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移民火星?先進行基因改造吧:因為火星不適合人類繁衍後代

想移民火星?先進行基因改造吧:因為火星不適合人類繁衍後代

這裡有

最前沿的科學新聞

最精彩震圖片

全文字數:1269

閱讀時間:4分鐘

GIF

導讀

1972年,民間科學家埃爾頓·約翰猜測稱,人類無法在火星環境孕育孩子。

圖中描述兩位宇航員在火星表面觀察塵暴。最新研究報告稱,由於火星寒冷氣候、稀薄大氣和微弱重力作用,火星很難孕育人類後代,並維持一個永久性殖民基地

雖然約翰的評論從未發表在相關期刊上,但是他對這顆紅色星球的冷漠觀點並沒有錯誤。由於火星寒冷氣候、稀薄大氣和微弱重力作用,火星很難孕育人類後代,並維持一個永久性殖民基地。依據發表在6月刊《未來》雜誌的一篇研究報告,人類在火星表面懷孕是更加困難的。

目前,埃隆·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正在研製一種新型火箭,其主要目的是攜帶人類移居者抵達火星。來自巴西、美國和波蘭的一支研究小組在這篇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在火星表面繁衍後代是殖民地生存和後續人口擴張的必要條件,不幸的是,這樣的努力存在著巨大挑戰。

該研究小組撰寫研究報告的標題是《長期性火星基地人類繁衍的生物學和社會挑戰》,他們深入研究這些挑戰將會是什麼,以及可能伴隨出現的道德問題解決方案。

火星環境孕育後代的生物學挑戰足以讓人們頭腦清醒。首先,火星大氣層厚度僅是地球大氣層的1%,意味著火星表面將比地球遭受更多的太陽輻射。美國宇航局研究表明,暴露在輻射環境中很可能損傷宇航員大腦細胞,增加他們罹患癌症的風險,更重要的是,這將嚴重減少男性精子數量。

同時,火星微重力效應令人擔憂,火星重力僅是地球重力的三分之一,意味著對宇航員身體施加的壓力較小。這聽起來似乎很好,但是人類身體很難適應該環境,之前研究表明,微重力會導致宇航員視力喪失、身體脫水、肌肉和骨骼加速老化,尤其是心率下降,長期生活在低重力環境下人體免疫能力下降。

對於希望殖民火星的人們而言,人體免疫能力下降是最令人不安的事情,因為孕婦必然會受到免疫抑制。研究報告指出,像火星這樣的環境狀況,會加劇感染誘導的流產風險,並促使疾病在孕體和非孕體之間傳播。

幸運的是,所有這些風險都可以通過更好的技術和醫療護理來解決,像美國宇航局這樣的機構正在大力發展這些技術。研究報告指出,更棘手的問題是調整社會和道德標準,以適應一種全新的危險生活方式。

研究報告稱,從保護人類生命發育的每個階段考慮,人類並不適合殖民火星。但是建立火星殖民生存價值觀文化將遠大於個體所考慮的倫理挑戰,其中包括:不能孕育後代和疾病晚期的「安樂死」等。

此外,基於基因兼容性因素,人們並不能完全「自由戀愛結合」,夫妻伴侶必須經過仔細挑選配對。一些火星殖民者的特徵不支持火星生存,他們可能必須放棄繁衍後代。為了應對這些挑戰,研究人員建議立即開發一種針對未來火星殖民者的心理訓練方案。

如果心理準備充分,像這樣的火星殖民文化可能進化趨向於保護人類個性化和生理特徵,然而,如果這一點實現難度較大,可以考慮對人類進行基因改造,使他們適應火星環境。

CRISPR方法可以實現適應性遺傳工程,我們應該在火星殖民任務之前和過程中考慮如何增強人類基因。這樣會形成一種「新型人類物種」,他們更適應火星自然環境。基因改良的「火星人類」能夠更好地生活在火星表面,即使他們與地球人類祖先存在著生物和道德鴻溝。儘管當前火星環境仍不適合人類繁衍後代,但是火星環境可能成為適合基因改造後的「火星人類」繁衍擴張。

了解更多信息 歡迎關注科學探索微信公眾號及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探索 的精彩文章:

人死後體內這個東西仍有重要科研價值 可以預測疾患狀況
如果月球突然消失,地球上會發生什麼?人類還能繼續生存下去嗎?

TAG:新浪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