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我好端端的一個刺客,怎麼就跟「奧德賽」扯上關係了呢?

我好端端的一個刺客,怎麼就跟「奧德賽」扯上關係了呢?

我好端端的一個刺客,怎麼就跟「奧德賽」扯上關係了呢?

育碧:艾吉奧的叔叔就叫馬里奧,我怎麼就不能叫奧德賽了?

今天上午,育碧公布了一段時長為5秒的預告片,正式揭開了《刺客信條》系列新作的面紗:

我好端端的一個刺客,怎麼就跟「奧德賽」扯上關係了呢?

由於這段視頻是在是「太長」了,用一張GIF圖就足以展示它的全貌了。

目前我們對這款遊戲的具體情報仍然知之甚少,已知的只有這部作品的名字《刺客信條 奧德賽》,和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古希臘。

當然,我們今天討論的也不是《刺客信條 奧德賽》究竟有什麼特色,而是遊戲的名字。相信很多玩家在第一眼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直覺都會聯想到去年NS平台上發售的《超級馬里奧 奧德賽》:

我好端端的一個刺客,怎麼就跟「奧德賽」扯上關係了呢?

由於這兩部遊戲的副標題中都有「奧德賽」這個詞,於是網友們開始發揮自己的腦洞,將神出鬼沒的刺客和蹦蹦跳跳的水管工組合到了一起。在他們心中,新的刺客信條可能是這個樣子的:

我好端端的一個刺客,怎麼就跟「奧德賽」扯上關係了呢?

超級巴耶克:奧德賽

我好端端的一個刺客,怎麼就跟「奧德賽」扯上關係了呢?

刺客導師:馬里奧

我好端端的一個刺客,怎麼就跟「奧德賽」扯上關係了呢?

這次的狂歡,不止是外國網友的專利,本土大佬們也出手了(圖片來源 微博@windleavez)

機智的我社網友,就連潛台詞都幫育碧想好了:

我好端端的一個刺客,怎麼就跟「奧德賽」扯上關係了呢?

「育碧:艾吉奧的叔叔就叫馬里奧,我怎麼就不能叫奧德賽了?」

於是,很多網友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奧德賽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奧德賽》相傳是古希臘荷馬創作的兩部史詩之一,主角就是奧德賽本人。故事描繪了奧德賽在特洛伊之戰結束之後,歷經十年時間從海上漂流回家的故事,一路上充滿了各種驚險又奇妙的遭遇。當然,故事的結局是奧德賽終於歸家團聚,手刃仇人。

我好端端的一個刺客,怎麼就跟「奧德賽」扯上關係了呢?

後來,在現代英語中,人們將奧德賽這個詞引申為「長途的冒險行程」,用來形容類似的探索或者冒險經歷。

雖說像這樣的經歷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複製,但對於遊戲來說,這種題材就像是天然的溫床,雖然聽起來有些俗套,但是幾乎大部分冒險題材的遊戲都脫離不了這樣的劇情設計,於是「奧德賽」這個詞就頻繁出現在了各種遊戲名里。

提到奧德賽,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會是《超級馬里奧 奧德賽》。遊戲製作人小泉歡晃和元倉建太在採訪時曾提到過本作的設計理念就是:「一場尋找驚喜的偉大旅途」。這樣看來,使用奧德賽這個詞的確非常切合。


「這裡的旅途不僅僅是指玩家在遊戲中的冒險,現實中當你拿著Switch出門的時候,希望遊戲也能陪伴你自己的旅途。」

值得一提的是,馬里奧在遊戲中週遊世界時所乘坐的飛船,就叫做奧德賽號。

我好端端的一個刺客,怎麼就跟「奧德賽」扯上關係了呢?

而在《超級馬里奧 奧德賽》發售之前,「奧德賽」這三個字經常被當作是Xbox360獨佔遊戲《失落的奧德賽》的簡稱。

這部作品誕生於2007年,當時微軟正在大力開拓日本市場,於是邀請了眾多日本明星製作人來為自己的主機設計遊戲。《失落的奧德賽》就是那段時間的產物,與它同時期的還有《藍龍》等日系遊戲,但這些作品最終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

我好端端的一個刺客,怎麼就跟「奧德賽」扯上關係了呢?

當年參與開發《失落的奧德賽》的製作人包括「最終幻想之父」坂口博信,和御用配樂植松伸夫,井上雄彥也被邀請來負責人物設定,但就是這樣的豪華陣容,仍然難為它帶來滿堂彩。遊戲的主角是一名擁有不死之身的失憶少年,他的冒險更像是尋找記憶的旅程。從這個角度來說,同樣也符合「奧德賽」這個詞的含義。

在EVE發行十周年紀念的時候,遊戲上線了名為《EVE:奧德賽》的資料片。如果單純從史詩里的漂流過程來看,EVE里的太空冒險是最貼切的一種表現。至於專門選在十周年時上線,並取了這樣一個名字,也算得上是對奧德賽本人當年的十年歸家之旅的一種致敬吧。

我好端端的一個刺客,怎麼就跟「奧德賽」扯上關係了呢?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遊戲有意無意地借用了「奧德賽」背後的意象,比如之前上過蘋果App store編輯推薦的《阿爾托的奧德賽》:

我好端端的一個刺客,怎麼就跟「奧德賽」扯上關係了呢?

還有PSV上的《仙境傳說 奧德賽》:

我好端端的一個刺客,怎麼就跟「奧德賽」扯上關係了呢?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如果你直接在Steam上以Odyssey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的話,可以找到將近100款相關遊戲,奧德賽的確算得上遊戲圈裡比較熱的一個詞了。

我好端端的一個刺客,怎麼就跟「奧德賽」扯上關係了呢?

在寫這篇稿子的時候,我還在豆瓣上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遊戲,這是一款2010年的動作冒險遊戲,英文名叫做:《Enslaved:Odyssey to the West》,翻譯成中文的話叫做《奴役:西遊記》。雖然我們慣常使用的《西遊記》英文譯名並非是「Odyssey to the West」,而是「Monkey」或者「Journey to the West」,但是從意譯的角度來講,Odyssey這個詞看起來反倒更有韻味一點。

我好端端的一個刺客,怎麼就跟「奧德賽」扯上關係了呢?

如果把這個奧德賽這個詞從遊戲圈擴大開來的話,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想到一輛汽車的名字,那就是本田奧德賽。不知道本田公司在給這輛車起名的時候,是否也是有同樣的寓意。

更有意思的是,還有一部大家相當熟悉的電影,在海外上市時也取了個「Chinese Odyssey」的名字,它就是《大話西遊》。

我好端端的一個刺客,怎麼就跟「奧德賽」扯上關係了呢?

最後,咱們把話說回到育碧和他的《刺客信條 奧德賽》上,這款遊戲的更多信息將會在今年E3上公布。這一次的刺客們會在古希臘上演怎樣的冒險故事呢?「奧德賽」這個詞在遊戲里會不會有其他的含義?我們只好拭目以待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游研社 的精彩文章:

「但這一切值得嗎?」 遊戲開發商的一句話,怎麼就惹眾怒了?
我買了一本日本人寫的《抗日神劇大百科》,書里可不光是搞笑吐槽

TAG:游研社 |