、中小玩家陸續退出、行業格局基本穩定……所有的變化都透露出一個相同的信號,共享單車行業熱度已退。然而,面對沉寂許久的共享單車市場,仍然留在場上的玩家,似乎需要一場好戲來證明風口並未封口。

6月1日,螞蟻金服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雲鑫20億元增資哈羅單車,後者估值直接漲至14.68億美元。這對哈羅來說,無疑是充閭之慶,能夠再次補充「彈藥庫」,增強行業競爭力。

事實上,哈羅最近的好事並不少。日前,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在湖畔大學上課時披露了一個重要信息,很快就引起了行業內的討論。

「哈羅單車在一年半內逆襲摩拜和ofo,日訂單總量超過前兩者之總和」。

隨後,在湖畔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湖畔大學三板斧」的文章中,再一次確認了曾鳴的表述。

這一句話瞬間讓共享單車行業炸開了鍋。摩拜+ofo≤哈羅(日訂單總量),這樣的變化讓很多人驚嘆,作為行業內入局較晚的哈羅來說,竟然如此快速地實現了逆襲。不可否認,哈羅自2018年3月實行全國免押金之後,訂單量和活躍用戶數的確出現不同幅度的增長。

但回過神來一想,這個數據需要進一步證實。此前,多個第三方數據的不同維度統計,均表明哈羅在用戶總量、月活等方面都處於行業第三的位置,並且與前兩名差距較大。這種差距,是依靠免押金、天氣回暖用戶需求量大就能夠在短時間內彌補的嗎?

那麼,哈羅的單車總量有多大?

實際的增長數量是多少?

日訂單量在哪一天超越了摩拜和ofo總和?

帶著一連串疑問,鳳凰網科技聯繫到哈羅單車尋求答案。

哈羅方面對鳳凰網科技表示:

「哈羅單車自全國信用免押之後,日訂單的確實現了較大的增長,能得到曾鳴先生的肯定哈羅單車感到十分榮幸。」有趣的是,哈羅並沒有正面回應對日訂單量超摩拜和ofo總和這一說法,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有爭議的數據,曖昧不清的回應,保持新增的投放,下沉四五線城市的計劃以及逐漸擴張的四輪業務等等,一向沉穩的行業老三貌似突然變得有些激進,這與日趨理性且熱度漸涼的行業剛好相反。可以看出,哈羅還有更大的目標計劃,但需要注意的是,風口與風險,一字之差卻天壤之別。

神秘

難以捉摸的數據

摩拜+ofo≤哈羅(日訂單總量),這是一道數學題。

數學題並不難,尤其是簡單的加法,只需要明確的數字就可以得出結論。然而,現在哈羅這道題卻很難算得清楚。

哈羅方面給鳳凰網科技提供了一個他們的計算公式:

訂單量和日活、月活是不同的數據維度,日訂單數=車輛數*平均每輛車騎行頻次或者訂單數=騎行人數*人均騎行次數。

公式有了,但數據沒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的好像就是這種情況。

事實上,哈羅從未向外界公布過旗下單車在全國的投放總量、總註冊用戶數、月活躍用戶數量以及日活躍用戶數量,外界只能從第三方數據機構和媒體的報道中窺見一二。5月上旬,哈羅單車聯合創始人韓美在接受鳳凰網科技採訪時透露,哈羅目前已在全國220多個城市和180多個景區進行投放。但關於具體的數據,始終未曾提及。

同樣,在這次的日訂單問題上,哈羅依舊沒有給出可供參考的實際數據,只是在已開拓業務的區域上有了變化,「哈羅單車自成立至今已經完成220多個城市的布局和200個景區。」 哈羅的隱晦,讓它的各項數據變得愈加神秘而不可捉摸。

但共享單車作為近兩年關注度最高的領域之一,幾乎所有的第三方數據機構都會做一些日常的監測。第三方機構QuestMobile在3月發布的數據顯示,當月下載哈羅單車的用戶數為416.58萬,環比2月增長了276萬人;活躍用戶數方面,哈羅單車3月月度活躍用戶數增至510.6萬,日活用戶增至97.37萬。不久,哈羅單車便向外公布日訂單量已經超越2000萬單。

