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尋訪唐卡技藝的堅守者嘎瑪德勒:一念清凈,一筆清凈

尋訪唐卡技藝的堅守者嘎瑪德勒:一念清凈,一筆清凈

在一個由技術催生的工業化迅猛發展的時代,人們逐漸遠離大地,遠離自然,走向商品的物質世界,傳統的手工藝人卻沐浴著自然的恩賜,堅守自己的「本心」,以匠心、匠藝在大地上詩意棲居。

位於扎曲河上游距離昌都鎮130公里的嘎瑪鄉,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嘎瑪鄉素有「匠人之鄉」的美稱,全鄉有250多人從事民族手工藝製作。嘎瑪德勒是當地的一名老藝人,生於1932年的他,現年已86歲,他是噶瑪噶舉(又音譯為嘎瑪嘎赤)畫派第十代傳承人。

圖為唐卡畫師嘎瑪德勒 攝影:孔夏

嘎瑪德勒的唐卡工作室坐落在嘎瑪鄉一隅,這裡濾凈了凡塵喧囂,靜默又安然。當我們置身其中,喝著酥油茶,瀏覽著巧奪天工的唐卡,感受到的是茶的溫度以及古老傳統文化的韻味,浮躁的心靈在此得以沉靜下來。

採訪嘎瑪德勒時,記者注意到,老人家多次提到《度量經》。何為《度量經》?為什麼這位老藝人多次提及?

西藏傳統文化中,唐卡上的造像處理,基本上與佛學經典的描述相吻合。其中《造像度量經》、《身語意度量經註疏花蔓》以及《諸神、佛像三百幅》是藏族佛畫藝術的高度總結和凝鍊,也是藝人們在繪製壁畫、唐卡等佛畫時必須遵循的圭臬。這種造像時用手指度量佛像各個部位的指數的度量標準,千百年來一直被繪畫師們所遵循。

唐卡所描繪的佛和菩薩多達幾百尊,對於繪畫者來說實際上是要掌握上千種比例關係。為了打好繪畫基礎,嘎瑪德勒花了將近10年時間,將佛像標準研究透徹並背下來,這樣在創作中就能做到胸有成竹,畫出比例工整的佛像。

在藏地,漫長歲月里,人們並不直接把唐卡與金錢等同起來。以往畫師抑或藝僧,都以去寺廟繪製壁畫與唐卡為榮,在資質上,對他們的道德品行以及技藝的要求非常高,物質的標碼和畫家個人的榮辱得失是被弱化的。而現在,唐卡被很多在這個領域工作的人作為藝術產業。面對市場浪潮和金錢的衝擊,傳統儀軌被忽視,取而代之的是商業化現代化的運作理念,為追求所謂的高效、高收益,《度量經》這一重要的唐卡繪畫規範也被一些唐卡畫師棄如敝履。嘎瑪德勒作為噶瑪噶舉畫派的傳承人,深知《度量經》在繪製唐卡上的重要性,面對如今這種現況,他依然堅守著繪畫準則,並想通過記者,向眾多唐卡畫師推崇《度量經》這一準則標準。

《尚書?大禹謨》中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性中既有消極的力量,叫「人心」;也有積極向上的力量,叫「道心」。回顧人類文明史,眾多輝煌是在「道心」的指導下創造的,眾多悲劇都和「人心」相關。堅守傳統文化,需要以「道心」為標準,潤物無聲,內化於心。就如嘎瑪德勒一樣,堅守本心,守護傳統儀軌,超越狹隘的功利性,持有一種「無所為而為」的人生態度。

一念清凈,一筆清凈。嘎瑪德勒老人靜心繪製唐卡,自8歲起至今,78年如一日,與今日受雜念影響的個別唐卡畫師相比,這一切終歸落於繪者之心。

據悉,2006年,唐卡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藏族文化的百科全書。嘎瑪德勒作為噶瑪噶舉畫派傳承人,已完成唐卡1000多幅,被西藏自治區授予唐卡藝術大師、自治區非遺傳承人的稱號。

來源 中國西藏網

編輯 李霞

審核 翔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巴衛視 的精彩文章:

兩項之最 分別是啥?
驚呆!丹巴村民撿到一隻「小黑狗」,結果竟是國家保護動物!

TAG:康巴衛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