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林堅:科學構建海淀區新型城市形態

林堅:科學構建海淀區新型城市形態

本報記者 王晶晶

日前,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林堅在第六屆民建北大「城市發展論壇」上作「科技創新中心視角下的海淀區新型城市形態思考」的主題演講。

林堅表示,從海淀區功能定位變遷上來講,海淀區功能定位從科技市場和服務中心升級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因此,應充分發揮智力密集優勢,加強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產業功能區的資源整合,不斷優化科技創新服務環境,提升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水平。

在林堅看來,海淀區新型城市形態應該是創新引領、新型智慧、人文活力、宜居宜業的城市形態。一是科技園區與城市融為一體、政產學研多元創新主體高水平融合互動、創新生態體系和街區功能完善、高端創新要素聚集、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強、國際化程度高。二是以科技手段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優化管理流程,推進精細化管理實施,建設城市智慧大腦。三是體現海淀人文特色,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文化軟實力支撐城市新發展。四是實施城市功能、生態「雙織補」,建設大尺度功能綠地,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總的來說,海淀區新型城市形態的構建,其本質上是以科技創新和文化彰顯為手段實現城市功能和形態的再升級。

至於城市功能和形態再升級應從哪裡落子?林堅表示,應化挑戰為機遇,騰退疏解促提升。首先,空間騰退與功能優化提升對接,疏解騰退空間優先用於保障中央政務功能,預留重要國事活動空間,用於發展文化與科技創新功能。其次,針對騰退用地規模大、集中的地區,進行科技創新園區改造。在此方面,可由高校牽頭,改造閑置低效用地,吸引產業人才,打造科技創新園區,提升城市活力。

林堅表示,構建新型城市形態最重要的著力點是,建設政產學研多元創新主體高水平融合互動的區域創新生態體系,這包括強化各類創新主體,集聚全球科技資源要素,完善創新創業政策體系,建設創新基礎設施,優化創新創業服務環境等。

在創新與文化社區模式上,應針對騰退用地規模小、零散的地區,進行創新與文化社區改造——老城區導入科技、文化或科技與文化產業回歸城市中心。

中關村產學研合作進一步轉型為「研學產政」合作,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作用。一是以往高校和科研院所被動接受企業的技術合作,未來高校和科研院所應主動對接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研學產」合作的主導地位。二是完善「校企合作」中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依託高校智力資源、服務資源孵化高科技企業。三是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全方位集聚創新資源和多層次創新人才。

在加強「騰退空間」的高效合理再利用方面,林堅指出,一方面,運用「再生態」的理念,採用最新科技手段,修復城市自然環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結合「留白增綠」和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在綠地之中增加科技元素,試點建設主題科技公園,樹立科技城市新標識,提升居民創新意識。另一方面,運用「更新織補」的理念,利用科技創新,修復城市基礎設施,優化公共服務,加強慢行交通體系,建設智慧共享交通體系,解決城市交通擁堵、水氣污染、能源浪費等問題。此外,還應營造科技創新樞紐的城市文化氛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時報 的精彩文章:

營造社會氛圍 建設創新雄安
堅持市場化方向 構建更開放的市場競爭秩序

TAG:中國經濟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