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江蘇:我是中國最愛吃魚的地方,不服憋著

江蘇:我是中國最愛吃魚的地方,不服憋著

吃魚,是江蘇人的執念

一幫好友相聚,在北京一家漁村吃時興的烤全魚,蒜香四溢、辣香亂竄、焦香瀰漫,江蘇朋友下箸躊躇,似乎滿懷心事。

館子是大家一拍大腿臨時起意選的,酒肉穿腸,狂浪不羈,江蘇朋友的忸怩做作,實在讓大家惱火。

「不你們江蘇人賊愛吃魚的么?」

「相當愛了,可誰知道是過來吃花椒孜然呃。」

吃魚,江蘇人是最認真的

江蘇人愛吃魚,重點在魚,再劃一遍重點,是魚

至味在人間,魚是鮮。江蘇人覺得,吃魚就是吃魚的本味,不用再添其它調料,這可不是什麼錦上添花。

鮮味隨時令而變,正月鱸魚美,二月刀魚香,三月鱖魚肥,四月鰣魚嫩、五月白魚嬌,不同的季節魚的鮮味各有不同。

除了吃長得像魚的,長得不像魚的也被江蘇人吃。江蘇人愛把黃鱔和五花肉一塊燉,膠原蛋白嬌滴滴的稠啊。長魚纖細,單獨成菜,最適合搭配小酒。鱉入鍋只需蒸煮,熟了浮在湯上,吃了最補。

以及吃人的魚,江蘇人竟然也流哈喇子。鯊魚肉煮熟後有點硬,但有沙沙的顆粒口感,和滑口的冬瓜一起燉湯,恰如天造地設的一對。

這都源於江蘇人有吃魚的底氣。長江橫貫江蘇東西425公里,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718公里,沿著太平洋,有長達954公里的海岸線。中國五大淡水湖,就有兩個在江蘇。

靠水吃水,吃魚就是江蘇人的生活日常。久而久之,習慣養成文化,江蘇的「蘇」字繁體版,是草字頭下面一個魚、一個禾,這叫稻田養魚,江蘇「魚米之鄉」便由此而來。

不缺魚吃,江蘇人也會吃魚,挑刺兒的功夫就是一絕。許多人不愛吃魚,就是嫌魚刺兒多,沒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酣暢淋漓。

江蘇人是慢性子,喜歡這種「啜嘴」的味道,這種味道小而美,要用嘴去反覆咂摸。「啜」字一個口四個又,想必就是這個意思。

即使心細如江蘇人,也沒有不被魚刺卡喉嚨的。用飯糰咽、喝醋泡軟、上鑷子拔,江蘇人從小就身經百戰過,但還是忍不住被一條魚就勾引了啊。

江蘇人這麼聰明,打小吃魚唄

江蘇人打小就聽大人說,來來來,把魚吃了,吃了變聰明,考試更給力,DHA啊!

DHA是什麼鬼不知道,但江蘇人願意為了學習進步,對魚傾注心思。媽媽們讓吃魚頭,說吃啥補啥,雖然魚頭裡的肉口感怪怪的,娃兒們也義無反顧。爸爸們貪戀魚籽,哄娃兒們說魚籽吃了會變笨,娃兒們真就再也不吃了。

吃完了魚,江蘇人也覺得在功課上有如神助。古文背誦也順了,英文單詞也寫對了,數學題有法可解了,物化生、政史地門門功課不偏科,音樂、美術、體育樣樣才華橫溢,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掛滿一整面牆。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學,每個學子都希望自己能決勝高考。燈火通明的教室,學生們埋進《5年高考3年模擬》,校外的出租屋裡,家長們在廚房裡使出十八搬做魚的手藝。漫漫的求學路,少不了魚的味道。

事實也證明,江蘇學子的腦門上,刻著「真才實學」四個字。據2015年的統計顯示,江蘇省光是兩院院士數量,60年來一直盤踞在全國榜首的位置。

就算追溯歷史,江蘇學子的學習力,也不接受質疑。歷代科舉狀元中,江蘇以60人的總數排第一,佔全國六分之一。光是清朝時期,大約每2個半狀元中,就有一個來自江蘇。

你若問一個江蘇人咋這麼聰明呢?他會謙虛地說,吃魚了唄。

走遍天涯海角,魚是濃濃的鄉愁

江蘇人比較戀家,一旦出門了,就是天涯海角。不管江蘇人走到哪,都想安安靜靜地吃條魚,魚里有濃濃的鄉愁。

有個北漂多年的江蘇朋友,每當天一涼,就會想念家鄉的一碗魚湯

他說老家的早飯,少不得一碗魚湯煮就的餛飩或面。外地人吃餛飩,餛飩是主角,在他們老家,喝魚湯才是正事兒。

小時候,他經常趴在一邊看師傅包餛飩,細節至今懷念:肉香四溢的餛飩餡被竹筷輕輕挑起,在薄薄的餛鈍皮上一轉,再輕輕一彈,包好的餛飩便輕盈盈地落入煮沸的魚湯鍋中,一會功夫,餛飩浮出水面,連湯盛進碗里。

離開故鄉後,他發現外地人吃麵食時,原來喜歡放澆頭和辣油。他還是喜歡老家的吃法,想吃咸點,就挑點細鹽,想吃辣點,就撒些白鬍椒粉,喝魚湯的人就是沖著魚湯的鮮。

每次回老家,他必然直奔早點鋪子。一夜的火車,空腹後來碗魚湯,那享受的味道,讓他覺得就算是坐一整夜的硬座,也值了。

鄉愁如他,身邊的江蘇朋友,對魚都有一種執念,這種執念來自胃的記憶,時時等著一條魚來將其喚醒。

如果你求江蘇的朋友辦事兒,就請他吃魚吧,啥事兒都好商量。

如果你更進一步,愛上了一個江蘇人,就帶他去吃魚吧,他會死心塌地跟定你。

文:《中國新聞周刊》新媒體記者 俞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辛巴威:或許是全世界最美的地方
「不惜一切代價發展晶元產業」是危險的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