如果按照97萬日活計算,2000萬日訂單需要每人每天用車20次才能達到。從實際的使用情況來看,即使在使用頻率高的地區,也並不容易做到。但戲劇的是,哈羅隨後稱QuestMobile數據造假,哈羅方面告訴鳳凰網科技:

「哈羅深耕二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由於城市規模、公共交通體系等原因,共享單車更多程度上是替代了公交、汽車等出行工具,成為那裡人們出行的日常交通選擇,共享單車的騎行率和利用率非常高、平均每個人的騎行頻次也很高。」

面對數據造假說法,鳳凰網科技聯繫到QuestMobile,其市場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

「我們是通過SDK、運營商數據、數據交換等方式獲取的多數據源融合計算得來的數據結果,可能會與他們自己監測的數據存在一定範圍的的差異。」

也就是說,QuestMobile與哈羅的統計維度不同,哈羅強調的是訂單量的計算。

不過,其他第三方數據機構分析人士並不認同哈羅指認QuestMobile數據造假的說法。

「第三方與企業之間存在統計維度不同,數據結果不同的情況,但數據依然具有一定的可信性,而且不可能每家數據機構都造假。」

鳳凰網科技從易觀千帆獲得了最新的共享單車行業數據。在活躍人數增速方面,2018年1月至4月,行業內主要平台都呈現活躍人數增長的趨勢,從數據曲線可以看出,哈羅的活躍人數環比增速最快,在4月達到96.16%,領先於摩拜、ofo、小藍等共享單車品牌。可以說,天氣回暖是所有共享單車活躍用戶增長的大原因,而哈羅在3月發布的免押金活動,的確促進了其3月以後活躍用戶的快速增長。

但從活躍總數角度和日均啟動次數看,2018年4月,ofo以3115.5萬排在第一位,摩拜以2408.5萬緊隨其後,哈羅則以659.2萬居於第三位;ofo的日均啟動次數為1250.4萬次,摩拜為944.2萬次,哈羅只有265.7萬次。這些數據都能夠看出,哈羅與行業前兩名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日均啟動次數,一定程度上可以質疑哈羅日訂單超摩拜ofo總和的說法。

對此,哈羅方面強調,並不是只有通過APP才能實現騎行。「還有其他入口能夠掃碼騎行,哈羅除了APP還有支付寶入口,忽視各城市差異、轉化率差異和入口統計的不完整性,僅根據第三方的某些數據並不能完整、有效地反映企業的真實市場情況。」

的確,哈羅單車還有APP以外的第三方入口,這是數據機構很難監測到的部分,但不只是哈羅有第三方入口。共享單車行業分析人士告訴鳳凰網科技:

「第三方入口打開共享單車的數值並不大,而且除了哈羅,ofo在支付寶、滴滴都有入口,摩拜在微信和小程序也有入口,綜合來看,哈羅能夠在日訂單上超過摩拜和ofo總和的說法仍然存在疑問。」

陽謀

一場奇怪的營銷

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一個動機。

就像曾經的行業第三小藍單車,在2017年率先推出免押金、免費騎等活動,吸引用戶,甚至在2017年5月發布了搭載電子顯示屏的Bluegogo Pro 2。小藍單車這些動作的目的,一方面能夠快速吸引用戶,提高平台活躍用戶數量,增加行業影響力;另一方面,可以提供騎車以外的另一種變現方式,這是投資人更加在意的因素。

可以說,共享單車平台一些激進的做法,往往都有兩個誘因:一是提升數據,二是吸引資本。

此次,哈羅單車日訂單超摩拜和ofo總和一事,雖然哈羅方面沒有官方發聲,但也沒有否認這種說法,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一種默認?而它這麼做背後又有什麼動機?

