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光遠:張文中案,既是標杆,也是救贖

馬光遠:張文中案,既是標杆,也是救贖

本文大概230字,讀完約7分鐘

張文中先生5月31日被最高人民法院宣告無罪,這個結果,因為有之前一系列的鋪墊,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央視財經評論邀請張文中先生作為當事人參加節目,在節目播出前的討論環節,張文中先生表示:我已經準備好第二次出發。

本文發佈於「光遠看經濟」,作者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馬光遠。

張文中先生5月31日被最高人民法院宣告無罪,這個結果,因為有之前一系列的鋪墊,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央視財經評論邀請張文中先生作為當事人參加節目,在節目播出前的討論環節,張文中先生表示:我已經準備好第二次出發。

張文中先生是不幸的,一個沒有罪的人被以詐騙罪等判處12年,在零售業最好的時代,在他創辦的物美最快速發展的時代,他卻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判12年。但張文中又是幸運的,像他這樣蒙冤的民營企業家其實很多,但他的案子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他的案子也因為一個新的時代而比我們想像的快得多的速度得到平反,相對於那些蒙冤後企業倒閉,家破人亡的企業家,張文中真的應該感謝這個時代,沒有高層的決心,沒有這幾年對企業家所處環境和產權問題的重視,他的案子不會這麼快平反。

在中國,一個案子的平反是很難的,即使如呼格案真兇出現,也是在10多年後高層強力干預後才平反。沒有高層的強力表態和介入,我們很難想像這個案子會平反的這麼快。「正義可能遲到,但絕不會缺席」這話說起來容易,但事實上,有過這種痛苦經歷的人知道,有時正義可能真的會一直缺席。

他的案子被視為標杆

最高法在宣告他無罪之後,在回答媒體的通稿中,將他的案子列為「人民法院落實黨中央產權保護和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政策的一個標杆案件」。

在我看來,這個標杆不僅僅想通過張文中這個典型的冤案的平反,讓其他的企業家看到高層維護企業家產權的決心,增強企業家的安全感,更重要的,這個案子涉及到對民營企業的歧視性政策的問題。

以前國有企業有的權利,民營企業沒有。比如張文中的案子,他為什麼被定性為詐騙,是以前的法官認為,民營企業是沒有權利申報國債技改貼息項目,物美集團以中央直屬企業下屬企業的名義申報國債技改貼息項目,就是詐騙。最高法在解釋的時候,說有關部門的政策其實沒有禁止民營企業申請國債貼息項目,要是當時禁止,這個詐騙罪就坐實了。

事實上,中國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是戴著鐐銬的舞者,不斷地在各種夾縫中尋找生存的空間。一些民營企業為了獲得身份上的「保護」,選擇戴「紅帽子」,明明是私人企業,註冊的時候註冊為「集體企業」,等於戴了個「紅帽子」,結果這個帽子很多情況下給民營企業招來殺身之禍。一些被註冊為「集體企業」的民營企業,一旦與地方有關部門關係惡化,立即會發現這頂「紅帽子」給自己帶來的麻煩,從自己的企業拿錢,會被扣上貪污的帽子,因為你註冊的時候註冊為「集體企業」。這是何等的荒唐,但這種荒唐卻是很多地方政府收拾不聽話的民營企業的「法寶」。

這次最高法提及「紅帽子」,事實上意味著,以前凡是因為這個原因被判有罪的民營企業,都應該被平反了。涉及對民營企業不公平、不合理歧視規定導致的所謂的「犯罪」,起碼在未來處理的時候會實事求是一點,而不是成為民營企業家的殺招。

張文中案,也是時代的救贖

這個案子傳遞的信號絕不只是一個冤假錯案的平反,而是對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企業家對中國經濟貢獻的肯定,是對企業家精神的肯定。眾所周知,由於中國歷史傳統的原因,企業家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一直沒有得到肯定,經濟發展了,一般會被認為是「好政策」的功勞,是政治家的英明。

至於企業家如何推動了經濟的發展,要麼沒有認識到,要麼人為被貶低。美國供給學派的領軍人物喬治·吉爾德在《重獲企業家精神》中認為,人們將經濟增長視為很多因素決定的過程,但事實上,沒有任何因素能與企業家以新觀念和新技術開辦的新企業所起的作用相比。他認為,經濟增長的關鍵其實很簡單:有創造力的人擁有了資金。經濟停滯的原因也一樣簡單:富有創造力的人的資金被剝奪了。

張維迎在《市場的邏輯》中深刻地指出,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最重要的變化,是企業家人才從政府和農業部門中脫穎而出,並且成為中國配置資源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這一變化是中國兩千多年以來前所未有的,這是中國繁榮的源泉。企業家如果沒有安全感,企業家如果得不到尊重,企業家的產權如果隨意被剝奪,創造財富的動力就會戛然而止。

好在,我們的高層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通過一系列的文件和典型案例讓企業家有安全感,這是一種救贖。

我一直認為,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時候,我們最應該感謝的,是在各種政策風險中走過來的企業家。我們希望,尊重企業家,不要給企業家扣上這帽子那帽子應該成為一種共識,如果他們感覺不安全,中國經濟就會面臨很大的麻煩。平反這些冤假錯案,這是救贖。

我看到有報道說,蒙冤關押期間,張文中先生身陷囹圇卻心懷光明,他不但始終堅持讀書學習,堅持對科技與商業結合的探索,他還在監獄推動年輕犯人自學,參加成人高考,而且得到了監獄的支持並實施。張文中在獄中先後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一等獎兩項,並取得四項專利。

這個故事,我在《肖申克的救贖》中看過,沒想到中國蒙冤的企業家還真這麼做。他們其實真的很可敬,張文中先生在平反的當天就表示,他仍然心懷祖國,希望抓住中國零售業發展的黃金機遇,二次歸來。我當時想對他說:「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又覺得有點輕浮。真的並沒有很多人像他一樣幸運,冤案解決,重新創業,對大多數企業家而言,一旦被冤假錯,等於人生的終結。

本文發佈於「光遠看經濟」

責任編輯:宋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盤古智庫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正式打響貿易戰第一槍,中國將如何應對?
唐俊、肖焱:當特朗普遇上美洲峰會

TAG:盤古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