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華裔科學家帶來肺結核的突破性進展,有望解決這一世紀難題

華裔科學家帶來肺結核的突破性進展,有望解決這一世紀難題

華裔科學家帶來肺結核的突破性進展,有望解決這一世紀難題

【研究表明,「持久細菌」可能是未來結核病試驗的關鍵】倫敦大學聖喬治分校對結核病治療進行的研究明確顯示,使用一種新的聯合療法可以控制持續存在的細菌。

結核病是一種危及生命的感染,每年全世界數百萬人因結核病而死亡。結核病很難治療,患者往往需要服用多種抗生素藥物,長達6個月時間。即便如此,這種長期的治療也不一定能徹底清除感染,因為結核病病菌會「進入睡眠狀態」,而且無法通過醫院的檢測找到這些細菌。這些不可見的結核病菌可以在抗生素治療後繼續存活,然後重新激活,導致全面的結核感染,這些頑固的細菌給科學家開發抗結核新葯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縮短結核病治療的時間,但要做到這一點,他們需要有一種準確的方法來「看到」隱形的持久細菌。

倫敦聖喬治大學的高級研究員胡敏敏博士利用復甦促進因子(RPF) 「喚醒」沉睡肺結核細菌的小蛋白分子。研究發現,將目前結核病治療體系的兩種組成部分,即異煙肼或乙胺嘧啶與藥物莫西沙星進行交換,莫西沙星替代藥物方案已在最近的人體試驗中得到研究,但在縮短結核病治療時間方面沒有取得成功。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用異煙肼或乙胺丁醇取代莫西沙星治療結核感染小鼠,與標準的細菌菌落計數排除方案進行比較,也測量了疾病的複發率。雖然莫西沙星替代異煙肼方案比標準和莫西沙星替代乙胺丁醇方案更快地殺死結核桿菌,但在治療後,在使用RPF檢測時,小鼠器官中仍存在持久性細菌。由於在治療結束時存在睡眠不可見的持久性,在兩種莫西沙星替代藥物方案的小鼠中均可見結核複發。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這些藥物方案不能縮短結核病治療時間,因為它們不能消滅持續存在的細菌。

胡博士領導了這項研究,其他的研究人員來自聖喬治大學、利物浦大學和聖安德魯斯大學,胡博士解釋說:「在現代結核病治療的40年里,這些持續存在的細菌從未被如此明確地識別出來過,看到他們出現的唯一方法是觀察病人複發。我們的研究表明,這兩種含有莫西沙星的新希望都不能縮短治療時間,在未來的臨床研究中,我們必須以這種方式來測量持續的細菌。

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抗菌藥物和化療》雜誌上。(Heather_z727 20871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來寶科學 的精彩文章:

研究發現,體重較重的女性可能面臨更高的癌症風險
最新研究證實了靶向這個基因可以殺死前列腺癌

TAG:來寶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