作為日訂單事件的被動參與者,摩拜對這件事的態度也引起外界的關注。摩拜單車官方對鳳凰網科技表示,他們並沒有關注這件事。一位摩拜內部工作人員告訴鳳凰網科技:「摩拜目前將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提高用戶的用車體驗和車輛的合理有效運營方面。」至於哈羅的目的,摩拜方面表示不方便回應。

而多位行業內人士在接受鳳凰網科技採訪時表示,曝出哈羅日訂單量超摩拜ofo總和的動機,可能意在刺激自身用戶量的增長,進一步向資本釋放利好信號。另外,目前行業內排在前面的兩家,摩拜聲量很少,ofo堅持獨立發展但槽點較多,哈羅可能想要抓住這個機會的間隙,改變一下自身的行業地位。但他們同時也強調,這種做法稍顯激進。

「從各個數據層面都支撐不了哈羅在日訂單量上可以實現超過摩拜和ofo總和的結果,現階段這麼說的原因可能是要衝量,」上述第三方數據機構分析人士告訴鳳凰網科技,實際上在這個行業里排名第三並不是好事,很難改變在行業內的位置,除非有一家不玩了。

另外一位共享單車行業內人士表示,哈羅這次除了能夠製造一些輿論,可能受到資本的青睞,但吸引新的投資方加入也不是易事。事實上,共享單車行業在經過2016和2017年快速鋪量跑馬圈地之後,行業壁壘基本已經建築完畢,行業熱度也快速降溫,無論是共享單車玩家還是投資人,得到機會都紛紛離場。除了此前大力投資布局的資本方還可能持續關注,已經很難再吸引新的資本進入這個行業。

這一點,在哈羅最近兩次融資信息中就可以看出。2018年4月,多家媒體報道稱哈羅完成7億美元融資,核心投資方仍是此前投資過的老股東螞蟻金服、復星資本。目前,哈羅還沒有公布過新的投資機構名單,也沒有透露這筆融資的用途。哈羅方面告訴鳳凰網科技,會在合適的時間對外公布融資情況。

另外,在6月1日,哈羅單車與永安行合併後的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螞蟻金服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雲鑫20億元增資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本輪融資完成後,哈羅主體的估值將達到14.68億美元。本輪增資,仍然是由老股東螞蟻金服主導。這一定程度上說明,哈羅具備讓老股東持續提供各類資源支持的因素。

然而,自從中小平台在2017年集中關停,主要投資人套現離場開始,種種跡象都能從側面反映共享單車是一個資源密集型的燒錢行業,僅僅依靠單車使用很難實現盈利或很難帶來可觀的利潤。最早觀察共享單車行業的金沙江創投朱嘯虎,就在一系列預測之後,沒有捱到共享單車本身賺錢的那一天。當然,他可能等待的本就不是單車賺錢。

在單車使用實現盈利方面,唯一宣稱自身已經賺到錢的就是哈羅。韓美曾告訴鳳凰網科技,2017年8月以前,哈羅是盈利的,隨著後續補貼增多,出現了微虧。哈羅強調自家使用的網格化運維,成本控制得非常低,每輛車的運維成本只有3毛錢,保障了基本開支。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哈羅實行了免押金,這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能夠刺激用戶使用,但隨著用量的增多和市場競爭圍繞行業前幾名展開,成本難免增多,盈利還可能仍是難點。在這種情況下,加上摩拜、ofo短期內難以改變的行業地位,資本在投資共享單車項目上無疑也會有更多考慮。

未知

瞬息萬變的市場

共享單車行業在2018年發生了巨變,完全沒有按照很多投資人預測的行業內頭部平台的合併,反而是摩拜加入了美團的出行版圖,ofo拒絕了滴滴的收購要約堅持獨立發展,哈羅得到阿里系螞蟻金服的多次注資。

因此,行業內開始有一種說法,共享單車已經進入下半場,從兩強爭霸演變成三足鼎立。不過,細心觀察的人都能發現,這三足中有一條腿好像有點短。

根據易觀發布的《中國共享單車行業數據報告》顯示:

