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歷史轉折中的凌克(上)

歷史轉折中的凌克(上)

2010年,仍有「招保萬金」光環籠罩的金地集團董事長凌克在首屆中國地產人大會的舞台上揮舞手臂,向台下認真聆聽的參會者灌輸著他認為未來地產發展的三個趨勢,他第一個觀點就是,「未來的房子主要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

凌克沒有想到,7年後這一觀點以黨的十九大報告的形式,出現在各個開發商的伸手可及的案頭,電視里、報紙上,以及任何一個可能讓企業放鬆警惕的時刻,只不過少了「主要」兩字,文件用意非常明確——「房子是用來住的。」

01

凌克的好時代

38年前,一個還不用特意強調房屋居住屬性的年代。

1980年是中國房地產發展的元年,改革先鋒鄧小平提出「出售公房,調整租金,提倡建議個人建房買房」的設想,第一次把房子定義為商品,拉開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序幕。由此開始,中國房地產正式成為了一個產業,開始了緩慢的種子發芽階段。

走出大學不久的凌克稚氣未脫,秉承了其在華中理工大學無線電專業理科生的氣質:對外界極其低調,只做不說,凌克置自身於時代的浪潮之中。這個年輕人在湖北長大,老家在河南,既有河南人的樸實,湖北「九頭鳥」的機敏也在他的身上表現淋漓盡致。

一種說法認為成名要趁早,但是直到凌克30歲的時候,金地集團還沒有成立。

大學畢業後,凌克被分配到了一家軍工企業做助理工程師。他當時覺得自己可以做到總工程師、廠長,很有希望。

但工作了幾年,到80年代末,他又感到「無望」了,因為當時改革浪潮正盛,而軍工企業無法融入市場經濟,他認為沒有前途。

所以他決定辭掉「鐵飯碗」,到深圳找工作。經領導和朋友介紹,他加入了後來成為金地集團的「深圳市上步區工業村建設服務公司」。從一個工程師轉變成一個小文員,雖然落差很大,但他覺得自己從此擺脫了無望的狀態,重新朝希望走去。

那年凌克33歲,7年後,40歲的他才當上金地集團的CEO——1998年中,凌克正式全面掌舵金地。從此,金地金地翠園、金海灣花園等一系列廣為同行稱道的暢銷樓盤,都打上了凌克的烙印。

凌克趕上了好時代。即便此前海南房地產劇烈增長的泡沫破裂催生了中國地產的首個調控政策。但是中國整個地產市場卻在1998年迎來以「取消福利分房,實現居民住宅貨幣化、私有化」為核心的劃時代改變,使得在新中國延續了近半個世紀的福利分房制度壽終正寢,「市場化」成為了住房建設的主題詞。

02

理科生看世界

3年後,2001年4月,金地集團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A股股票9000萬股上市,成為1993年以來首批房地產上市公眾公司之一。

凌克骨子裡是一個敢於嘗試,向外走的人,上市之後金地集團的全國化迅速跟進,截至2003年6月,金地集團已擁有8家控股子公司,總資產40億元,凈資產14億元。

這一年,凌克與新股東金信信託籌劃房地產信託的建設和發售方案,從當時金地正在與金信成立信託產品的管理機構和信託發行方案來看,第一期發行約2億元,然後再逐步做大,凌克的「野心」很大:最終要做中國的房地產基金,這句話萬科一直想到2015年才通過譚華傑口中委婉說出。

將金地與萬科拿來一起比較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在中國地產界,「文科萬科,理科金地」流傳甚廣。這也許是業內人士對曾經兩家風格迥異的公司為人處事特點最精闢的概括。隨著企業的發展兩家公司情況在悄悄地發生變化,萬科高管中有理科的人逐漸滲透進來。而凌克也已經由無線電專業過渡到管理工程碩士了,整個金地向外透露出「管理」和「國際化」的信號。

凌克掌控的金地在國際化道路上其實一直領先萬科一個身位。早在2004年金地集團就與摩根士丹利房地產基金IV、上海盛融合作,共同處置銀行的不良資產。一家房地產公司直接參与處置銀行的不良資產在當時實屬罕見,而凌克抓住銀行改制要求的資產剝離處置的市場契機。

這一年,凌克仔細揣摩了金地集團的英文名,以前的英文名字叫Goldfield,直白的翻譯背後滿滿的金錢味道,Gemdale,凌克確定了新的企業名稱——Gem是寶石,dale是山谷。

但是王石的人生領先了凌克太多,凌克曾坦言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去美國讀書,這一計劃已在凌克心目中醞釀多年。不過,這位有著地產界「教授」之稱的董事長實在太忙,工作、學習、陪家人和打網球佔據著凌克日常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

凌克酷愛網球這項運動。金地集團也是深圳WTA和深圳ATP的主贊助商和國內的運營商,培養職業的網球運動員,從他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一直到他們成為專業運動員之後的經紀和贊助。

凌克曾在面對鏡頭時說過,想自己創辦一所網球學校,自己是校長。最好能將學校開到美國,開到全世界。

但現實是凌克往返美國更多是帶隊訪問紐約各大投行,邁出金地集團國際化發展的第一步。而後2008年,金地集團與UBS共同發起設立第一支由境內開發商主導的美元房地產私募股權基金,由此也拉開了我國房地產基金行業發展的大幕。

03

轉折點

真正讓金地落地美國的願望直到2015年才實現,這一年金地集團深度切入美國市場,在舊金山、洛杉磯、波士頓等核心城市,投資地域橫跨美國東西兩岸。這一年,中國的海外房地產投資同比激增 50%,達到 156億美元。

「長遠來講,我們需要面向國際市場,分享新興國家經濟增長紅利,為此我們將不斷提升把握國際市場趨勢的能力,努力將業務推向全球,把中國城市化的經驗與能力帶向海外,並據此形成一個最具競爭力的、國際一流的複合型地產企業。」凌克曾經這樣說。

金地集團的高級副總裁徐家俊甚至還在哈佛大學發表了演講,從金地集團官網披露的近五千字的演講記錄中,徐家俊信誓旦旦,「前三十年,我們一直在發展住宅,而今發現物業服務是一塊非常大的金礦。與前三十年不同,未來,發展商業地產將會更加重要,金地集團在中國會探索美國一樣的apartment(公寓)類產品,同時探索與之結合的房地產金融業務。」

一直走在市場之前的凌克並沒有預測到政策在2017年出現急轉彎,內地企業的境外投資受到限制,尤其是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境外投資將受到嚴格審查。

從關注海外市場以來,擺在凌克面前最大的憂慮在於外界質疑金地「掉隊」了。根據金地集團年報,2012-2014年,公司銷售金額分別約為341.5億元、450.4億元和490億元,2015年的617億元漲幅也不到30%。

直到2018年公布上一財年數據,全年公司實現了1400億元的銷售額,同比增長40%。公司連續兩年簽約金額過千億元,行業排名也穩居近年新高的第12名。即便從前的「招保萬金」已經變為「碧萬恆融」,但金地集團也許久沒有這樣的榮耀時刻了。

這一年,金地三十而立,凌克正式步入60歲。

結束語: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如果喜歡,也請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以示對我們的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房產 的精彩文章:

新城控股的「左右互搏術」
一針見血:在中國,不努力考大學的孩子到底有多傻!

TAG:鳳凰房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