2018年2月份,ofo、摩拜、哈羅分別以50.89%、49.14%和5.64%的市場覆蓋率,成為國內共享單車行業的前三名。

哈羅雖然是第三名,但與前兩名的差距不是小數。市場覆蓋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這些單車平台在市場上的投放數量,這就體現了上述行業內人士強調的「用戶會選擇看得見的車」的重要性。

從這一點上來看,行業的排名價值其實並沒有很大。尤其是,現階段共享單車行業的形勢更是難以預測。來自市場容量、增量,政策規範等方面的限制越來越嚴峻,對行業內的眾多企業都會形成壓力,即使ofo、摩拜這般體量也依舊不好過,哈羅單車也難例外。

可以看到的是,此前ofo已經在逐漸縮減開支,減少了單車的採購和投放。上海鳳凰之前曾透露,2018年4個多月時間裡,ofo的訂單量大幅降低;飛鴿也遭遇了同樣的問題,訂單從此前高峰期的每月六、七十萬輛,直線下滑至幾萬輛。這與ofo此前已大量投放車輛,以及監管對新增車輛投放的限制不無關係。

面對市場投放和監管壓力越來越大,哈羅告訴鳳凰網科技,他們還將不斷下沉。「目前,二三線城市市場需求還是非常旺盛,很多中小城市用戶迫切需要共享單車作為日常代步工具,因此會持續滲透下沉至三四甚至五線城市。這些城市由於公共交通體系不發達,對於共享單車這一便捷且性價比高的代步工具需求更大。」

但現實的情況可能沒有那麼樂觀,國內未被ofo、摩拜、哈羅覆蓋到的,且有大量用戶需求的城市已經為數不多。因此,已經有很多共享單車企業受到這種壓力,減緩或暫停新增投放。據安徽網報道,哈羅在3月進駐宣城以來,已經被城市管理和交警部門約談三次;西安晚報報道稱,哈羅也被交通運輸部門約談。

此外,上述行業分析人士強調,很多三四五線城市,它們自己的小交通代步工具就越普及,比如電瓶車、自行車,幾乎每家都有,對於哈羅這類共享單車的需求到底有多少,實際都不好說,所以才會有以景區為切入口這麼一個出發點。

可能有人會說,哈羅現在的重要股東是螞蟻金服,這對它來說就是資源和支持。那麼問題來了,背靠阿里系真的能讓哈羅高枕無憂嗎?

答案很難預料。目前,阿里系投資了ofo和哈羅兩家共享單車企業,且持股量都比較大,就在6月1日還再一次增資了哈羅,但這並不代表阿里會無條件地在單車項目上砸下去。

「從阿里的業務版圖來看,自己涉足出行的可能性暫時還不大,」此前有共享單車領域投資人告訴鳳凰網科技:

阿里不是出行公司,布局共享單車項目只是戰略需求。也許哪一天戰略不需要,將股份轉手也未可知,除非這些標的真的能給阿里系帶來可觀的收益,或帶來較高的戰略價值。

不可否認,哈羅在前期「農村包圍城市」的差異化戰略打法,的確為自身贏得了很多夯實基礎的時間和空間,一步一步紮實地走到行業第三的位置。也因此,順利吸引了眾多投資機構站到它的身後,為其提供資金和資源的支持。但如今的形勢是,惡性競爭期結束,共享單車行業漸涼,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和挑戰越來越多。回歸理性或提高精細化運營雖然成了行業的普遍說法,但或許只是一種願景,能夠實現良好的盈利才是真章。

當然,需要面多這些壓力的,不止哈羅一家。

只不過,在行業向左的同時,哈羅在向右,而這種逆勢需要的絕不只是激進的做法,更需要真正的實力。

責編 | 趙蘭濤

更多一手新聞,歡迎下載鳳凰新聞客戶端訂閱鳳凰網科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科技 的精彩文章:

360手機與鎚子科技合併已談崩,李開新將離職
NASA送人類「小蝌蚪」上國際空間站,研究太空生娃?

TAG:鳳凰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